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松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云南临沧 677000
摘要:2018年到2020年,是我国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农村的发展既有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从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乡村正处于一个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主要表现在发展质量的转变上。而要提升农村发展的质量,关键就是发挥农村文化的力量,通过内生动力帮助农村建设实现质的转型。对此,本文探讨通过创新农村文化的表现形式,为农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更好地助力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地域特色;文化脱贫;
引言
多数农村地区的贫困,不仅仅是表现在他们经济方面的落后,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农村思想文化的落后。由于地理环境的相对封闭,很多农村地区的人民深受传统小农思想的影响,造成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的落后,经济落后的状况始终得不到根本的缓解。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进行优化,从而改善农村地区的文化环境,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为改善经济状况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1乡村振兴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1)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已经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得到了印证,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不断推进治理力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对当前社会形式清醒的认知与考量的结果,更是惠及亿万群众的纲领性指导思想。乡村振兴的开展可以有效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人民群众生活得到尽快的改善,是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2)能够实现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国。目前,我国仍然有约6亿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94%以上。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升,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我国扩大内需,提高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领域。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有效提升农村的村容村貌,提高农村的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且能够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扶贫攻坚的主要目标地区就是边远山区与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些地方的发展可以有效地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3)有利于扩大群众根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自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政治经济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政治上提出了适应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路线;经济上,我国的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短短的几十年,我国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光有这些“硬实力”的支撑自然远远不够。对于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长远发展来说,“软实力”是必不可少的,而其核心内容便是“文化软实力”。所谓“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能够影响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发展的文化力量。我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经济上是,政治上是,文化上自然也是。要想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自然也要从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入手。农村人口是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文化无疑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而通过“艺术进村”的方式,以音乐文化进行渲染,能激发村民们对文化的热情,使其自觉自愿地加入到建设新农村文化的队伍中来,间接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4)创新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发展的不竭源泉,农村地区想要实现长久稳定的发展,必须要对文化产业进行创新。创新文化产业,不仅能够为农村地区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帮助农村地区的群众提升文化素养,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这是文化建设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早在宁德任职期间,就提出:“闽东的大好河山,灿烂的历史文化,闽东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善良朴实的精神都是闽东地区建设的光彩,闽东人民要学会‘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将闽东之光散播出去。”①自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中央逐渐开始注意到文化发展在扶贫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要深入挖掘农村地区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以及民间文化,创新农村文化产业。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发展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文化内涵的支撑,而文化新热点的出现也会带动经济增长。因此,在农村地区进行文化产业创新,是帮助他们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必由之路。
2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2.1农村文化氛围差,村民活动单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人口不仅生活水平在提高,他们的受教育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但尽管如此,相比于城镇人口,在活动内容、思想观念、社会心理和情感生活等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曾经有一项关于我国农村人口业余时间支配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排在前6位的休闲方式是:打牌(占38%)、看电视(占37%)、听收音机(占36%)、聊天(占35%)、逛街(占30%)、看书报(占20%),其他的休闲方式还有睡觉、干家务、上舞厅等。从这里不难看出其活动内容十分单调枯燥。长期如此一定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打牌会滋生赌博现象,造成不和谐的农村氛围,也不利于家庭关系的和睦。
2.2缺乏完善的金融机构化管理模式
中国的农村金融是一块待醒的大市场。多年来,农村的金融市场并不活跃,金融理念相对落后,金融信息覆盖面不足,导致了农村金融市场低迷。村集体的资金有限,除了响应国家的相关政策得到国家的补贴外,基本就是依靠村办企业的收益,对于现代金融的参与有限,有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撑参与到现代金融体系中,实现资金的流动收益,这个问题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与发展逐渐凸显出来,已经成为制约村集体资金流动周期的重要影响因素。村集体缺乏完善的既让机构化管理模式,无法结合自身的经济状况,对相关的金融产品进行分析,缺乏足够的金融知识,无法带动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3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
我们都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事物的发展与进步,光靠盲目努力是成效不大的,要想在短时间内取得高效的发展还需要外在条件的配合,内外协调才能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大致可以将地区发展缓慢的外在原因分成两个方面:1)交通原因。部分农村地区由于长期交通不畅、信息封闭,从而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文化环境,内在的文化没有继续前进发展,而外在的“新鲜血液”又进不来,这使其文化逐渐脱离新时代的审美需求。2)文化基础设施原因。自实行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国大部分农村在党的领导下,已经一改从前面貌,但依然存在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都不够完善,有些地区甚至连最基本的文化馆、图书馆都没有,还有些地区有了也没有做到物尽其用,这些都大大地阻碍了当地文化的发展。
2.4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混乱
农村的财务管理往往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无论从组织结构上还是人员配备方面,都存在比较明显的漏洞,从而导致整个系统管理体制不明晰,各级管理的关系及职责不明确,缺乏对资金的监管制度,从而导致国家对文化建设的相关资金的拨付无法落实到位,或者出现村集体的领导干部不遵守管理体制的约束,无视相关规定的要求,实行“一言堂”的决策方式,对资金的拨付手续不重视等现象。这些都是由于管理体制不明晰,责任不到人导致的,并且这种现象在农村长期以来得不到改善。
