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6月   作者:赵喜隆
[导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就包括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学习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审美欣赏能力、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培养。以下将对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进行探究:

赵喜隆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凤江镇赤岭小学  515435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就包括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学习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审美欣赏能力、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培养。以下将对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6-194-01

        1引言
        学生学习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是新课改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打破传统的单向讲授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不断引导、督促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学习能力、语文素养等。兴趣是学习的首要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以下将对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探究:
        2新课程改革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路径
        2.1创设生活情境,关注学生语言发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之一,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合作探究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进而为优化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奠定良好基础。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鼓励学生经常进行生活阅读,阅读一些对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意义有价值的书籍或文本,在阅读中促进和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建构和发展。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课内和课外阅读想结合,拓展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并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适时激发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要创设相关的生活情景,让学生积极的用语言来表达。例如:在小学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下相关的动画故事,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故事视频中,对这个故事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讲述这个故事,并讲述自己曾经亲身经历过的,在和小伙伴玩耍过程中急中生智和化险为夷的故事。这样让学生把学习内容和自己实际生活中的故事相联系,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和讲述,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语言表述欲望,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2.2设计教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是引发学生思维进行深入思考的有效方式,通过教学问题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和自主探究。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燕子》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同学对于燕子的外部特征有什么了解呢?”提出问题后,教师鼓励学生自行探索出答案,学生们就会自觉地讨论,“剪刀似的尾巴,乌黑的羽毛...”然后老师抓住时机给予提示,最后在老师的侧敲旁击之下,学生就会不知不觉探究出燕子外部特征,加深他们对燕子的认识和了解程度。这就是通过教学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实例,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再比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同学们积极性大增,有的同学就会说,作者通过“茱萸”联想到自己的兄弟,也有的学生会说,“茱萸”就是对“朋友亲人”的思念,在学生深入思考和激烈交流后,再由教师给出结论:九月九日是重阳节,这首诗描绘出了作者在异乡生活的凄然,因而时刻想念亲人,每到良辰,思念的欲望更加强烈。通过问题设计、自主思考,加深学生对于阅读文章的理解深度和思维广度,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大有助益。
        2.3注重学习引导,培养审美创新能力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作家罗丹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发现美的眼睛”的重要性,即人的审美能力。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基本的审美能力,再美好的事物在他眼里都一文不值。小学生正处于单纯善良的年龄段,更应该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对美好的事物能够准确的去感知和欣赏,并从中美化和净化自己的心灵,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比如在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去体会大自然的风、水、和动物,是怎样在文中的生动的描述中奏响大自然的乐章的。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并置身其中的去体会那种大自然的美妙。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带学生到户外去观察、体验和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好。并可以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笔墨去描述自己所感受到的大自然,把不一样的美好描写出来,进行不一样的创作,这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其次,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外出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接触外部事物的同时,也能更大程度上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印象,同时提升整体的审美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的教育形势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语文教学更加需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设计难度适中的教学方案,使其能够在理解运用基础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同时也能在追求更高层次学习目标的过程中,优化语文核心素养能力,进而为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范春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7,4(20):244-245.
[2]王佳涵.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J].亚太教育,2019(09):112-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