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6月   作者:李永林
[导读] 小学语文课本身是一门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学科,借助课文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树立自觉传承的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品质和正确的观念,从而健康地成长。

李永林   四川省蓬溪县明月镇小学校  四川  遂宁  629100
【摘要】小学语文课本身是一门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学科,借助课文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树立自觉传承的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品质和正确的观念,从而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传统文化;重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6-112-01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需要传承和发展,而语文是文化记录和传承的主要学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使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想品质。
        一、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1.提高小学生的文化自尊和自信
        小学阶段正处于学生思想启蒙的重要阶段,如果教师不能将代表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传承给学生,那么当下网络、社会中各种各样的舶来文化势必会占据学生们思想的主流,从而引发学生崇洋媚外、文化不自信等有碍小学生后续发展的问题。所以,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去能将传统文化以学生们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们的文化自尊、文化自信,为他们后续更好的面对舶来文化、更好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他们作为中国学生的风采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受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我国历史中积攒下的优良传统文化都正在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这一局面不仅仅是国家、社会的损失,更是我们民族的损失,所以,为了在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们就应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去,以语文阅读为媒介,让学生们尽量多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悟中国传统文化、进而爱上中国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在源头上解决传统文化“后继无人”的问题,让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二、策略
        1.激发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激发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主要是通过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例如教师利用课堂的一小部分时间开展古诗词接龙课堂活动,也可以鼓励小学生自己措辞组诗,还可以在整个学校内开展传统文化和四大名著的知识竞赛。实际上激发小学生对传统文化兴趣的方式较为多样,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还应掌握学生的兴趣方向,这样才能够做到针对性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对于学好传统文化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这一环节还可以通过增强交互、归还学生自主性等方式逐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此外学校方面可在每年的寒暑假选择传统文化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到省区参加古诗词大会,为学生提供表现的平台和机会,促进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中不断地提升自我。
        2.通过课文内容加强对我国的总体了解
        小学语文课中有很多优秀的课文对我国很多方面的历史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也蕴含了深厚的传统文化。


例如,《长城》、《颐和园》、《圆明园的毁灭》等文章学习中,可以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的文化遗产的伟大之处,以及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吃苦精神,并能够指导学生通过学习铭记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在传统节日的教学中,通过综合性的对我国几个传统节日进行详细生动的介绍,可以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感,并通过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参与,感受传统文化的价值。此外,通过四大发明的综合课件制作,可以让学生在增加每种发明的时代背景、发明过程、主要发明人和具体的应用和传播过程的了解外,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深远的意义,感受我国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体现的探索和创造精神,并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增长见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抓住心理,加强文化类比分析
        我国的传统文化较为丰富,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要抓住小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心理认识,以文化类比分析为策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完成阅读中的基础知识学习,并有语文素养的建立。阅读教学中的文化类比分析主要开展在诗词和文言文教学中,通过文化对比引导学生做深度阅读理解,有助于传统文学文化的传承。比如在《杨氏之子》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针对文中的文字建构就可以组织白话文的对比,分析文中的意识,感受传统文学的精炼,实现文化的传承;再比如《示儿》古诗中的思想文化就可以树立我们应该怎样做的对比话题,使传统文化能够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同时也能让传统文化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实现有效的素质教育。
        4.单元课后穿插古诗词阅读和背诵
        古诗词涉及内容范围广,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在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面貌,是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不仅如此,古诗词语句精练优美,能够很好地传达作者深远的思想。通过对古诗词的阅读和理解,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中华民族的气节、品质以及传统美德。在小学语文教材里,古诗词数量较多、主题丰富。比如通过阅读和理解《石灰吟》、《墨梅》以及《竹》,学生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坚韧不拔、顽强奋斗的优秀品质;在第五单元,通过阅读和理解《泊船瓜洲》,学生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在第七单元,通过阅读和理解《游子吟》,学生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因此,教师可以把古诗词当作传承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在单元课后围绕教材内容,增加相关主题的古诗词阅读。同时,由于古诗词一般比较精练,朗诵的时候朗朗上口,也容易背诵,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记忆背诵中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
        5.单元课后穿插寓言、传说故事
        阅读寓言、传说故事简单来说就是运用简洁、有趣的语言来体现鲜明的人物形象,表达比较深远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只是单纯地跟他们灌输一些大道理,他们可能无法很好地理解和接受,但如果通过故事的形式,便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寓意。比如神话故事《嫦娥奔月》中鲜明的人物和精彩的情节可以让学生深刻地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精妙;成语故事《滥竽充数》中诙谐幽默的人物会让学生懂得很多道理;历史故事《草船借箭》中的智谋会让学生敬佩古人的智慧和勇气。在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寓言、传说、历史故事有很多,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这些故事中的思想精髓,使其成为学生单元课后的优质阅读资源。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五干年的历史积淀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要将其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除了可以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有深入的认识,也促进了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实现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闫晓琰.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渗透[J].明日,2019(41):0324-0324.
[2]高文娟.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渗透[J].中华少年,2018(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