2.5基层工作人员对文化建设不够重视
工作懈怠在新农村建设初期,很多基层工作者都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当地的经济建设上,而对于当地的文化发展却不够重视。
现如今,虽然在国家政策的呼吁下,很多地方政府开始重视当地文化建设,但多数工作都浮于表面,当地的基层工作人员并没有深入到人民内部及时地了解工作效果,并及时地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等。要想带动一个地区的持续发展,最终还是要通过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将外在的物质支持转化为内在的发展源泉,这样才能给这个地区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才能实现农村发展从“扶着走”到“自己走”的转型。
3如何助力新农村文化建设及相关问题的解决
3.1把握好“特色”与“普通”的关系,完善农村文化建设顶层设计
一是按照“整体规划、分类指导、有机衔接、系统推进”原则,制定加快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意见,提高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系统性、全局性。二是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要纳入文化遗产专项管理,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运营相结合模式,给予专项资金、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配套等支持,统筹推进保护与开发。三是对普通村落要突出文化建设公益性、基础性要求,落实《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统筹整合一定比例土地出让收入,专门用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要根据各地情况科学动态地调整资金比例,改变城乡和区域间农村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3.2配合基层政府,完善相关文化基础设施
在目前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大部分地区的政府都将精力放在了发展经济上,而忽视了对文化建设的投资,这就导致一些地区的文化建设速度远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所以我们需要调动当地政府的力量,合理地分配资源,加强对文化工作的投入,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文化设施的建设和配备。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时,要从建设和配备两个方面展开。通过上文对“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交通不便是导致新农村文化建设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建设上,需要配合当地政府的力量,完善当地交通。而在配备上,主要是文化活动场所和器材的配备。比如:为当地的学校建造音乐厅,在当地建造文化馆等。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因地制宜,例如有些地方适合建造文化馆,有些地方更适合建造文化街,而有些地方更适合对文化设施进行修缮等等,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做到物尽其用,为文化建设的开展提供助力。
3.3提高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
农村的文化建设不仅仅是改变村容村貌,提高农村的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培养当地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家文化”的认同,从而提升农民的精神文化水平,从而为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随着文化建设的开展,可以快速地引入文化旅游养老等第三产业项目,提高了村集体的创收能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彻底改变我国农村的老旧形象,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因此,在农村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要提高对文化建设的认识,积极的辅助和推进文化建设的发展,不能以任何理由延缓或拖延文化建设的进度,促进当地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4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是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首先,在生活习惯方面,人畜同住的情况还普遍存在于大多数的农村家庭之中,严重影响到贫困人民的身体健康。移风易俗的第一步首先需要从实现人畜分离的居住环境开始,从根本上改变原来因恶劣的居住环境而致病的状况。从党的十八来以来,党中央在改善农村生活习惯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于农村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的整改始终是党中央长期坚持的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一系列重要举措帮助农村居民养成讲究卫生、注重文明的生活习惯,过上健康卫生的生活,从而为改善他们的经济生活奠定良好的文化根基。其次,在社会风气方面,许多比较偏远的农村地区仍然沿袭着不少的陈规陋习。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引导人民,将他们的生活纳入到符合社会主义文化方向的轨道上来。农村的基层群众组织在整改社会风气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层群众组织是群众的自我管理组织,因此他们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贫困人口的实际状况,从而能够采取更为大家所接受的方式进行社会风气整改。可见,基层组织是整改农村地区社会风气的关键环节。最后,在价值引领方面,农村地区也逐渐出现了价值选择多样化的局面。因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落实到基层上来。行为的转变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深入到贫困人民的心中,才能够凝聚大家的价值共识,使他们的价值趋向以及思想意识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从而推进农村地区人民生活在物质层面的改善。
3.5把握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让文化土壤滋养乡村产业
一是将传统工艺转化为乡村振兴生产力。为有突出贡献的传承人及老匠人搭建授课平台,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开展夜校、农闲短期班等形式灵活多样的特色工匠培训。对于农村地区退役军人、农民工、失地农民等实行免费招生,参训人员享受劳动技能提升培训补贴政策。二是推进乡村非遗就业工坊建设。推广新疆、四川、湖南等地经验,结合新媒体和新电商理念培育打造“一县一品”区域产业新业态,让“非遗+产业”留住“老手艺”,铺好“致富路”,承载“新乡愁”。三是结合“两山”理念进一步发展乡村全域旅游项目。在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基础上,注重挖掘各地农村风貌禀赋,推出更多体现乡村恬静自然风光、淳朴民风、悠久文化传统的旅游产品。
结束语
我们都知道,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年,因此努力把控好每一个工作环节至关重要。新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重要的一环,不断推动其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为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提供了极大助力。纵观乡村振兴的工作进程,从一开始的杂乱无序到如今的稳步进行,其背后是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但依然需要不断地革新,以发挥更大的力量。例如虽然在前期工作的铺垫下,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各地政府也纷纷向其中投入资源,但农村的基础文化设施依然不够完善,或是有相关设施却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再如虽然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村民们开始加入到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但依然出现了总体水平不高,无法体现特色,无法吸引人的问题。而这些种种都是导致前期建设工作效率不高的原因,所以本文在发现了这些问题之后,提出利用“艺术进村”的方式,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从地域特色的视角出发,利用自身的文化特色,打造地方文化品牌,让文化不再“虚有其表”,利用文化为社会发展注入内生动力,使文化更具实用性,从而改善前期工作中出现的部分问题,一脉相承,实现新农村文化脱贫的目标,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徐文娟.地域特色视角下“艺术进村”助力文化脱贫探究[J].戏剧之家,2021(09):194-196.
[2]孔红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探讨[J].百花,2021(01):111+114.
[3]姚鹏,尹焕晴.新农村文化建设政策体系研究[J].农业经济,2020(05):44-45.
[4]黄信初.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特色文化架构创建及其发展思路探讨[J].大众文艺,2020(10):273-274.
[5]吴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探讨[J].大众文艺,2019(19):20-21.
[6]周燕.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农民致富之友,2019(13):225.
[7]王冰,高彤,程欣竹,王辰,刘晓飞,王怀.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2):241.
[8]王枫.论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艺术品鉴,2018(32):288-289.
[9]包静洁.浅谈新时期农村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参花(下),2018(0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