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芳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五显中心小学 361100
【摘要】面对当今学生文明礼仪缺失,思想道德滑坡的情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校本课程作为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补充,成为了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我校根据学校校情、各年级学生学情,选择合适的经典国学内容,编排《国学经典诵读本》,开发国学启蒙校本课程,致力于以经典引领学生成长,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关键字:国学 国学启蒙 校本课程 思想道德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阶段,正处于孩子人格、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我国优秀的蒙学教材,主要以德育为主。在此阶段,进行国学启蒙,对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校地处农村,大部分学生父母忙于生计,孩子基本由爷爷奶奶带,隔辈对于孩子的宠爱,使得学生在行为习惯、礼貌礼仪等方面有所缺失。古人曾说“童蒙养正”,童年时期要正心,养成好的习惯。基于学校办“真实、善良、健康、快乐”的教育,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校领导组织教师团队选择合适的国学经典读本,开发国学启蒙校本课程,以经典蒙学教材中的仁、义、及礼仪等方面的内容,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国学启蒙校本课程的开发
(一)以环境育人
校本课程,应基于学校发展要求,立足学生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多方资源。环境是影响人的重要因素,校园环境对于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更起着辅助作用。我校在开发国学启蒙校本课程时,注重典雅的校园环境建设,以传统文化因素装扮校园。创设以国学经典为主题的文化长廊、道德讲堂、古代名人墙等,让学生在校园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经典文化学习氛围。此外,各班从国学经典中选取语句,作为班级的班规张贴于墙壁,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如“朝起早”,督促学生早起;“外受傅训,入奉母仪”,提醒学生尊重老师,孝顺父母;“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利用古代经典中的话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
(二)以教材育人
校本课程如果没有专门的教材及课时保障,是难以达成理想效果的。因此,我校组织教师团队,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选择合适的国学启蒙读物,根据需求进行选择、编排,形成一套《国学经典诵读本》。教材分为六册,每个年级一册,每册又分为上下两部分,每部分安排20课,每课由经典原文片段、译文、古诗词一首三部分组成。
一、二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正是需要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时候。因此,一年级编排注音版的《三字经》《弟子规》,二年级节选编排注音版《笠翁对韵》《千字文》《百家姓》。三、四年级的学生行为习惯基本已经养成,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大大提高,在这个阶段应该培养他们正确的三观,为一生的品德操行奠定基础。因此,三年级节选编排《论语》;四年级为《大学》《中庸》《老子(道德经)》《孝经》。到了五、六年级,学生需要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努力成为博学明理的学生,他们的身心发展已经达到了更高的阶段。故五年级节选编排《庄子》《孟子》;六年级为《诗经》《周易》。
二、国学启蒙校本课程的实施
(一)以诵读为基础
诵读,是学习国学经典的基础,更是提升人文素养的过程。国学经典内容大多充满韵律,郎朗上口。因此,我校充分利用早晨学生记忆力最好的时间,让各年级学生诵读相应《国学经典诵读本》。希望通过诵读,让孩子们熟悉校本教材,更在诵读中感受古人身上良好的品质和礼仪,传承优秀的文化。
(二)以模式引领教学
我校利用每周两课时的校本课,由校本课教师进行国学启蒙校本教材的教学。各年级依据“读、诵、议、评”模式,有所侧重地进行教学。如二年级教学《千字文》“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此部分节选时,由诵读导入,激发兴趣。接着,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受《千字文》的韵律美。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根据译文研诵明义,悟出其理。选段中“孔怀兄弟,同气连枝”蕴含着典故,作为重点教学,让学生学习典故,议说感受,在讨论中明白,兄弟之间应和睦相处,互亲互爱。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评古论今,以课堂所学反思自己的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实现了积极正面的引导。
不仅是《千字文》,每个年级所选的国学经典中也有许多像这样蕴含优秀传统美德和品质的故事,学生在知晓一个个古代故事的时候,不仅激起了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更是提升了学生的修养,让他们知道要做一个有爱之人,有德之人,知道要感恩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善待朋友,心中时刻存爱。
(三)以活动促进学习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活动中学习的效果更显著,记忆也会更深刻。因此,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积极性的好方法。我校利用升旗仪式的时间,每周安排班级进行经典诵读展示。在校园读书节时,举行经典诵读比赛、传统文化故事编剧演出。在“六一”儿童节时,专门评选“礼仪之星”、“小孝子”。让国学启蒙校本课程以活动的形式延伸,突破课堂时间限制,加深国学经典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四)以评价激励发展
国学经典的学习与掌握,在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等方面都应有所改变。如果只考查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背诵、识记情况或者只采取考试这一单一的考查形式,必定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降低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积极性。而且,学习国学经典的精髓在于力行。因此,我校采取布置实践作业、完成作业单的评价方式。如:让学生回家后向父母说说从国学经典中所学到的故事,说说古人礼仪规范,待人接物的特点,并试着演一演。
在评价主体上,不再是教师这一单一的主体,而是实现教师、学生、家长等多元评价主体。如,学完《千字文》选段“夙兴温凊”,了解典故“黄香温席”后,布置学生进行实践作业,让学生学着黄香的样子,为父母各做一件事,表现出对他们的关心和爱,并把这两件事记录下来,请父母进行满意度评价。鼓励学生在此过程中拍下照片或视频,发至平台,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评价。让国学校本课程从校内延伸到校外,让学生、家长参与评价,赢得家长们对学校开展国学校本课程的支持。
通过国学启蒙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我校学生在行为规范、思想道德方面有了显著的改善和提升。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学生能够用圣人的教导指导自己的生活,把满腹经纶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让一言一行体现自己的修养。
参考文献
[1]雷兴鹤. 《千字文》儒学思想探微[D].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
[2]曹婷. 《千字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