赵梓若
(外交学院2018级本科生,英语系翻译专业,北京 102206)
摘要: 随着中国不断发展,近年来,针对中国南海海域及周边岛屿,很多国家相继提起领土声索。以2016年7月“菲律宾控告中国案”就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进行的所谓“裁决”一事为例,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国家不断干预我国南海问题。这就不断激化了南海地区的国际争端,也使南海局势日渐紧张。针对南海仲裁案这一典型的国际危机,直接当事国中国和间接操控国美国在针对这一国际危机时各自采取了独特的国际危机管理模式。本文将围绕这一事件为切入点探讨两大国的国际危机管理异同。这对今后南海海域国际危机的防控、治理等都有非常客观的借鉴意义,并且对南海海域未来长足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南海仲裁案” 危机管理 中美关系
一、南海仲裁案过程中中美两国的应对策略:
1、中国作为“直接当事国”的应对策略:
(1)危机爆发初期快速综合评估双方当事国综合国力及国情,采取不参与仲裁的立场。
面对突如其来的南海仲裁案,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并没有盲目采取“欺压小国”的方式对其进行武力打压或者其他威胁手段,而是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从法律层面直击南海仲裁法庭的合法性以及质疑南海仲裁法庭对《联合国国际海洋法公约》使用的符合条件,从而选择了不参与仲裁的立场。
自危机爆发以来,社会各界关于中方的应对方案众说纷纭,其中比较占主流的建议之一是要针对仲裁法庭的组成人员提出质疑,要求仲裁法庭的法官接受中方指派或在中方表示赞同后进行仲裁。与中国政府迅速作出的官方应对策略相比,官方策略则直捣问题根本,对衍生危机的遏制有非常大的作用。
试想中国若不采取直接不参与仲裁的立场,而是指派对中方有利的仲裁员,难免会贻人口实。即使最终我们有可能获得很高的获胜率,但是新的隐患不可避免。比如我们相当于间接接受了对方的指控合法性、间接接受了非法仲裁庭的审判。这无疑会对我们的国际形象等等方面都带来难以挽回的不利影响。
2014年12月7日,发布《中国政府关于菲律宾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文件》。[]2015年7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表声明,不承认常设仲裁法院对此案的司法管辖权,也拒绝接受菲律宾任何形式有关此案的和解建议。2015年10月30日中国外交部作出回应: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就有关问题的裁决是无效的,对中方没有约束力。[]2016年7月6日,王毅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克里通电话,重点就海上问题交换意见,指出所谓的“南海仲裁案”在程序、法律、证据适用方面牵强附会,漏洞百出。
综上,中方最终根据早在2006年6月28日,中国就已经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的排除性声明提出不参与此次仲裁的立场。该声明指出,“对于《公约》第298条第一款(a)、(b)、(c)项所述的任何争端,中国政府不接受公约第十五部分第二节规定的任何国际司法或仲裁管辖。”
中方这一针对南海问题预见性地在国际上表态的国际危机管理模式为此次危机处理提供了及时的重要法律依据。
(2)仲裁危机加深后重申不参与仲裁、不接受“非法”仲裁立场,积极寻求和平谈判模式,武力加强对南海的控制,采用综合手段给菲律宾施压。
中国于2013年8月1日向国际常设仲裁法院递交照会,再次表明中国对该案的题阿杜,即绝不接受该仲裁。2014年5月21日中国再次通过外交途径表明了自己不接受、不参与的立场。
此外,“中国始终通过多边论坛保持与菲律宾方面的沟通,表态希望菲律宾回到双边谈判的轨道上,在从2013年到2016年几年内的中国和东盟各个国际多边机制里,只要谈到南海问题,都会强调中国的南海政策。”王毅部长还表示“奉劝菲方不要一条道走到黑了,中方对话的大门仍然敞开,我相信,只要双方坐下来认真商谈,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另一方面中国在与菲律宾的经济合作上对菲方进行了经济制裁,力图菲方撤诉,双方重归和平协商的道路。
综合来看,中方在此次危机应对过程中始终采取软硬兼施的措施,保证基本原则、基本立场不变,控制危机事态不过分发展。
2、美国作为“简介操控国”的应对策略:
(1)危机爆发前怂恿、指使菲律宾挑起事端。
从菲律宾提起仲裁前以及仲裁案发生后,中方学界、舆论界就或猜测或质疑美方的立场。从中方参考文献及官方态度来看,美国在此次危机中一如既往扮演者操纵国、怂恿国的角色。一如朝核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美国在初期就积极导演着“国际警察”的戏份,指使菲律宾依据黄岩岛的案例向中国提起声索。
(2)危机加深后美国加强美菲同盟,动用国际力量、国际舆论造势,抹黑中国。
