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与探索---以本科生班导师制为例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5卷第3期   作者:钱宇晨
[导读] 新时代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殷切期待,也是高等教育加快发展、更好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钱宇晨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301617

        摘要:新时代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殷切期待,也是高等教育加快发展、更好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高校党员教师具有政治与职业的双重社会角色,在党性修养与职业道德养成方面相辅相成,与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现状及趋势,结合本科生班导师制度的实践探索,以期丰富师德师风建设研究视角。
关键词:高校;师德师风;本科生班导师制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高度重视教师工作,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师风建设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做出全面部署,突出师德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全局中的重大意义,明确了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任务目标和重要举措。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为进一步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引领、明确高校教师行为规范、建立健全师德违规行为受理处理和责任追究机制确立了行动指南,明确了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的路线图、任务书。
        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现状及趋势
        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从而使师德师风建设由匡正个人的标尺,上升为奠定国家的基石。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政治引领,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更是促进师德师风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研究呈现出一个较好的态势。以中国知网为基本文献信息来源,以“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为主题词按发表年度进行搜索,检索出文献共923篇。经梳理发现,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主观认识层面上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对职业认识不足、价值取向偏差、政治信念弱化等。二是教师在具体工作实践层面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术研究、教育教学、个人行为举止上。
        高校党员教师具有政治与职业的双重社会角色,在党性修养与职业道德养成方面相辅相成,与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对高校师德师风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建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以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党建工作带动师德师风建设必要且可行。然而,目前针对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研究成果并不多。赵剑(2020)通过分析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师德师风的引领作用、师德师风建设助力基层党建良性发展,探索基层党建工作与师德师风协同开展的实践[1];陈叙龙(2020)从高校党员教师的党性修养和师德师风存在的共同问题着手,分析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2]。但是,仍缺乏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实证研究及“多学科融合”探索。
        二、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探索---本科生班导师制度
        近几年,随着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对本科教学工作越来越重视,提出“以本为本”的理念,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3], 其中推行较为广泛的模式之一即“本科生班导师制”。
        本学院从2017级本科生开始实行导师制,由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小组成员、青年教师、辅导员、组织员共25人担任导师。导师的主要职责,一方面为人师表注重言传身教,另一方面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职业规划等给予学生具体指导。本科生导师制度实施1年以来,开展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会、考研英语指导会、面试技巧分享会10余次,着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实施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不断提高培养质量,用良好的师德引导学生进步。
        本科生导师制是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是全面推动"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总结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发展历程、经验做法,创新本科生导师制运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由于实行本科生班导师制时间短、经验不足,在实施过程中显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本科生与导师互选时存在一定盲目性、年龄较大的老师与“00后”学生的交流沟通等成为新的挑战。
        三、本科生班导师制度的优势
        1.有利于全方位培养人才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处于老师作为主导下的被动学习模式,即使步入大学,大多仍处于灌输式学习,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课外交流互动较少,导致老师不能第一时间了解学生,使得教育处于滞后性。而本科生班导师制度,可以让导师全方位近距离与学生沟通,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或认识偏差,除课程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还能够在学生的学业规划、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就业创业指导、就业实践、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指导作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隐性教育优势,利用各类育人载体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使其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优秀的道德品质、敏捷的思维能力、深厚的学识基础,成为有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全方位人才。
        2.有利于个性化培养人才
        当前大学生群体以“00后”“95后“居多,他们个体化的价值取向是“00”后大学生最突出的特征。他们有较强的自驱力,更加注重个体情感的体验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出生并成长在网络时代的“00”后,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受到多元化文化的影响,有着较高的网络依赖度。因此,本科生班导师制可以实现个性化培养,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建立阶段学习目标,帮助他们系统地规划学业与未来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3.有助于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依托学院党委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小组,本科生班导师制度将高校党建、师德师风建设与三全育人有机结合,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与具体实际情况结合的创新性实践探索。本科生班导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与学生形成了联系密切的“一对一”或者“一对多”言传身教“师徒式”关系,其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行为示范者,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4],因此实施本科生班导师制度,通过学院党委统一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工作中,有助于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师德修养,强化自我约束,更加准确把握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的内涵和要求,增强每一位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入心见行”,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此外,学院本科生班导师专业背景涵盖教育学、传播学、文学、中医学、中药学等多个学科,针对同一问题每一门学科的思考都会有不同意义和借鉴价值,借助多学科,能够从多学科视角下阐述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从多学科角度出发探讨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举措。
        结语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索过程中,通过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全院教职工师德档案;在教师年度考核、评优奖励、岗位聘任、职称评聘、干部选拔任用等工作中,将师德表现作为首要标准,对师德失范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光荣从教三十年教师、“四有”好老师和最美教师进行表彰,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等举措,虽取得一定的成绩,做到了培养教师敬业精神,塑造师德风范,提高育人水平,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学识广博、身心健康的优良教师队伍,但仍存在薄弱环节。比如师德教育形式较单一,主要以学习文件、警示教育等方式开展,没有形成师德教育特色;师德监督角度单一,对教师在线上线下的课堂言行监督管理不够到位;师德宣传没有形成常态化,对于身边优秀典型挖掘不够,没有充分激活文化育人资源,全面展现教师的精神风貌等,值得进一步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赵剑.基层党组织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实践探索[J].学理论,2020(10):106-107.
        [2]陈叙龙.党性修养视域下高校党员教师师德建设途径[J].理论观察,2020(07):42-44.
        [3]何红鹏.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践探索[J].科技风,2021(03):173-174.
        [4]陈建帮.“三全育人”视域下本科生导师协同就业工作机制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20(06):100-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