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仁
福建省晋江市东石镇蓬山小学 362271
摘要:小学阶段,学生的文化水平和思想素质都比较薄弱,同时他们也善于吸收外来事物,思维可塑性较强,小学老师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性,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和个性人格。而依据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课堂教学生活化往往能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道德法律观念。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创新教学模式成为教师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而言,教师想要高效开展教学工作,就要为学生构建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以生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由此得以出现。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角度来看,生活化教学模式得以有效应用,不仅可以更好地展现出学科知识的特点,还能够让知识以更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方式出现,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了重要助力,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由此得以实现。
一、设置情景模式,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中,教师可以通过实例教学方法,选择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进入课程情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情景中解决问题,掌握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知识的同时,调动学生思维能力。
比如,学习《我和大自然》课程内容时,教师准备的第一项活动为“谈我喜欢的动物”,设置的故事情景为“小明与狗,小明在家中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狗,名字叫作“小不点”,小明希望大家都能认识“小不点”,你们说小明会怎么介绍“小不点”?在情景引出后,教师让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动物。教师提问:“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学生回答:“我喜欢的动物是小猫,我家有一只小白猫,长得非常可爱,有一双蓝色的眼睛,经常依偎在我的怀中,但有时候会不可爱,将我家的地板抓坏。”教师提问:“它将地板抓坏,你会生气吗?”学生回答:“我不会生气。”教师问:“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小猫也不是故意的,它只是爪子太锋利,而且它非常可爱,我没办法对它生气。”教师告诉学生这是由于你对它的喜爱,让你无法对它生气。小明向你们介绍的“小不点”也是如此,虽然“小不点”有时也会做出一些错事,但小明也不会生气。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切近生活的情景人,让学生介绍自身与动物的关系,回顾自己生活中喜爱的动物,抓住动物的特点及饮食习惯等进行描绘,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动物,加深学生对动物之间的情感。教师利用源于生活的内容,激发学生“同处蓝天下”的共存感,让学生意识到动物的存在能让自己的世界丰富多彩。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当善待动物,引导学生讲解自己与动物的故事后,也能说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义,让学生形成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在教学目标中加入生活化元素
在教授《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时,小学教师通常会为自身的教学工作设立较为清晰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也会重点突出其中的合理性以及趣味性。同时,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也要注重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个人特点,细致分析学生所处阶段的认知水平。在设计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内在需求,科学地加入生活化元素,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从而强化教学目标的生活化特征。
例如,在教授《安全护我成长》这一节课程时,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掌握安全知识,树立安全意识,懂得生命的价值。在现实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一些关于小动物出生之后被母亲哺育的动画片或者纪录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戏中的细节,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生命降生的喜悦以及母亲生养孩子的伟大,从而增强对自己生命的重视。此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针对视频内容开展一次讨论活动,让学生针对安全意识以及遇到危险的应急办法发表个人看法。针对学生错误的说法,要及时帮助其加以更正,对于学生遗漏的部分可以加以补充。教师要设立具有生活化性质的教学目标,可以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使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生活当中树立安全意识,增强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热情,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三、开展生活实践,指导社会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校必须给学生一种生活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布置生活化作业,指导学生生活和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教师在设计习题时应该选择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社会上较为热门的一些问题,这样的练习能够更好地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设计认知类练习,包括但不限于实践研究报告、材料分析等,这类练习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是否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还可以设计行为类练习,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变为实际行动,变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学生学习了《为了你,为了我》这一课后,教师就可以结合当前的垃圾分类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小区邻居垃圾分类情况,填写《垃圾分类调查表》,通过调查,结合课堂上学习、了解的乱扔垃圾的危害性,上网搜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宣传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可以让学生写一份垃圾分类宣传书,制作垃圾分类宣传牌,号召周围的人一起做好垃圾分类。
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实施,能够有效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要为学生创建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并通过生活化素材的有效展示,来完成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和行为品质的培养,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实现,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使学生通过该学科知识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步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亚屏,张素垠.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20(64):109-110.
[2]任洪顺.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摭谈[J].知识窗(教师版),2019(09):109.
[3]余宝珠.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索[J].读写算,2018(2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