“美国不断在国际会议和各种外交场合中指责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建设工作和正常的巡航工作,认为中国妨碍了航行自由权利。尤其是进入 2015 年后,美国更是频频在这一问题指责中国并多方施压,智库、军方、议员、高官乃至总统等轮番上阵。2015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印度时,双方在签署的联合公报中,罕见地加入了‘确保南中国海航行自由,以及通过国际法和平解决海洋主权争端’等内容。在 2015 年 5 月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国防部长大肆指责中方填海造地规模和速度史无前例,超过其他声索国总和,中方在南海的行动与国际准则和规范不‘合拍’。2014年4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按计划抵达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美菲签署《强化防务合作协议》,双方军事同盟更加紧密,美国为菲律宾提供军事设备和人员培训,提高菲律宾海军力量。不仅如此,美菲还年年举办军事演习,比如美菲‘肩并肩’演习,2014年5月5日至5月16日,菲美‘肩并肩 2014’军演举行,3000名菲军官兵与2500名美军士兵在菲境内多处地点参与一系列演习活动。2015年美菲军事互动热络,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到访菲律宾,就安全问题同菲军方展开会谈。美军方不仅允诺保护菲律宾军队、补给在南海的运输和航行,还誓言帮助菲律宾提振信息搜集能力。2015年1月29日,美国第七舰队司令罗伯特·托马斯声称,美国欢迎日本将空中巡逻范围扩展至南海。”
可见在这次危机管理中美方坚持以自身利益为根本,利用危机引祸给对手中国,以削弱中国的威胁。
二、南海仲裁案仲裁结果公布后中美两国的应对策略:
1、中方策略:重申一贯立场、采取强硬措施、主动舆论反击、寻求国际社会支持、控制危机事态、保持政策灵活性。
2016年7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关于应菲律宾共和国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所作裁决的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声明》。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发言人杨宇军表示中国军队将坚定不移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坚决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应对各种威胁挑战。同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时强调,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在任何情况下不受所谓菲律宾南海仲裁案裁决的影响。中国不接受任何基于该仲裁裁决的主张和行动。中国一贯维护国际法治以及公平和正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坚定致力于维护南海和平稳定,致力于同直接有关的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有关争议。当日,王毅就所谓“南海仲裁庭裁决结果”发表谈话。2016年7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2016年7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就菲律宾共和国单方面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作出裁决的声明》。
2、美方中后期策略:操控菲律宾控制事态,缓和中美关系,由积极参与、渔翁得利的状态转变为隔岸观火的态势。
“2014 年 2 月 14 日美国国务卿克里访华时,对东海与南海问题上表态,认为中美所依靠合作方式应该是‘保证该地区局势朝着和平的、非冲突性的方向发展’。这样的表态释放了来自白宫的一个信号:奥巴马正启动新一轮外交努力,避免中美在地区问题的冲突升级,以维持亚太局势的稳定性。2015 年 4 月 29 日,中国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应约与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格林纳特视频通话,就两国海军务实交流合作、美舰机抵近侦察、南沙岛礁建设等问题交换意见。这是中美两国海军领导人首次进行视频通话,中美两国坦率对话,减少双方之间的偏见,有助于局势的缓和以及双方关系的良好发展。”
三、比较中美两国国际危机管理中的异同点:
1、中美两国国际危机管理模式的相似之处:
在这次危机处理过程中,中美两国都遵循着国际危机管理的普遍规律,即通过外交手段、制裁限制、改变环境达到争取和平、争取利益的目的。
