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代表我的心——以探究古典诗词意象“月”为学习任务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5卷第3期   作者:赖派添
[导读] 本文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出发,以探究古典诗词意象“月”为学习任务,设计了“资料收集”、“ 小论文选题与写作”、“ 学习成果分享展示”和两个研究成果运用等五个学习任务,尝试打造一种新的古典诗词学习方式。
        赖派添
        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广东 广州510000
        摘要:本文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出发,以探究古典诗词意象“月”为学习任务,设计了“资料收集”、“ 小论文选题与写作”、“ 学习成果分享展示”和两个研究成果运用等五个学习任务,尝试打造一种新的古典诗词学习方式。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  古典诗词  意象  小论文

一:学习任务群:教学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学习任务群,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新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课程标准安排很丰富的学习任务群课程内容设计,其中必修就有像“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一共七个项目。
        学习任务群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模式。学习任务群有利于师生的教和学的能力的提高。对于教师而言,学习任务,学习问题的设计要顾及语文核心素养的积累,问题要小而精当,利于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可以改变教师一成不变的备课和教学,不断提升对教材理解和教学资源的重组能力。正如课程标准所言,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旨在引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力求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
        学习任务群,核心是任务。以任务串联学习内容、整合学习资源和设计学习方法和研究结果反馈。笔者在自己所带的高二班级设计过一个任务:探究中国古典诗词意象“月”。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操作过程和设计理念,谈一谈笔者对学习任务群的认识和实践经验。
        
二:任务群教学总任务:
        总主题:月亮代表我的心——探究古典诗词之意象“月”的任务群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在阅读古今中外诗歌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古典诗词之意象“月”是历代诗人不断写作而又能出新的对象,本任务群教学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通过引导学生整理学习过的或者感兴趣的关于“月”的诗词,其次在感性学习的基础上做初步综合探究学习,通过写作小论文、分享阅读探究成果等方式,借以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最后通过总结诗人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文化心理,用来指导新诗篇的学习。本任务群教学既有阅读的积累,也有写作的思辨,也有交流的碰撞,还有学以致用的具体分析。
        本学习任务群是基于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习当以强调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设计的:首先从语言建构与运用而言,诗是凝练的语言,中国大多数古典诗歌是通过选取典型意象来表达情感的。通过大量阅读学习通过典型意象“月”表达情感内涵的古诗词,品味诗歌语言,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常见意象的用法,建构古诗词阅读和鉴赏的一般经验。同时,通过中期小组成果交流与分享,质疑和答辩,提高学生演讲和辩论的能力。其次从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角度而言,整个任务群的核心是学生通过阅读一定量的古诗词,到提出研讨问题,到寻找资料论证,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综合运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过程。既能锻炼学生形象思维辩证思维,也能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深刻以及灵活。再次,从审美鉴赏与创造而言,写作小论文是本任务群教学的核心成果,通过思考论证然后形成文章,学生不仅能够充分表达和分享阅读诗歌过程自我审美的不同体验,而且在写作过程中又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总结,最后逐步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最后,从文化传承与理解而言,古典诗词意象“月”为什么会一再成为诗人寄托情感的对象,这其中必定有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通过探讨诗人的创作心理,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加深传统文化对诗人的影响的理解。

以下是本任务群教学的操作过程:
任务一:资料搜集、阅读【第一节课:3月20日】
资料搜集和阅读方向: ①  已学过的课文涉及“月”的诗词;
                     ②  感兴趣的、喜欢的涉及“月”的诗词;
                     ③  下载电子书《全唐诗》,其他感兴趣的诗人词人的作品集(用于检索)
                     ④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
教学目标:① 掌握针对某一个关键词搜索资料的能力
          ② 通过阅读整理涉及“月”的诗词,尝试综合归类、提炼观点
教学过程:
1.介绍本任务群的学习安排
2.布置学习任务之一:成立研究小组、确定分工、阅读收集资料和阅读专著,时间为两周。
3.介绍资料整理、归类、提炼观点的方法
4.介绍阅读书目以及阅读方向
①  已学过的或者感兴趣的古诗词中涉及“月”的作品
②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中涉及“月”的作品
5.阅读过程中,注意收集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小结:大量阅读是本任务群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开展研究的基础。但是学生上课之前一般都没有学习过基本的资料搜集和文本资源整理的方法,因此,有必要在阅读之前讲解基础的资料搜集方法。其次,明确阅读的任务,不是泛泛而读,而且要求能够在阅读中提出研讨问题。第三,由于学习成果是要通过小组展示进行的,在开展研究之前要先进行小组成员搭配组合确定分工,以免临时组合出现兴趣不一致,或者实力太悬殊的情况。

