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奎
新和县第二中学 842100
摘要:2017年之后,全国初中生开始使用统编版语文教材。在该教材当中,名著阅读是一个重要的模块,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文学知识、丰富文化底蕴,同时还可以使他们在思想上受到文学名著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当前,名著阅读仍然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探究了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名著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发现,为了将名著阅读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发挥出来,教师要创设阅读氛围,要重视阅读方法的传授,同时还要优化阅读效果。
关键词: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一、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名著阅读教学的价值
(一)积累与运用: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
名著是人类文化成果的经典,而被选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当中的名著更是经典中的经典。这些作品当中蕴含着丰富的语言现象,可以将不同国家与地区、不同时代下人们的语言运用习惯展示了出来。初中学生在进行名著阅读的过程当中,可以学习这些语言表达方式,了解语言文化,积累语文知识,实现自我认知的提升和语感的培养。与此同时,在名著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不同词汇、不同语义以及不同句式的灵活运用,完成语言积累[1]。最后,在写作的时候,很多学生无从下笔,面临着“无米之炊”的尴尬,而通过名著阅读可以有效缓解这一尴尬,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资源,展现相应的写作规范和写作技巧,为学生的作文增色。
(二)发展与提升:提升学生对深度分析的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当中的名著当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在名著阅读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对其中的语言风格与文学形象形成直观的感知,同时也可以在作品情节的影响、情感的熏陶下变得更为理性与更为成熟。比如在阅读《西游记》这部经典名著的过程中,唐僧会在学生的心中形成不畏艰险、具有非凡毅力的形象,他带领着徒弟们一路经历困难与艰险、最终取得真经。但与此同时,唐僧在性格上也具有不完美的一面,他不分对象地愚善,不明是非。通过教师的引导与解析,学生可以更为客观与全面地认识唐僧这一人物形象。与此同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困惑能够得到解答,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名著的魅力,同时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三)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传承意识
在新时期,语文教育要拥有更大的视野与格局,要将文学艺术的传承作为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名著当中展现出了丰富的人物形象,为读者打开了一个新的情感世界。通过名著阅读,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能够对语言文化形成正确的认知态度。首先,名著阅读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之情,使他们在课堂阅读的基础上主动扩展阅读的宽度,吸纳作品当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保持对名著阅读的兴趣[2]。比如在阅读《骆驼祥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深刻体会到祥子所经历的悲惨遭遇,被富有时代感、人情交织的老北京气息所感染;在阅读《艾青诗选》的时候,学生可以在品味诗歌语言的同时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到诗歌当中所蕴含的理性美与真挚情感。其次,名著阅读还可以引导学生坚持尊重包容、兼收并蓄的原则来看待文化的传承,能够主动从中汲取营养,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的视野与情怀。
二、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一)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知识与本领的传授,更在于对学生的激励、唤醒与鼓舞。在名著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其督促与要求学生阅读,不如为学生营造阅读的氛围,使他们内在的阅读动机得到激发,在这个基础上将学生在名著阅读当中的紧迫感与内需力充分地调动起来。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开展阅读。很多学生对阅读都抱有反感的情绪,对名著更是怀有敬畏之感。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选择那些趣味性比较强的名著,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篇幅更长、难度更大的名著作品。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学生就会在名著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亲切感。其次,教师还要采取多样化的举措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方面,教师可以“以听促读”,将名著当中的小故事讲给学生听,在这个基础上为他们推荐具体的名著作品。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以看促读”,通过播放一些影视片段来吸引学生,实现视觉享受审美阅读的有机结合。比如在阅读《水浒传》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景阳冈武松打虎”等经典片段,这可以使名著阅读教学更轻松地进行下去。
(二)因人而异、授人以鱼
在名著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外,还要重视阅读方法的传授与点拨,这是使学生对名著作品持续保持兴趣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当中养成“边读边动墨”的习惯,这样可以使阅读的效果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第一,可以在名著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摘录,将那些优美的语句、生动的片段、具有使用价值的历史典故或名言警句摘录下来,这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赏析,使他们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第二,可以在阅读的同时书写提要。这要求学生在阅读完成之后对内容进行分析与归纳,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提要与总结。第三,可以在阅读之后撰写心得体会。学生在完成教材名著阅读之后,将自己受到的启发和教育写下来,将此刻的感想与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改变学生随意性与消遣性的阅读态度,促进积累性与审美性名著阅读习惯的形成,使学生在阅读、写作以及人生等层面都获得收获[3]。
(三)检验成效、优化阅读
阅读的过程是学习与内化的过程,名著阅读的过程也是如此。而外化是内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检验成效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名著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外化的机会,为他们提供外化的平台,以此来促进学生对名著作品的深入阅读。这个过程中的成效检验方式不仅仅是测试与考试,而是要选择那些学生更喜闻乐见的方式。
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阅读记录卡,引导学生将名著阅读的篇目、阅读的收获与感想记录下来,教师可以定期对这些记录卡进行评比,并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名著阅读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其次,多样化的竞赛活动也是学生开展名著阅读、优化阅读效果的有效方式。比如在《西游记》的阅读教学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取经故事”作为主题开展故事会,以“读《西游记》有感”作为主题开展作文比赛,以“西游人物展”作为主题开展绘画展览活动。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智慧火花。这些活动形式还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结语
总的来说,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的重要构成部分,可以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传承与创造意识。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对名著阅读的量做出了新的要求,对阅读方法也进行了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阅读氛围,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同时,要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增强名著阅读的附加价值。最后,还要通过多样化的方法来对阅读效果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胡晓华.浅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以初中统编新教材中《傅雷家书》阅读教学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04):37-39.
[2]赵静静,黄彩斌.基于蓝墨云班课的名著阅读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研究——以《西游记》数字化资源的构建为例[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2):135-139.
[3]李丽娟,曹二立,马新有.立足语文素养传承中国文化关注学生成长培养创新意识——2017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命题思路解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