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意义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6月   作者:罗燕
[导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都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体验”、“语感”等关键词也标明朗读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其地位被提到前所未有的位置。于永正老师曾说:“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一个‘读’字。读是一切语文能力形成的桥梁和手段,离开读这个阅读教学最重要、最根本的训练,语文本领的掌握就是一句空话。”因此,语文老师必须牢牢抓住朗读训练。

罗燕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仙源小学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都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体验”、“语感”等关键词也标明朗读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其地位被提到前所未有的位置。于永正老师曾说:“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一个‘读’字。读是一切语文能力形成的桥梁和手段,离开读这个阅读教学最重要、最根本的训练,语文本领的掌握就是一句空话。”因此,语文老师必须牢牢抓住朗读训练。
【关键词】语文朗读;发展思维;培养情感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6-198-01

        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朗读能够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一、朗读能够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语言感受能力就是语感,是学生在长期的语言训练中形成的对语言材料特有的、近乎直觉的、敏锐的感知能力。朗读是培养并加强学生对语言材料感受能力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语感培养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所谓“文选烂,秀才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言虽简单,却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而在这个整体的把握过程中,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味与琢磨,更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朗读不但应该是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而不可须臾或缺少的,是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的杠杆,而且是语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因此,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把握教材所传递的感情信息,重视通过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和培养,去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从而拓展、充实、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无疑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不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


“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为数不多的诗歌。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三、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一种好方式
        不断进行朗读训练,就可以增强对语音的感受能力。增强对语言规范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如果这种语感形成了,只要听到不正确的语音或词不达意,生硬不通的句子,马上就会从接受角度感到不适,甚至加以排斥。
        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先由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还是先由学生试读,哪里先读后议,哪里先议后读,讲了再读,哪里可以“以读代讲”,哪里需要领读、齐读、分角色朗读、反复读……都应事先加以研究,再根据课文的内容安排。在这方面不要单纯追求“花样翻新”,而要讲求实效。其次,对学生的朗读一定要做好小结分析,肯定学生读得正确、读得好的地方,指出他们读得不对、不好的地方;有时还要把读错字音、读破句子的地方单独提出来加以纠正。再次,对于学生读得好或不好的地方要说明原因,并给以示范。在朗读训练中空泛地讲朗读技巧是不妥当的,要结合课文的内容、语言环境去进行。
        四、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绝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时邱少云的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战友被火烧时“我”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从中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学生对邱少云崇高精神的赞美,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而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