任务二:选题和准备写作【第二课:4月3日】
写作内容:①  探究古典诗词意象“月”的情感内涵、主题分类
          ②  探究不同题材的“月”
          ③  探究不同诗人词人笔下的“月”
          ④  探究诗人词人“爱月”的创作、文化心理
教学目标:①  掌握小论文的写作规范
          ②  通过写作,促进小组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主题探究的能力
          ③  通过写作,提升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1.交流前期阅读收获和收集到的有价值的问题
          2.选择一个探究课题(预设推荐,也可以学生阅读发现的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古典诗词意象“月”主题探究之:
           ①“月”蕴涵的情感内涵分析;
           ②不同诗歌主题下的月(如边塞、田园主题下的月);
        ③XXX诗人笔下的“月”;
           ④不同诗人笔下的“月”的比较(选两位诗人比较即可);
           ⑤写“月”的艺术特色:“月”的作用;营造氛围、意境等方面;
        ⑥“月”与其他意象的组合、联系;
        ⑦诗人“爱月”的文化心理探讨。      
          3.完成小论文的写作。时间总共为两周。
          4.小组准备制作PPT,做好论文演讲分享。
小结:这节课非常关键,尤其是明确小论文写作的规范和小组选题的确定。选题很快可以分到各小组去,笔者要求学生小论文的观点可以是借鉴前人的,但是文章的论据以及结论必须是自己的,一旦发现抄袭,本课成绩为零分。

任务三:小论文演讲分享【第三四课:4月17日、4月18日】
教学目标: ① 提高主题演讲水平:自信地表达、清晰地表达、严谨地表达;
           ② 欣赏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并做好笔记,制作思维导图;
演讲安排: ① 论文在其他小组、在两个班之间巡回阅读;
        ② 每个班选出六个优秀小组做演讲分享;
        ③ 优秀成果在学习园地宣传、展出;
教学过程:① 小组成果演讲展示、答疑;
           ② 演讲要求:精神面貌:自信大方。文章:观点明确、例证丰富。③ 教师点评补充。
④ 要求学生做好演讲笔记,制作研究成果思维导图。
小结:思维导图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直观而又系统的工具之一。小组间、班级间巡回阅读成果,可让各小组熟悉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做好笔记,在问答辩时言之有物。在班级学习园地展示,可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任务四:研究成果的运用之一:
        对比阅读鉴赏: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之《唐诗宋词元散曲》:张九龄《望月怀远》和杜甫《月夜》【第五节课:4月22日】
教学目标:
①  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
②  运用研究成果鉴赏张九龄《望月怀远》和杜甫《月夜》
③  背诵张九龄《望月怀远》和杜甫《月夜》
教学过程:
①导入:将研究成果用于具体的诗歌鉴赏学习,一方面可以检验成果,一方面可以发现问题继续深入研究。
②引入新课张九龄《望月怀远》和杜甫《月夜》
③回顾研究成果,小组展开讨论本节课重点突破的方向:
明确:这两首诗歌对比鉴赏角度主要有两点:
        从写什么:借“月”表达的情感内涵的角度鉴赏:孤独、怀远、思人、团圆的期盼
        从怎么写:写“月”的艺术特色角度鉴赏:想象、虚写(从“对面”写)
④讨论:两首诗表达的情感内涵: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是普通的望月怀人之作,想象远在天涯的情人也共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同样起了相思之苦,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殷切思念。
        杜甫的《月夜》写于“安史之乱”,杜甫的遭遇具有时代普遍性,即因战乱造成夫妻、亲人相隔两地,团聚之日不可预期。杜诗有批判战争的残酷的一面,因此,在思想深度上略胜一筹。
   六. 预习张若虚《春江花月月夜》,运用所掌握的研究成果,探究诗歌 “月”之意象的情感内涵。
小结:学生通过之前的专题探究,基本上很快可以找到鉴赏这两首的诗歌的鉴赏的突破口,有些学生从怎么写“月”有的学生从“月”蕴涵的情感不同鉴赏课文,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思维的多样性。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才是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足点。

