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预测之理 提思维之质——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理性思考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5卷第3期   作者:  褚亚飞
[导读] 部编教材策略单元是从“教语文”走向“教阅读”的标志。
        褚亚飞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实验小学   317200)
        
        摘要:部编教材策略单元是从“教语文”走向“教阅读”的标志。本文通过让学生预测阅读过程陌生化,预测阅读思维可视化,探索学生预测阅读能力的方法,从而全面提升阅读能力。
        关键词:预测     阅读策略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要经过讲解、示范和实践练习,从而内化为稳定的阅读能力。“预测”是在初次阅读时发生的,当学生已提前看过故事,获知情节发展、结局的情况下,如何保持阅读现象陌生化,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呢?
        一、让预测阅读过程陌生化
        1.丰富文本样式,制造新鲜感
        文本是预测的最重要的内容和最直接的载体。预测建立在对阅读文本主要信息把握的基础之上,包括文章的人物、 情节、背景、内容等。突破平常阅读文本形式,采用听读、自制书、绘本等方式丰富文本样式,给学生制造新鲜感,激发学生的预测兴趣。
        首先,用听读的形式。教师读课文一个部分,学生预测一个部分。如,老师读到《小狗学叫》的结尾,请学生预测,然后比较自己预测的结局与原文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学生根据前文的情节发展,进行想象性的倾听,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和阅读经验,进行预测,形成了不同的结局。
        其次,用自制书的形式。学生虽然已经读过课文,但是很多细节却未必关注到。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课文单独彩印,根据预测点,张贴纸张,一部分一部分撕开纸读课文,学生就像撕开一个个神秘的阅读礼物,不断预测猜想,不断验证,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和预测兴趣。
        其三,运用绘本和其他读物。预测的重要前提“内容未知”,为了体现学生预测的实际效果,教师可选择情节相似,语言特色鲜明的绘本,来进行预测方法的指导。绘本的悬念一般用翻页来设置,答案则在最后才点破。学生阅读绘本即是不断猜测、不断验证的过程。教师可在封面、留白处等不同的地方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根据已知内容、图片细节等,大胆想象,合理预测故事的发展,逐渐培养阅读预测能力。
        2.设置特别流程,制造期待感
        将阅读教学过程设置成有趣的活动,设置丰富的猜读教学流程。启发学生在课文的题目、出现新鲜感的事物、新人物出场、人物对话、重复的故事情节、插图等处进行预测,并鼓励孩子大胆寻找新的预测点,激发孩子们的阅读期待感。在每个教学环节渗透预测理念,教给预测方法,启发孩子找预测点,给予预测的拐杖。
        3.巧设思维障碍,制造陌生感
        爱默生说:“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预测能力的形成,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重要内容和细节,促进阅读理解,最终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的水平。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预测要根据一定的细节和文字,进行有依据地猜测。
        如,学生在读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课题后预测:“这是一幢十分破败的老屋。”当学生读到 “一百多岁、窗户变成黑窟窿、门板破了洞”,“老花的眼睛”时,“吱吱呀呀地响”时三次验证。一次次的验证,是对同学预测的肯定,也是对文本表述前后一致的发现。这种肯定和发现,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愉悦感。


        二、让预测阅读思维可视化
        从心理学角度看,预测是想象和思考综合的思维活动过程。这些思维过程看不见,摸不着,而把思维过程可视化,可将预测过程中隐性的思考路径、策略和结构,化为显性、直观、结构化的视图,可以将学生无意识的阅读心理,转化为有意识的阅读策略。
        1.批注式
在可预测的情节文字旁边批注,如“读到 ,我猜到了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或者“一读到这里,我就知道_______________。”
        2.图示式
图示有多种方式,如思维导图、线索图、旁批式表图、鱼骨图等。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故事情节具有反复性,以此推动情节发展,每一个片段都是老屋准备倒下,就有不同的动物请求老屋不要倒下,接着陈述各自的理由,老屋都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最后是小动物们得到了满足。借助线索图,引导学生说清预测故事的依据,将思维过程可视化。                          
        三、让预测验证过程多元化
        古德曼“自上而下”阅读模式提出,阅读是一场心理语言的猜测游戏。读者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强调学生主动调动自己的已有知识,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预测、验证、修正、再预测,在一次次的实证或否定中形成预测能力,推动阅读向前发展。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成为阅读的主动参与者,也成为了创造者、发现者。
        1.实证预测,获得成功体验
        预测在先,实证在后,预测需要被证实。实证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如何去证实?如何面对预测的失利?这是一种学习上理性的、严谨的、逻辑的科学态度。预测和自己一致的,体验成功的快乐,可以请学生展示自己预测的思维过程,发现潜在的细节、线索,用“我想的和故事不一样,我的预测是_______________,作者想的是_______________,我修正了自己的预测,故事听完了,我知道作者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的方式来交流。预测与原文不一致时,不急着否定预测结果,也请学生交流思维过程:“我想的和故事一样,读到_______________,我想到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肯定学生预测的积极性,保护其预测兴趣。
        2.修正预测,完善思维过程
        阅读预测本无对错之分,它只有两种可能: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意料之中者,除了获得阅读成就感外,更多的是对已有的经验和预测起强化作用。即使是预料之内的情节,从故事内容的丰富角度,发现作者文章写作的秘妙之处,也可以进行反思、调整和补充。意料之外者,也会对自我预测修正,使之不再局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全面、统筹地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过程趋向全面、完善。
        3.对比预测,提升思维素养
        在预测中阅读,可采用三种比较方式:一是自我预测与原文比较,在比对中发现预测与原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是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比较,在比对中发现同学之间预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是同学与老师之间的比较,在比对中发现同学与老师之间预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右表,这是课后题根据题目预测书或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让学生通过大胆预测,再让阅读过故事的同学说说这些预测于故事的内容是否一致,有哪些不同。在与同学交流比对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辩证思维、批判思维、独创思维均得到了实践,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