通过引证,不难发现,此次中方的主要危机管理部门是外交部,其主要途径也是通过外交方式跟进此次危机,对危机进行及时的处理和管控。美国也是利用外交渠道对本次危机的各个阶段发展产生影响。同时,中方对菲方软硬兼施,以经济制裁力求推动菲方改变环境,主动撤诉,从根本上清除产生危机的源头——菲方向非法仲裁庭提出的诉讼。此外,中美双方虽然或主动、或被动地加入了此次国际危机事件,但双方最终都在合理管控危机事态发展,避免形成不可逆转的冲突或更严重的态势,力求和平。
当然,作为危机管理的根本目的。双方都在为各自的利益积极谋划。中国绝对不会放弃维护自己的领土主权,也不会因此与菲律宾及其他南亚国家形成过于僵硬的国家关系。尽管中菲之间的亲密度一度降到了有史以来最低的冰点,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中方与菲方的正常国家交往。未来南海海域的发展还需要南亚国家的共同携手,我国其他海域的未来还需要借鉴南海模式。另一方美国也是抓住和利用了这次危机,意图削弱对手国——中国的实力,将其转化为自身发展壮大的契机。
2、中美两国不同的危机管理模式:
中国作为一个典型的东方大国,无论是在国家发展上还是在处理国际事务上都存在着中国特色。国际危机的管理模式上更是中国模式的体现。具体归纳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礼让无果软硬兼施。针对这次菲方主动挑衅引发的危机,中方在表明自身立场后,先通过了一段时间的谈判要求菲方撤诉。在菲方获得美方支持态度强硬、坚决不撤诉之后,中国第一时间采用了法律手段、制裁限制等措施化解危机。
(2)态度强硬,少有转圜余地。中国作为一个独特的东方大国,在很多方面与传统西方国家没有办法做到利益的统一,也常常不能达成西方想要的利益。这就导致了在处理国际事务时经常态度过于强硬,无法从西方国家想寻求的利益角度思考,很容易导致问题的僵化。本次危机虽然最终以菲律宾暂时不再追诉告终,但是实际问题依然没有解决。针对南海岛屿的问题很有可能继续形成衍生危机,更甚的是可以形成导火索,将整个南海海域引入战争。
美国在这次危机中主要体现出了以下几点特征:
(1)善于借用“道义”大旗和法律武器。也就是说美国在国际危机管理中非常注重行动的合法性,并且善于运用国际法律、国际制度、国际组织。在这次南海仲裁案危机中,美国多次在公开国际场合以非法仲裁庭所提出的所谓“《公约》”要求中国遵从“仲裁”结果,并且指责中国不能以大欺小。美方借用、盗用国际道义大旗管理危机,甚至常常具有强烈的“道德讨伐”的色彩。在此次危机中,美方多次借用美菲同盟关系出兵威慑,其本质也是假借道义大旗实现其扩张主义。
(2)国际危机管理方式灵活实用,功利性色彩突出。在本次危机爆发之前,美国作为幕后指使国可以说一度处在剑拔弩张的状态,似乎随时要用法律和道义制裁“以大欺小”、“不遵从国际制度”的中国。但是四年后的今天,美方却在菲律宾暂不追诉的状态下瞬间收了之前的态势,最大程度减少了四年来因为这件事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眼见中国并不能如其所愿在这次危机中损失领土或者有其他极大的损失,美方便及时收手着眼于控制态势,防止危机再扩大。
(3)国际危机管理理论与实践具有显著的战术化和技术化特征。在本次危机中,美方一如既往倾向于依靠技术、武器和资金来控制其他国家。美方对菲方在这一危机中基本有求必应,只要菲方坚持与中国的“合理维权”式对抗,武器、技术、资金统统不是问题。在这一特征上,中美两国看似都在使用综合国力达到目标,但完全不同的是,中国永远将这份管控限制作为最后自保的谈判牌,而美国却矢志不渝地将其作为豪横对外的武器。
四、总结
在这次南海仲裁案危机中,主要当事国中国和菲律宾在国际危机管控上各自体现了大国风范和小国声索的模式,幕后操控国美国也体现出了独特的扩张主义模式。分析中美两大国的异同对今后研究中美关系、国际危机管理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这次危机中,中国更应该保存优势,吸取教训。比如加强对国际危机的预警,将类似的小国声索危机提前探知,还要积极与小国沟通,深切掌握对方国诉求,不能一味强调空洞的大国态度。
五、参考文献
1、《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2016年07月12日 新华社)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6-07/12/c_1119207979.htm
2、凤凰资讯《中国既然理由充分,为何不参与南海仲裁?外交部回应》(原文章来自外交部网站)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8769724/023elHXuklftTscEJFcHoPPwYP1MnDa7WNBRQ6CO89bIQKeOTJf-GKAteIONoq67rucV9bY2_HO4YRNKgVY7PrhztQM4Q5_cUjA6VlIe
3、凤凰资讯 新华社 《外交部:冲裁庭南海裁决无效 中国不承认 不接受》
4、《美国国际危机管理模式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https://kns.cnki.net/KXReader/Detail?TIMESTAMP=637306941744370000&DBCODE=CJFQ&TABLEName=CJFD2011&FileName=JWDP201109012&RESULT=1&SIGN=8zNyBrgl9XnETz9dOOTQjg7SHgk%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