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初探 潘汇玲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6月   作者:潘汇玲
[导读]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促进学困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在班级建设优化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对学困生的培育转化力度,促使其能够在道德品质以及学习成绩方面得到优化提升,进而更好地培养整体的人文素养能力。因此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进行探究。

潘汇玲    北海市第三中学  536000
【摘要】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促进学困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在班级建设优化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对学困生的培育转化力度,促使其能够在道德品质以及学习成绩方面得到优化提升,进而更好地培养整体的人文素养能力。因此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困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6-124-01

        1 引言
        学困生主要指在学习成绩以及行为表现上处于劣势的学困生群体,而在初中学科内容的复杂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学困生由于学习进度以及接受能力出现跟不上的现象时,将会对语文学科产生厌学心理,这将促使学困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难以得到提升。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学困生转化,就需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更好地培养学困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2 学困生心理特征
        学困生普遍存在着自信心不足、自暴自弃等心理特征。而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困生来说,他们更多地受到的是嘲讽和批评,因此,在生活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会导致学困生产生低等自卑心理,而在不断接受批评和指责的过程中,学困生也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产生自信心不足和自暴自弃的心理特征。与此同时,在初中语文学习难度日益增大的背景下,也会使其难以跟上学习步伐,从而出现厌学现象。第二,则是部分学困生在长期被别人看不起自己的情况下,产生了怨恨和反心理,从而极易导致思维扭曲,产生不良心理现象。长期这样,就会对学困生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在缺少父母管教的环境下,部分学困生还不断缺少对自己行为的规范管理,同时在不积极进取和不守纪律的情况下得到快感,这会对学困生的转化产生负面影响。
        3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3.1 启发式提问融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是非常适用的,这种问题链设计方法不仅能减少学困生对教师的依赖,而且能培养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启发性的语言融入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奠定良好基础。
        比如在学习《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将启发式问题链设计方式融入到问题提出过程中,进而使得学困生能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提升对语文课文的感知能力。


比如我们可以问阿长与山海经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以你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这种问题链设计方法可以引导学困生思考文章写作意图,并对文章中的中心思想进行归纳总结,这种方法既可以降低教师讲授的工作量,同时还可以引导学困生自主独立思考,提高学困生从问题看到本质的文章的辨析能力。
        3.2 确保学困生主体地位,提升整体主体性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语文课堂教学更加需要激发学困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提升学困生主动参与课堂问题分析、探究的过程奠定良好基础。教师作为教学引导的主体,需要将语文学习的空间交给学困生,例如在教授文言文的过程中,可以让学困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其中的文言文语句进行翻译,进而更好地实现不同层次学困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为完善学困生知识结构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在这种自主学习的情况下才能让学困生在学习中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在课堂上体验和参与,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例如为了更好地调动学困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教学《童趣》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困生通过回忆自己小时候经历的趣事,而后再将生活经验融入到文言文的学习中,将为降低整体的理解难度奠定良好基础。
        3.3 自主探索模式融入,培养学困生问题意识
        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指引学困生思考的重要方向,因此培养学困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困生基于课文中的内容积极提出问题,并对其进行思考,由此才能更好地促进学困生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一课时,有部分学困生会提出问题“为什么课本的题目取名为紫藤萝瀑布而不是其他名字?”,这个看似无厘头的问题,其实是学困生自主思考后才能产生的问题,此时教师要用鼓励的语言鼓励学困生提出的问题,从而加强其他学困生的问题意识,使学困生意识到课堂上提到的那些自己思考不出来的问题,不仅不会被老师嘲笑,而且还能加深学困生对知识的理解。这种问题设问——思考——回答的过程使得学困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强化,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困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又如在《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播放济南冬季大雪纷飞的视频,让学困生感受济南的冬景,从而更好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观看录像带之后,可以让学困生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集中学困生的注意力,而在学困生回答之后,教师也可以鼓励学困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为培养学困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困生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基于其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融入,进而更好地激发其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这也将为实现全面转化学困生的教学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桂华.初中语文作业分层设计浅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20):138-139.
[2]高志涛.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5):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