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小衔接的小学生心理辅导路径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5卷第3期   作者:沈青
[导读]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以使其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的一项重要举措,能够为儿童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沈青
        萧山区靖江第二小学   311223
        摘要: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以使其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的一项重要举措,能够为儿童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小衔接应在充分尊重儿童的基础上,以促进儿童进入小学及后续学段的学习为目的,实现儿童的持续健康发展。鉴于此,本文对基于幼小衔接的小学生心理辅导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幼小衔接;小学生;心理辅导路径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既是儿童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也是一个孩子从此告别游戏为主的童年,走向正规教育的开始。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生活方式、活动条件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从以游戏为主导的活动,转向以正规课业学习为主导的活动,新的主导活动对学生身心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幼儿进入小学后出现的问题
        1、依赖性严重,缺乏独立性
        由于幼儿对教师和父母的依赖较强,还不具备小学生的独立性,因此常常会出现主观能动性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问题,越是被保护得很好的孩子,越容易产生无力感。因为他缺乏在现实生活中提升能力、克服困难的经验,所以,在而对困难的时候也更容易退缩逃避。对孩子来说,学习情绪管理带来的心理挑战会远远超过智力挑战,这类孩子往往和同伴交往也是问题。
        2、注意力不易集中,缺乏意志力
        对于刚入学的新生而言,学习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但是,大部分新生缺乏严格要求自己、自我监督的能力,还停留在幼儿园比较贪玩的状态中,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在课堂上注意力仅仅能够保持20分钟左右。幼小衔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意志力是很重要的,没育意志力,学生就不能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完成学习任务,遵守课堂秩序。这类孩子情绪易烦躁,缺乏稳定性。新生因为初到陌生的环境,来自学习的任务和压力等,容易使其情绪不稳定,产生抵抗烦躁情绪。
        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进行学习和生活,对于他们而言是成长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是幼儿对于新的环境适应的关键时期。那么对于很多的幼儿来说在这个时期会很自然地表现出很多的不适应。而为了能够提高幼儿这种社会适应能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而幼儿的这种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后期的培养。但是目前很多幼儿在家里养尊处优,基本什么事情都是父母一手操办,也影响了幼儿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需要找到幼小衔接过程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办法,让幼儿能够尽快地适应接下来的小学生活。随着教育改革的飞速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希望学生能够从小养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今后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以此实现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健康快乐成长。
        二、基于幼小衔接的小学生心理辅导路径
        1、幼儿园加强与小学的交流,增加儿童对小学的向往
        幼儿园应加强与小学的沟通与交流,减少小学入学的坡度,促进一年级儿童适应性的发展。根据哈克的幼小断层理论,幼儿园与小学存在着场所环境的断层。儿童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从以游戏为主导的活泼自由的学习环境转变成在教师的主导下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环境。因此,要加强与小学的合作与交流。幼儿园教师应该带领即将进入小学的学前儿童参观小学。由此,可以增加儿童对小学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激发儿童对上小学的兴趣,增加儿童的入学动力。
        例如,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经常沟通;幼儿园与小学配对,建立联谊会;幼儿园孩子走进小学或者一年级孩子回到母园,彼此间开展和分享“经验交流”等。因此,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交流是帮助儿童了解小学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一年级儿童适应性的手段。
        2、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小学低年级心理健康教学开展过程中,要想切实解决学生在生活与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首先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地了解。家庭与学校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两个重要场所,在小学低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就一定要注重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从多方面来了解学生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方便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此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例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除了需要密切地关注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以外还要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反馈给学生家长,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生活情况,并与家长依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制订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法。

这不仅能够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生活情况,并与家长依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制订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法。这不仅能够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同时还能让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更便于学生接受,以此让学生能够在家长与教师共同创造的良好成长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进一步实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3、家校合力,培养儿童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促进整个小学学习过程中儿童的课堂学习。小学一年级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齐心协力。与此同时,家长应该协同老师,一起帮助学生养成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家长在假期安排一些吸引儿童兴趣的活动,帮助孩子形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通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改善学习习惯的目的。家长还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和老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只有家庭、学校和教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一起帮助儿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升一年级儿童的适应性。
        4、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意义。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除了一般的常规教育以外,教师还需要特别注重在耳濡目染中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就需要依靠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优化班级环境,让学生能够在优质的班级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
        例如,在日常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严格地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给学生做一个良好的榜样,其次就需要进行班级良好学习与生活氛围的营造,如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班级学生之间存在矛盾时,教师就需要对他们及时地进行批评教育,并向班级学生传授团结友爱的交际理念,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在发现学生存在破坏班级公共设施的行为时,教师需要向他们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让他们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在发现学生对各项学习存在抵触心理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良性的竞争性学习,为他们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他们力争综合发展的上进心,让他们能够以更加勤奋的态度来面对各项学习。通过良好班级环境的营造,可以进一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在优质的班级环境中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此实现小学低年级学习过程中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推动小学低年级心理健康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5、帮助学生树立自主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
        小学新生要主动树立“小大人”意识,自觉适应学校生活。为提升一年级儿童自我适应能力,可让儿童树立自主和自觉意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儿童进入小学后,作为小学生活的主人公,主动地适应小学的新环境、新生活和新伙伴是预防和化解儿童适应性问题的关键。学生是独特的人,也是独立意义的人和个体,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让儿童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自己做。只有儿童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认知和态度,并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小学生活,家长和学校所做出的提高一年级儿童适应性的相关努力才能够发挥作用。
        6、用爱呵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刚从幼儿园教师关怀备至的怀抱中挣脱出来,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小学生活,生活中的点点波动都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日常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用爱呵护每一个学生,保护学生在学习与成长中的自信心,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可以逐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在学习与成长中寻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在自信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例如,在日常健康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在发现学生遇到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时,教师在给予学生提供帮助时就可以陪伴他们大胆地进行尝试,在尝试过程中获得突破的学生,教师一定不要吝音自己的表扬,积极地给予他们语言与行为上的鼓励,对于那些迟迟不敢进行挑战的学生,教师就可以以身作则,一步一步地带领他们进行尝试,让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树立勇于挑战的自信心。通过用爱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件,不仅可以进一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让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树立勇于挑战的自信心。通过用爱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件,不仅可以进一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还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以此保证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进一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任务的高效完成。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低年级心理健康教学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学习就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同时心理健康教学也是目前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心理健康教学提起充分的重视,并切实地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各项因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教学引导,让学生可以快速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与学习。
        参考文献:
[1]景凤龙.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幼小衔接工作探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8,(8):115-117.
[2]肖岚.浅谈做好幼小衔接的策略[J].新智慧,2018,(33):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