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洋 杨梦涵
长春北师大附属学校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水的运动---洋流”。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前置学习、前置检测和预习反馈为引导,因学生具体学情设计探究学习内容。分为三大主要环节,分别是“洋流的概念”的理解、“寒暖流的判读”“洋流的影响探究”。
整节课注重学生读图分析、小组合作、语言表达等能力的培养,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提升。使并不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东北学生能够直观、理性的了解洋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利用前置学习结果,直接进入概念学习
师:昨天老师发了本节课的学案,大家已经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洋流。教材中洋流的概念是:海洋中的表层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作洋流。那么洋流到底长什么样儿呢?我们通过一个视频直观地看一下到底什么是洋流。
多媒体播放洋流视频。
提问:看完之后什么感受?
师:但是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是不可能时刻播放视频的,平时在我们的书面上通常是这样的地图形式。
师:我们看到在图中看到有不同颜色的箭头分别代表寒流、暖流并且不同地点的洋流都有相应的名字。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直观的感受到底什么是洋流,加强对洋流概念的理解。并有意图的将其转化成平时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洋流模式图,为接下来深入学习寒暖流做铺垫。
二.习题引领,夯实基础
师:说到寒流暖流,老师在学案的前置检测部分给大家设置了两道题,批改过后老师整理了一下大家的做题情况。
下图为某海域的海水表层水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判断①、②处洋流所在半球及其性质。
①是 半球 流
②是 半球 流
批改总结:上交人数:41人
全对:9人
南北半球判断错误:30人
寒暖流判断错误:7人
结合右图,回答下题。
流经甲处的洋流( )
A.是暖流,向南流 B.是寒流,向南流C.是暖流,向北流D.是寒流,向北流
批改总结:上交人数:41人
正确人数:32人
选A人数:4人
选D人数:4人
一人弃权
师:说明大家对寒暖流的判读还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并且在预习反馈中老师也收集到了大家的有共同疑问的问题。
展示学生的预习反思。
找作对的同学讲解两道题目。
设计意图:通过对前置检测的批改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关注度,能够关联这道题自己做的如何,并且更加认真对待该组题的解读。该组题的设置意在通过读图明确区域定位和方向的判读,着重落实区域认知这一素养。
练习巩固
读下图,完成下题。
上图中的两幅海水等温线图中,虚线表示洋流,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是暖流,位于北半球 B.②是暖流,位于南半球
C.①②均向北流动 D.②是寒流,位于北半球
三.任务驱动,深入探究
承转: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关于这部分内容难度不大,但是大家在预习反思中反馈出来还有部分内容没能自己理解。如下:
老师整理一下,整理出以下几个问题待解决。
1.为什么寒暖流交汇处会形成渔场?
2.为什么暖流能够使沿岸增温增湿,寒流使沿岸降温减湿?
3.什么是海雾?为什么寒暖流相遇处会形成海雾?
接下来我们通过几个探究活动来分别解决一下这几个问题。
探究活动
1.根据教材中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和形成渔场的原因,试着在《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中画出可能有渔场分布的位置。
2.澳大利亚四面环海,但是东西部气候却相差很大,东部降水多,树木茂盛;西部却是茫茫沙漠,试分析洋流对其东西部地理环境的影响。
3.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顿出发,驶往美国纽约的首航时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沉没在纽芬兰附近海域,造成了迄今为止最著名的一次海难。有人说: 如果这次航行的决策者懂得运用地理知识,沉船悲剧不该发生。请分析为何船员没能及时发现冰山而改变航向?如果你是船长你会如何设计航行线路?
活动过程:
1.小组合作,结合文字和图示信息分析总结结论;
2.派代表上台展示小组的结论,其他小组补充;
3.教师评价小组发言。
设计意图:
活动1通过学生自主动手寻找可能形成渔场的地点,即可以加深对形成渔场条件的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活动2通过对澳大利亚东西两岸迥异的环境特点入手,深入探究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培养了学生区域认知的能力;
活动3通过对泰坦尼克号失事原因的探究,加深了学生对洋流对海上航行的影响,又通过重新设计航海路线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判别利弊,落实了综合思维的培养。
四.拓展延伸,人地协调渗透
师:上课之前王彬儒同学说他找到了一则有趣的资料,恰好与洋流对海洋的污染有关,我们让他来上台分享一下。
资料: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核辐射开始向外辐射。由于担心日本核泄漏污染海水,影响身体健康,16日开始,中国多地陆续爆发食盐恐慌性抢购,17日,江苏、山西、浙江、广东、北京、四川、安徽等多个地区食盐被抢购,许多地方盐价暴涨15倍。
然而,环境学家最终给出结论,日本沿岸的洋流方向是向东北朝向美国方向流去,并不会对中国沿海造成影响,而且中国的食盐多为盐矿生产,海盐很少。这场抢盐风波最终演变为一场闹剧。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例子,联系所学知识,深刻感受知识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并且通过这个例子能够让学生对人地协调观深有感触。只有处理好人地之间的矛盾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思维引领,归纳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洋流的概念,掌握了寒暖流的判读方法,理解了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并且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只有掌握了科学知识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和避免社会不理智现象的发生。希望大家能够将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反思】
优点:
1.本节课立足课标,对新教材知识进行合理整合,能够达到课标的教学任务;利用前置学习和前置检测的作用,充分了解学情,大大减少了课堂上的时间浪费,教学生想学的知识。
2.能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角度有意识的设置探究活动。
3.学生展示多样化,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基本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情。
缺点:
1.学生活动有设计,但时间有限,部分环节没有充分展示,可能会存在学生讨论不够充分的情况;
2.课堂预设较多生成较少,教师对学生课堂回答问题呈现的一些教育契机没能充分把握并发掘利用。
作者简介:赵洋(1984,11-),女,汉族,籍贯(吉林省辽源市),单位:长春北师大附属学校,职称:中教一级,学历:硕士研究生
杨梦涵((1991,07-),女,汉族,籍贯(吉林省长春),单位:长春北师大附属学校,职称:中教二级,学历:本科
长春市教育学会”十三五“科研课题?课题名称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活动“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CJKG20200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