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英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盖洋中心幼儿园 福建 三明 365205
摘要:区域活动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如何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活动环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自主选择活动区域,体验和交往的乐趣,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区域活动创设优先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 区域 活动材料 指导策略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游戏一直以他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幼儿。区域活动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区域创设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活动材料丰富多样,以及选择玩法广泛也同样受到孩子们的喜欢。鉴于此,本文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策略进行了探索。
一、幼儿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区域规划不合理
虽然幼儿园教师总能创设出许多好玩的活动区域,但由于有些幼儿园提供的活动场所有限,往往很多区域都集中在一个开放式的空间里。而幼儿自控能力弱,教师在区域规划上不合理,容易使幼儿在玩游戏时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幼儿心猿意马达不到教师所要求的活动目标。
2、活动材料投放不合理
同样的区域幼儿进入多次后新鲜感逐渐消退,而区域材料投放不足或更新不及时导致幼儿活动兴致不高;材料投放目的性不强,幼儿在活动中漫无目标;活动材料投放太难或简单,导致幼儿的活动兴趣不强。
3、活动组织随意目标欠缺
由于多个区域同时开放活动过程中存在着活动组织过于随意、目标欠缺的情况。而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活动,很多时候放任幼儿自主游戏,导致幼儿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4、区域间区分太明显
当多个区域同时开放时有些教师担心幼儿随意走动造成场面混乱,将幼儿活动固定在某个区域,做完这个区才能进入下个区,这样无形中限定了幼儿的社会交往的发展能力。
二、幼儿区域活动中指导策略
1、区域环境创设空间规划、区域布置、进区人数的制定
??区域活动空间的规划应考虑动静活动的划分,如阅读区应设在安静的角落,避免类似表演区气氛活跃的活动干扰到幼儿阅读的专注力。
可将绘画区、益智区、生活区划在同一片进行安排创设,表演区可设在走廊。在区域创设中充分利用一些储物柜、装饰物等作为区域之间的隔墙区分各,区域既保持通畅又互不干扰,相对独立而又开放充分。
区域环境布置要以幼儿为本,布置一个属于幼儿自己的环境。如建构区提供展示柜展示幼儿的作品,即尊重幼儿劳动成果,又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有效激发幼儿持续参与活动的愿望。又如绘画区张贴幼儿收集的图案线条,美工区里张贴橡皮泥制作技法、剪纸图案等,益智区张贴翻绳图解等,这些是支持他们学习游戏的环境创设,是属于幼儿自己的环境元素。还可以与幼儿一起制定区域规则,设计规则示意图,将幼儿设计的规则标志放进区域里增加幼儿的参与感。
区域人数的多少主要依据活动空间和幼儿人数而定。区域人数过多会造成拥挤,角色分配不均争吵的现象发生。区域的人数太少,幼儿之间缺乏交往合作。根据幼儿人数设置4-6个区域为宜,并在每个区域设置一定的进区人数,进区人数可通过贴小脚丫、放椅子、插小花或拿进区卡等方式来提醒幼儿这个区域活动的人数。
2、区域材料投放
材料是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游戏开展的物质基础。教师在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上要不断更新材料,投放材料时首先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其次要考虑材料的层次性由低结构向高结构投放,由简单向难投放才能不断吸引幼儿向自己发起挑战。再次要考虑材料的多样性,对于同一样概念性的活动可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材料,让幼儿从多方面来理解巩固。最后投放的材料应当要贴近活动目的,并不是越多越好,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发展水平、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有助于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
3、教师的指导策略
《纲要》中提出的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首先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指导时针对不同幼儿的能力和学习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引导。其次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要善于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必要时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与幼儿一起游戏,从中把握时机适时进行引导。再次教师要及时肯定、鼓励、表扬幼儿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喜欢参与游戏活动。最后要关注幼儿在活动的材料使用情况及时投放、不断更新材料吸引幼儿活动兴趣。
4、区域的整合
区域与区域的界限不应区分的过于明显,彼此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沟通。比如娃娃家的小朋友可以去超市购买生活用品;手工坊制作的点心可以卖给小吃店;建构区的小朋友将自己拼搭的模型送到茶室做装饰等等,这些看似不相干的区域互动起来产生积极效应,幼儿交流频繁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三、结语
以幼儿为本创设适合幼儿的区域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自主选择活动区域操作体验和交往的乐趣,在轻松、愉悦、自然没有压力活动中更能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的平行介入不仅带动幼儿游戏的兴趣,还能在无形中帮助幼儿解决幼儿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这种区域活动的教育形式既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又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