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4月   作者:钟鸿俊
[导读] 随着现代教育的进步与发展,班主任在学生成长与成才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承担着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职能。鉴于此,置身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实践中,要通过赏识教育、示范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借助于德育活动和文明礼仪教育,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综合素质能力不断提升,让学生知“书”达礼。

钟鸿俊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新中学  广东  梅州  514400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进步与发展,班主任在学生成长与成才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承担着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职能。鉴于此,置身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实践中,要通过赏识教育、示范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借助于德育活动和文明礼仪教育,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综合素质能力不断提升,让学生知“书”达礼。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4-001-02

        当前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德育教育时代,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指导要求,全国各地中、小学校积极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和示范教育等活动,在此过程中,班主任的工作职能也发生了重要转变。对于学生而言,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如古语有言,“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班主任要在德育以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对学生的行为礼仪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致力于创建文明、和谐、活泼、向上的校园氛围,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1]。
        一、赏识教育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讲,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肯定和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因此,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赞美,注重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从小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赏识教育实践中,班主任应以学生为核心,多观察并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或大或小的闪光点,然后在公开场合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并为学生创造条件,将其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加以放大,使学生自我感觉熠熠生辉,充满自信心。
        更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中,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包括年龄、认知程度、家庭环境等)考虑问题,尽可能减少对学生的批评,从而避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挫。
        当然,在赏识教育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学生或自身榜样的示范作用,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能,比如班主任可以让“德育标兵”以身示范,让标兵的形象放在显眼的位置,以此引导其他学生向榜样学习。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对学生的“赏识”一定要“及时”“恰当”。如果对学生的肯定和赏识延后,学生的闪光点就得不到强化,如果对学生的赏识过度夸大或隔皮瘙痒,就起不到“榜样”的引领作用。
        二、开展德育活动
        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或其他时间组织各种德育活动。
        教育的效果除了与内容相关外,与教育的模式方式也息息相关。而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课,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能将德育效果尽可能扩大化。


鉴于此,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多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状态,结合不同学生或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行为表现特征,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德育活动主题,融入文明礼仪教育等,从心理和行为习惯、日常表现等多个层面,积极引导学生将知识、情感、行为、习惯等要素有机统一起来,改变错误的认知观念,在德育活动和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在竞争中立典型、树标杆、争做班级优秀“三好”学生,更好地引导学生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和表现自我。
        而德育活动的开展,也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不同特点制定活动方案。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性格特征和行为表现完全不同,对于低龄学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喜欢刺激和新鲜,善于表现自己,平时具有好动且活泼的特征,对此,班主任可以制定游戏类的德育活动课。相对高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较全面,阅历相对丰富一些,班主任可以组织辩论赛、小组日常规范积分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确道德的意义,在小组合作和竞争中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此外,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上进、好胜之心,班主任可据此在各个年龄段展开个人评比活动例如,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争当文明标兵”的德育活动,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启发和鼓励学生从小就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既要学习好,又要争当文明标兵,给学生制定详细的奖惩制度,让学生在奖励或适当的惩罚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而言之,班主任要“因材施教”,用“恰当”“有趣”进行“有效”的德育工作,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行观念,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成为一个知书达礼的好学生,切实在理论教育、示范教育、德育教育等主题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自律能力,改善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表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
        三、注重言传身教
        教育学理论研究表明,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引导性和示范性,而“以身作则”的教师更能够以自身榜样的力量调动学生参与到日常教学工作实践中,传递正能量[2]。所以,在日常教学和教育中,班主任应注重言传身教,对于不同的学生应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行为特征及性格色彩,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效仿和学习身边的人和事,从正向的案例中获得动能,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是班主任,在班级中往往具有很重的分量,他们通常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在日常教学和班级教育管理实践中,班主任应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求学生做到、做好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做优,为学生树立表率,特别是在日常学习、生活细节方面,更要传递正能量,比如随手捡起一张纸,随口说一句“谢谢”等,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不良的行为和表现,要及时提醒并督促学生加以纠正,如乱丢弃垃圾,这些不文明习惯和行为要坚决摒弃,促使学生文明生活习惯的养成。
        结束语: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古国,有“礼仪之邦”之称,自古以来,中国人民都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正所谓“好习惯,始于微,终必久”,学生正处于性格、心理、行为表现、习惯等基本素养的定性时期,作为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微习惯”,引导和启发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新时代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视角出发,通过赏识教育、示范教育、德育活动以及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等,创建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学生在赞扬和鼓励、肯定中学会接纳自己,认识自己和表现自己,坚持不懈,从小事、点滴做起,自觉的养成文明习惯[3]。
参考文献:
[1]吴昊.好习惯,始于微,终必久——培养小学生微习惯的方法和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6):406-407.
[2]姜玲玲.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J].读天下(综合),2018,000 (005):P.74-74.
[3]高安娟,王晓伟.新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研究[J].新课程,2020,(22):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