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6月   作者:陈杰
[导读]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有更大的学习动机,通过积极的思维进行深入的学习。借助多种创新模式探索地理知识,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在地理创新教学的开展中,教师应将创新模式与地理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学生能够在多种教学方法中快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陈杰   四川省泸州高级中学校合江分校  四川  合江  646200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有更大的学习动机,通过积极的思维进行深入的学习。借助多种创新模式探索地理知识,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在地理创新教学的开展中,教师应将创新模式与地理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学生能够在多种教学方法中快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6-183-0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教师要想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许多知识点,就需要运用多种创新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能够结合地图学习地理知识,并利用思维导图来完善知识体系。
        一、开展生活化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一方面,利用生活常识引出新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将教材中抽象地理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搭建探索新知识的桥梁,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常识的指导下进行思考和分析,成功完成新知识的学习,获得学习的满意度,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探索兴趣。例如,在“世界的气候”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家乡不同的季节气候有什么不同,同一季节不同地区的气候又有什么不同。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教师顺利引入新的教学内容。然后,教师给学生展示北京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同一个地方不同季节气候的变化。接下来给学生展示不同地方同一时间的不同气候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心,主动探究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了解到世界上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气候特征,并能够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来分析气候特征。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积极参与地理学习,深入理解生活课堂所学知识。在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中,学生能够细致地分析生活现象,从现有的地理知识体系中选择相关知识,正确地解释这些现象,提高分析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利用问题启发,发展学生思维
        问题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最有效动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能够理解学习方向,激发思维的灵活性,掌握分析地理知识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人口与人种”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人吗?学生回答:70亿。教师让学生认真分析教材中的人口增长图,并提出问题:从18世纪以前到现在,人口的增长速度是怎样的?学生通过读图得出答案:世界人口的数量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但是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的增长特点不同,在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


通过问题的引导和启发,学生逐步深入探究地理知识,掌握了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知道哪些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哪些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三、运用思维导图,完善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是一种利用图形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接起来的学习方法。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完善知识体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每节课的知识点绘制成思维导图,以标题为中心词,以重要内容为支脉,把知识点的关键词写到支脉上。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快速记忆所学的地理知识,并将思维导图存储在知识系统中,使抽象的地理知识直观地存储在大脑中,在使用这些知识时可以快速提取。在使用思维导图学习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演示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制。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将重点知识的关键词与相关图片相结合。完成思维导图后,学生可以根据所绘制的内容进行联想、推理,把所学的知识点用思维导图连接起来,建立直观化的知识体系。用思维导图来记忆所学的地理知识,不容易遗漏教材中的知识点。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运用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还可以运用在地理复习环节,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作用下完善地理知识结构。
        四、有效运用地图,提高识图能力
        地图是初中地理教材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学习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时,结合地图可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效果。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尽可能多地收集地理信息,结合地图理解地理知识。在地图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地图,让学生学会阅读地图。为了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教师在掌握了基本的地图阅读方法后,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地图阅读技巧,并利用地图提高学习效率。在地理教学中,地图阅读教学可以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与直观的地图相结合,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在地理知识的运用上,还可以根据地图提取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海陆的变迁”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地图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地图,从中提取有关的地理信息。在读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根据地图上的信息了解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交界地带比较活跃,在板块交界处存在着相互运动,运动方式有碰撞和张裂。通过读图和分析教材中的内容,学生掌握了世界上形成的两大活跃地带——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结合地图进行学习,学生深刻理解、记忆了所学的知识,认识到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是促进高效教学的重要策略。在地理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要坚持运用创新的思路,从地理的特点和教材内容上选择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发挥潜能,通过积极探索,获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在创新地理课堂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学活动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地理知识,并借助地图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刻理解,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整合,推进地理知识结构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林睿鹏.分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妙用[J].时代教育,2017,(20):145.
[2]郑如意.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03):31-33+36.
[3]韦国奖.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179-1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