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运动心理障碍及其超越途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5卷第3期   作者:鲁陵
[导读] 体育运动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它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鲁陵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体育运动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它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在现在紧张的学业和激烈的就业环境下,很多学生都存在着一些运动心理障碍。所以,我们必须要帮助大学生克服运动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运动心理障碍;途径

前言
        对于大学生来说,强健的体魄和能力素质同样重要,这是他们在未来工作学习中所必须要具备的。但从现在的情况看,有一些学生受到家庭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及自身因素等的影响,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不仅影响了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还影响了他们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这一问题引起重视,解决大学生运动心理障碍。
1 大学生运动心理障碍的概念及成因
        1.1 概念
        体育方面的专家认为运动障碍指的是人们在参与体育运动适,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所出现的心理或者是生理方面的问题。而大学生的运动心理障碍指的是一些学生因自身因素或其他因素,不能积极克服体育运动中的问题,而产生的一种紧张、焦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1]。很多的学生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如,部分体质差的学生,对于一些很难的运动项目不会积极去尝试,或者尝试了动作完成情况不好,出现消极情绪,内心会有一种自卑感,自我效能低,在遇到具备一些危险性的动作时,会产生紧张情绪,进而畏惧体育运动,出现心理掌握。还有部分学生在接受了一段时间的体育运动后,身体会产生疲劳感,以至于他们的学习自觉性会慢慢降低,对体育训练出现厌倦心理。另外,学生间、师生间的关系也对体育运动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必然会导致运动心理障碍的出现。简单来说就是,只要学生心态不好,都可能会产生运动心理障碍[2]。
  1.2 成因
        1.2.1 生理原因
        从生理学的层面上来看大学生出现体育运动心理问题的原因非常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大学之前,学生并没有接受太多的体育运动方面的教育,学校对于这方面的训练意识也非常薄弱,这就使得学生在进入到大学校园之后的体育基础很薄弱,学生的体能素质、运动能力等都很低,所以,很多大学生在体育运动课堂上都不能进入到状态,即便是有心想做,自身的体能素质也跟不上节奏。有些学生身体的协调性相对较差,一些运动动作完成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从而出现了运动心理障碍。尤其是一些女同学本身的体质就比较弱,出于某些生理方面的原因,身体状态也会变得很差,也无法顺利完成一些技术动作[3]。
        1.2.2 心理原因
        现在很多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都是在父母的襁褓中长大意志力薄,对一些比较复杂的运动项目会出现一种退缩心理,不够勇敢,长时间下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也会慢慢丧失,运动能力变弱。同时,还有部分学生本身就对自身的认识不足,总感觉自身的体能素质不好,也缺少运动细胞,所以不会积极地去参与体育活动,从而形成了一种心理障碍。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在运动中,团队意识不强,不能和学生友好相处,经常出现一些矛盾,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也比较差,同时也会影响体育运动的效果[4]。
        1.2.3 客观原因
        第一,教育者原因。在体育运动教学中,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会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若是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要求太严格,会起反作用,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抵触情绪。同时,还有一些教师认为体育课就是休闲娱乐课,上不上不是很重要,在教学时要么是让学生自由活动,要么是走走形式,随意的讲解一些。

另外,还有一些教师并未给学生足够的尊重,所以,在教学互动中并未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考虑,言语不当,让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被挫伤,从而出现心理障碍[5]。
        第二,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善。从目前的情况看,一些高校的体育运动条件并不是特别的好,配套的基础设施设备并不完善,大大降低了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因缺少合适的体育运动设备让学生来训练,也会影响学生的心情,变得非常的焦躁,出现埋怨的心理,长时间下去得不到解决,会出现运动心理障碍。
2 大学生运动心理障碍及其超越途径
        2.1 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思维
        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运动活动中来,就需要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思维,这是基础和前提。具体如下:第一,在体育课程的安排上需要考虑学生的思维特征和兴趣,科学设置运动课程活动,让学生自觉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全面理解和掌握体育运动的内涵和价值,认识到体育运动对自身的作用,并从心理上去克服运动心理障碍。同时,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还要考虑学生可以承受运动负荷的程度,循序渐进的去练习,避免学生产生生理层面的肌肉损伤。第二,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能素质情况,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安排相应的体育运动活动,让学生能够在一个舒适的状态下参与体育活动。第三,教师还要协调好运动总量和强度间的关系,运动量要根据学生的身体承受力来确定,慢慢去增加运动强度,把控好运动和休息的时间,从而使大学生运动心理掌握得到缓解。
        2.2 加强引导,让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第一,要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对体育运动充满信心,相信经过自己的认真练习就可以实现预期效果。第二,要教给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可以保持一个积极心态,提升自己的意志力,能够进行自我情绪的调节,从被动的参与体育运动转化成自觉参与体育运动,从而可以在体育运动中有效进行情绪的排泄。如,学校可以构建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安排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运动心理障碍方面的问题。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将终身体育思想融入到校风建设中,让学生重视体育运动,养成正确的体育意识[6]。
        2.3 为学生创建适合体育运动的条件
        要让大学生的运动心理掌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还要从客观运动条件着手。第一,要做好体育运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体育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还要定期对各类运动设施设备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检修或更换,降低安全隐患。第二,学校还要组建专门的体育运动小组,定期开展一些体育运动,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同时,学校还要建立健全体育运动监管机制,为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促使体育运动可以高效完成,帮助大学生突破运动心理障碍。
3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大学生来说,运动心理障碍的形成并非是偶然的,所以,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所以,学校要重视大学生的运动心理障碍问题,对他们的这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加以科学分析,采用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习。
参考文献:
[1]祝捷.论大学生运动心理障碍及其超越[J].当代体育科技,2017,7(02):13-15.
[2]武林.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8(03):173-174.
[3]朱伟婵.高校大学生运动参与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J].休闲,2018(11):159.
[4]袁勇.不同的体育锻炼对高职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2):5-6.
[5]李宇.不同的体育锻炼对高职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5.
[6]童舟.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成因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7):214-215.
         作者简介:鲁陵  1962-6 汉族  男  山东 副教授  本科  体育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