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芬
黔江区黑溪初级中学校 409027
摘要:批注式阅读在我国有很久的历史,古人在读书时候经常会采用批注阅读方法。批注阅读属于一种“熟读精思”的学习模式,因为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比较差,在批注式阅读中能够让学生全面掌握文本知识,对阅读过的文本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巩固,无形之中能够提升初中生的阅读质量,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初中语文;教学
一、当前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 角色定位不够准确。
批注式教学属于一项全新的初中语文阅读教育模式,在批注式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学习度、思考深度不够,存在角色定位不够准确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教师依然遵循传统的教育理念,虽然鼓励学生自主开展阅读批注,但是要求学生的批注内容要和答案是一样的,教师认为参考资料是完全正确的、不容反驳的,会否定学生的观点,导致批注式教学存在“形势重于实质”的现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第二方面是教师过度注重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阅读批注,但是对于学生的批注模式与批注内容不限制,肯定学生的任何观点,但是这种教育模式完全没有展示出学生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引导作用,没有重视阅读课堂评价,导致阅读批注式教学质量比较低。
2. 缺乏对学生批注式阅读的指导。
在初中语文阅读批注式教育活动中,教师缺乏对学生批注前的阅读指导,很多学生缺乏相应的批注思路、技巧,导致批注内容没有针对性、目的性。
3. 整体分析不够,批注较为偏颇。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批注阅读,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展开文本阅读,在理解文本内容期间对文本展开批注,在此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的着重点会放在文本中的句子、词语中,出现了“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问题。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注指导的策略
1. 明确批注式阅读的学习目标。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育活动中,存在“功利性”“无目的性”的问题,由此,教师需要明确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目标,让学生结合目标去展开阅读、批注,这样的批注更有目的性、实效性。首先,教师需要让批注式阅读教育活动有评估、有方法、有目标,构建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改变以往过于随意的批注式阅读课堂模式。其次,教师在为学生设定批注式阅读学习目标的时候,需要结合和学生对话、和作者对话内容,教师需要先全面理解文本内容,掌握作者的编写意图,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设定学生批注式阅读学习目标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环节,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个性化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最后,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初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相应的知识积累与阅读经验,教师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与分析能力,关注学生发现、思考问题的敏锐性与深刻性。
2. 展开分层阅读批注法指导。
在初中语文阅读批注式阅读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需要各自和文本内容进行对话,然后教师再结合文本载体来展开师生对话,前者的对话是阅读活动的基础,后者对话是阅读活动的拓展与延伸。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具备较强的层级阶段,学生不仅需要在教师的阅读指导下来获取信息、做出正确的批注,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分阶段获取知识,让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掌握更为全面、深入。学生的批注如果是杂乱无章的,那么批注不具备任何的学习意义,会让学生在阅读中越读越乱,由此,教师需要展开分层阅读批注法指导。在第一层阅读批注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内容,理清文章的概要、文本结构,疏通文本的含义,初中生在初步接触一个陌生的文章时候,会对个别词句、生词产生认知障碍,这时候就需要把这些地方用文字圈画、标注出来。同时,学生还需要在第一层批注中对文本的观点、结论、事件、人物进行掌握,在此过程中主要是以符号批注为主,可以用红笔批注;在第二层批注过程中,学生已经初读了文章,接下来教师需要指导细读文本内容,需要在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方面加以批注,从中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这个阶段是批注式阅读的重要过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质疑与鉴赏。
3. 实施批注、反馈、再批注的指导模式。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育活动中,教师都是以“点拨讲解”作为主要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让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较为片面、单一,由此,教师需要不断完善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育模式,实施批注、反馈、再批注的指导模式,全面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展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批注、反馈、再批注阅读教育活动中,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展开课前预习,通过课前预习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意识,通过预习批注来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学生能够初步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把批注内容记录下来。其次,是批注式阅读教育活动中的反馈环节,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需要对批注内容展开交流、探索,从中明确学生对于文章梗概、重点词语与句子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批注开展评价,从中明确学习的目标。最后,教师对于学生的批注进行反馈之后,需要学生结合教师的反馈意见进行再批注,二次批注过程较为重要,学生需要站在不同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整体来把握文本的内容,把人物形象写在纸上,让文本内容充满生机、更为丰满。教师在批注指导中可以给予学生思考的角度,比如,重点字词含义、文本结构布局、修辞手法等,并且鼓励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质疑,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批注阅读,增强初中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首先,教师要在语文批注式阅读中允许学生“误读”,这样能够让学生拥有自主阅读的自信心,实现主观式阅读、多元化阅读,更为全面掌握文本知识,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有所学习与感悟,从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归纳能力、理解能力。其次,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真实的阅读进度、阅读需求,以此来设定批注式阅读指导方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跟上阅读进度,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趣味性,师生之间共同构建和谐、高效的阅读课堂。
参考文献
[1]李艳平.电子白板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初中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J].数字教育,2015(1).
[2]周步新.筛选与优化: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策略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6(27).
[3]肖燕.例谈群文阅读背景下的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J].初中教学参考,2017(28).
[4]程庆娣,张旭.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的教学策略探索[J].农家参谋,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