任务五:研究成果运用之二:
        鉴赏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第六节课:4月23日】
教学目标:运用研究成果探寻本诗丰富的情感内涵:月下之美景、哲理及思情。
教学过程:
1. 导入:有一位在英国长大的华裔高中生龙华同学,自小就热爱中华文化尤其是唐诗宋词。最近在和中国网友聊天时,提到了最喜欢的唐诗便是《春江花月夜》。可是他一直很苦恼,这首诗很美,可是始终“读不懂”,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
2. 《春江花月夜》全诗直接写到“月”的地方有十五处,正好运用我们的成果:《古典诗词意象“月”蕴涵的情感内涵分析》,我们一起跟这位龙同学讲讲你怎么分析、理解《春江花月夜》的情感内涵。
3.回顾《望月怀远》《月夜》
回顾探究成果:关于古典诗词意象“月”的情感内涵:
           ①思人思乡,对团圆的渴望
    ②怀远之情
    ③哲思:永恒的象征
    ④亡国之情
    ⑤孤寂之情
    ⑥赞美咏叹月的美丽、空灵
       4.诗歌整体感知:
        全诗的核心意象是月。从结构上看,诗以月亮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从内容上看,月亮不仅是景物描写的主要对象,也是作者引发哲理思考的因由与抒写离愁别绪的依托。
                ①按“月”的活动过程划分层次:
                  第一层:(1-8)月“生”
                  第二层:(9-16)月“中”
                  第三层:(17-36)月 落
         ②按借“月”表达的情感内涵,划分层次:
                第一层:(1-8)描绘春、江、花、月、夜美景
                第二层:(9-16)引发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
                第三层:(17-36)抒写思妇游子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3. 分节赏析诗歌:找出诗句作为依据,支撑研究成果论点:
                第一部分:景:板书:春江花月夜的美景
①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并诵读相关诗句。
②此时月的状态:板书:月“生”
          作者表达的情感:  板书:月色美好,兴奋,快乐。
        第二部分:理:哲理思考
①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诗歌第二层呈现的画面,并诵读相关诗句。
          ②提问:面对良辰美景,作者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引发了作者的遐想?
        明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诗人虽然感受到个人生命短暂,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人类的存在是代代相延的,而月亮却永远只是那个月亮。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我们可以称之为“哀而不伤”。
①此时月的状态:板书:月“中”
        作者表达的情感:生命虽短,但代代相传,哀而不伤。
第三部分:情:思妇游子的思念之情
①这一部分是总分结构,划分出来,并概括内容。从“可怜楼上月徘徊”到“鱼龙潜跃水成文”写思妇怀人。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写游子思家。诵读相关诗句。
②“可怜楼上月徘徊”到“鱼龙潜跃水成文”找出写“月”的词语,赏析他们的表达作用:然后尝试用诵读表达该词的情感。
        明确:“徘徊”: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但此种做法却惹得思妇更为思念。
③此时月的状态如何: 板书:月斜 月落
  作者表达的情感:游子思妇念远怀人
板书:春江花月夜
       月         画面          情感
          月生 ——春江月夜美景——美好兴奋
                ↓
          月中 ——江畔哲理思考——哀而不伤
                ↓
        月斜月落——游子思妇离情——离愁别绪
        
课文总结:诗人以月为核心,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难怪闻一多先生高度称赞:“诗中之诗,顶峰上的顶峰”。我们也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分析,龙同学一定能读得懂这首诗了。
作业:背诵全诗。
小结:《春江花月夜》几乎全篇处处写“月”,学生大都能感觉到诗歌很美,但不明白究竟在写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情感。首先指导学生运用学习这首诗,可以运用我们的研究成果:意象“月”蕴涵的情感。其次,主要的鉴赏方式是指导学生抓关键诗句,通过诵读品读关键诗句,读出诗味,品出感情。

        本任务群学习创新点一是主题明确而且切入点细,研究可以比较深入。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发出的最大感慨就是没想到可以这么学习,感觉对古诗有多了一份热爱,是可以读得懂的热爱。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具体的诗篇学习,是本任务群的另一个创新点。既有短诗的鉴赏实践,也有长篇诗歌的实践,既巩固研究成果,也让学生知道研究是“有用”的。当然,不足也是明显的。比如,没有设计学生阅读诗词鉴赏的专门著作,以致学生的研究不够深刻。
        总之,开发学习任务,考验教师对学情的把握、对学习资源的整合能力,更考验教师指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得到提高改变的能力。期望笔者这篇文章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