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双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教育实验幼儿园
摘要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是学前期社会适应结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幼儿园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幼儿的不良行为。攻击性行为不但会对他人或集体造成危害,对其个体的健康发展也是很不利的,也影响教师正常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幼儿的可塑性是很强的,我们幼教工作者更应加强这方面的认识,尽早干预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控制与矫治,从而引导幼儿健康、协调发展,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 幼儿 矫正策略与方法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含义?
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主要包括身体动作上的攻击、口头语言上的攻击、借助第三者实施的攻击等。
从攻击性行为的意向性来说攻击性行为可以分为目的性攻击行为和手段性攻击行为。目的性攻击行为源于愤怒的情绪,目的是给他人造成痛苦或伤害。手段性攻击性行为也存在伤害他人的动机,但伤害是为了达到其目的。
从攻击性行为发生的频率来,可以分为习惯性攻击行为和偶发性攻击行为。
二、攻击型幼儿的行为表现
案例1:图图小朋友长得虎头虎脑的,很惹人喜爱。可是,小朋友们却不愿跟他玩。原因是图图经常对班内的小朋友发起攻击,一会打这个小朋友一拳,一会踢那个小朋友一脚,有时还故意欺负别人。常常惹得小朋友经常告他状,被攻击小朋友的家长也意见很大,给老师在班级工作上带来一定困难。
临床表现:
1.好胜心强,喜欢与人争执。
图图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事事好与人争第一,一旦其他小朋友在某个方面超过自己就会表现出反常行为,与人争执、打斗、发泄内心不满。
2.爱惹事,自控力差。
图图平时管不住自己的手脚,言行举止不分时间、场合,集体活动中坐不住,爱惹事生非,影响其他小朋友。间隙时间常因自控力差而与小朋友发生摩擦,导致出现攻击性行为。
3.情绪不稳定,好冲动,时常乱发脾气。
图图在家中娇生惯养,家长拿他没办法,稍有不顺,便耍性子、发脾气,自我中心意识强,容不得别人批评。
二、攻击型幼儿行为的成因分析
(一)幼儿自身的原因
心理学工作者刘文把幼儿的气质分为五种类型:活跃型、专注型、抑制性、均衡型、和敏捷型。根据观察,我们发现图图精力旺盛、好动;情绪易激动、不稳定、耐受性差;坚持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很符合活跃型气质的特点,故判定图图属于活跃型气质类型。
(二)家庭的原因
幼儿问题的成因总是与家庭脱不开干系。图图是家里的第三代单传,因为这种特殊的地位,全家人都对他关爱有加,真正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因为是家里唯一的小男孩,所以家里人是非常疼爱甚至有点溺爱尤其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三)同伴关系原因
图图性格活泼,喜欢交往,在交往中活跃、主动,但常常采取不友好的交往方式,如强行加入其他小朋友的活动、抢夺玩具、大声叫喊、推打小朋友等,攻击性行为较多,友好行为较少,因而常常被多数小朋友排斥、拒绝,同伴关系紧张。
(四)社会原因
1.社会环境中攻击性榜样的强化
现在电视、电脑、手机、网络等媒体信息十分发达,有些节目家长没有进行筛选就让幼儿观看,还有些幼儿非常喜欢有暴力倾向的电视节目,如《奥特曼》、《蜘蛛侠》等致使幼儿在动作、表情甚至行为方式上模仿这些节目的主人公。
2.幼儿同伴交往网络的狭窄。
图图在家中得到的宠爱使他能尽情地享受各种玩具物品,而幼儿园是同伴交往的集体,当幼儿面临与其他人分享空间和物品等问题时,会在他心中产生不适应的消极情绪而很容易引发攻击性行为。
三、攻击型幼儿矫正原则
(一)及时性原则
教师应善于观察幼儿,当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刚露头时,就应及时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教育,及时纠正。
(二)正面引导原则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和习惯的养成与他的认识不够或认知存在偏差有很大关系,只要让幼儿懂得了为什么不能那样做,很多问题他就能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
(三)一致性原则
要求幼儿周围的成人,包括父母、教师等,在教育儿童时立场、观点应一致,不应当着幼儿的面出现分歧,尤其是在纠正幼儿攻击性行为时更需如此。
(四)以身作则原则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幼儿最初的深刻的影响,可以左右幼儿一生的发展。因此,家长如果要让子女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以身作则,全力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的言行足以成为幼儿的表率。
(五)发展性原则
在与图图的家长沟通时,我们常常将孩子的细小的进步告知家长,就是希望家长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孩子。
(六)发展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在帮助幼儿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时,要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并努力创造和利用一切的机会,使他身上的闪光点得以发扬并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因素。
四、攻击型幼儿矫正策略与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幼关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水平与移情能力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给幼儿讲故事,看绘本。我们会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好习惯养成性的故事或书籍和幼儿分享,通过故事、绘本、视频、儿歌等形式引导幼儿理解如何与同伴相处、如何与同伴交往。
(三)帮助幼儿掌握解决社会性冲突的策略与技能
生活中我们会利用相关的图书、故事,结合幼儿的交往经验和图图讨论什么样的行为受大家欢迎,想要得到别人的接纳应该怎么做。
(四)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不良情绪宣泄方法
1.通过集体活动的方式引导幼儿明白不良情绪会导致不良行为,并引导幼儿了解一些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
2.在家里、幼儿园里设置情绪宣泄区,让幼儿在里面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五)在游戏中培养自制力
图图喜欢游戏,每次游戏他都非常兴奋但常常伴有攻击性、破坏性行为。为此,我们就有意让他在游戏中担任“裁判”、“老师”或“警察”,以此逐渐让他学会约束自己,习得内隐的游戏规则。
(六)加强注意力的训练
活动中或站队时,我们尽量让图图到最前面老师容易顾及到的位置,在各项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他的注意里并多表扬肯定。从而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七)创设适宜环境进行疏导
在家里设置一个“美劳角”,提供彩笔、剪刀、纸黏土、以及拼插玩具等,让图图进行操作。这样既能对图图进行心理疏导又能转移图图的注意力。
(八)淡化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
幼儿辨别能力差,模仿能力强,社会中的各种暴力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不良行为都会影响到幼儿。因此,家长要为幼儿营造较为宽松、温馨的的生活环境,尽量避免给幼儿提供刀、抢等含有攻击因素的玩具;避免让孩子看到含有暴力行为、攻击行为的影视和图书。
结论
攻击型幼儿需要幼儿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正确引导其行为。幼儿时期是个人习惯养成和性格特征变化最重要的时期,成人应引导幼儿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了解他人和集体,促进幼儿更好地融入幼儿园生活,为今后幼儿的发展做准备,避免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必要的弯路和潜在危险。
参考文献
1.王振宇,《学期儿童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黄锐,《幼儿行为分析与教育对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