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李宝球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6月   作者:李宝球
[导读] 一直以来,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应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偏重于知识的讲解,忽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感受,造成小学生发展受阻。在新时期,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工作。具备探究能力的小学生能够快速地融入数学课堂,掌握学习数学的策略,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么,如何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低年级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快速成长,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小学低

李宝球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红渡镇六蝶小学  546205
【摘要】一直以来,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应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偏重于知识的讲解,忽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感受,造成小学生发展受阻。在新时期,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工作。具备探究能力的小学生能够快速地融入数学课堂,掌握学习数学的策略,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么,如何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低年级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快速成长,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探究能力;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6-185-01

        引言
        在长期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往往沿用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习惯让学生依靠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这对学生的能力发展具有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的氛围会变得枯燥无味,学生也难以提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课堂角色,提倡教师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为了实现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设计一些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学习,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一、当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忽略了探究能力培养
        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为了加深低年级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会为小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或让小学生死记硬背所学知识,忽略了对探究能力的培养,所选择的教学内容缺乏启发性。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单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数学的,需要活学活用,但是现实中很多数学教师并没有给小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设置同一难度的数学训练题,使得优等生感觉题目没有挑战性,学困生却觉得题目太难。
        (二)低年级小学生缺乏探究意识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探究能力被提上了日程,但在具体教学中,大部分数学教师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才能让低年级小学生快速、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很少关注低年级小学生应该如何去学,尤其是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很多数学教师偏爱于小学生的正确回答,对回答错误的学生表现出冷落或无视。教师的这种不公平对待会打消部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探究意识逐渐减弱。小学生在学习中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强,面对难题时不会主动思考,只是等着教师讲解,降低了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一)利用信息设备,帮助学生理解探究内容
        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完善,信息设备逐渐走进了小学校园,对教师的教学具有辅助作用和推动作用。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给小学学生带来了一定的理解难度和学习难度。针对此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设备践行数形转方法,将抽象繁杂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片,适当利用音乐和视频烘托课堂气氛,以此来将抽象的思维探究过程转化为直观的视觉感知过程。通过利用信息设备教学,教师有利于降低学生对探究任务的理解难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讲解小学相关数学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应考虑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小学数学课上,教师应该教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的思维,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为简单的小任务并指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同时,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主动分析问题,以便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一个长期过程,考虑到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当学生对某件事感兴趣时,才会想主动将其完成,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兴趣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并获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
        长久以来,很多数学教师都是利用教材教教材,按照教材中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讲授,不能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去讲,使得数学这门学科变得枯燥、呆板,学生学习过程中提不起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效率变低。那么要使课堂生动起来,教师就要善于挖掘课本教材,在教学中让教学内容生活化,也就是要让学生知道运用知识是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要在学习中让学生知道怎样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逐步去引导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在思维活跃的状态先进行思考,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知识与生活的结合,例如:学生学习了单双数以后,可以设计学生结合北上广这种交通拥挤城市所采用的限号上路的政策,来运用单双号的知识判断爸爸的车什么时间可以上路;也可以利用最小一位单数和两位数中个位与十位相同的最小单数等类似知识引导学生猜猜某学生家的楼牌号等,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数学知识概念,将学习生活化,不仅可以降低教学难度,让学生轻松掌握教学难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符合课程改革的方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当提升对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重视程度,优化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具体方法,推动学生树立课堂主体意识,充分地发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帮助学生为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社会培养出具有探究能力的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宋桓.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索能力培养[J].中外交流,2017(45):67.
[2]毛虹.浅谈中高段小学生数学探索能力的培养[J].魅力中国,2017(6):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