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6月   作者:周国明
[导读]

周国明   江苏省无锡市港下实验小学  214199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6-220-01

        从科学这门课程的设计角度分析,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科学知识的情况而设计良好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掌握科学知识,并且可以在情景中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为学生今后学习科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科学知识而构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情景教学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科学课程中逐渐提升动手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本文中分析情境教学方式在处理科学实验内容的运用情况,希望在情境教学的方式中提升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能力。
        一、结合科学实验情况设计实验情景
        针对于科学这门学科,从实验教材角度来讲,由于受到实验教材的限制,导致在开展某项具体的实验时,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既浪费了教师和学生的精力,学生也无法学到课本知识。为此,对于科学实验的开展,教师应该加强教学设计上的创新,将实验教材的弊端问题考虑其中,并加以改进,提高实验的操作性,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有效提升,实验成本也会有明显的下降。
        举例来说,在学习“单摆的研究”时,如果完全按照教材中的插图准备实验材料,则会对实验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教学实验的顺利开展。教材中,铁架台的横杆过短,因此在摆动摆锤时,很快就会触碰到竖杆,如何固定摆线使其能够自如晃动,并且保证调节的便利性。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的实验演说视频,然后参考知名教师的解决方法解决教材存在的问题,从而加强实验的实用性。再例如,在科学教材《水和空气》一课中,针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这一问题,如果按照教材要求操作,将一团卫生纸放入杯子底部,然后杯口朝下,垂直放入水中,以此来分析判断杯子内的纸是否会浸湿。从实验本身来看,操作简单,而且属于比较常见的实验,但分析后,该实验存在一定的漏洞:一是卫生纸的吸水性强,从而会影响到实验的真实效果,不具有参考性;二是杯子浸入水中后,无法用肉眼观察到杯子中的空气是否被排挤出来。为此,针对这些缺陷可以进行以下的改善:杯子用大号漏斗替代,纸团用小块泡沫替代。在进行实验时,用手将漏斗下端的小孔堵住,然后将放有小块泡沫的漏斗锥形端垂直扣入水中,此时如果出现泡沫下沉到水底时,说明漏斗内有空气;松开漏洞管部小孔处手指后,如果泡沫上浮,则说明漏斗中的空气被水挤压出去。
        二、优化科学实验设计,改善教学手段
        实验方法的特点是多元化,不过同一实验采用不同的方法操作,得到的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在进行实验设计时,相对简单的方法使用率较高。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实验新方法也层出不穷,不仅提高了实验的可操作性,也让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但是教材的更新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更新速度较慢,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进行实验时,要做到推陈出新,大胆改进和优化,提高实验设计标准,真正发挥出实验的作用。



        例如,课本《热》中学习“热传递的方法”知识点时,课本中的实验是:取一段铁丝,将数根火柴均匀粘贴到铁丝上,再将粘有火柴的铁丝,火柴朝下固定在铁架台中,然后对铁丝的一端进行加热查看变化,观察哪一端的火柴先从铁丝上坠落。为了更好的体现实验效果,用蜡将火柴固定在铁丝上。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操作难度较大,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浪费在实验材料整理上,而且在观察实验效果时,实验效果较差,这与用蜡粘贴有很大的关系。从日常生活角度来看,融化凝固后的蜡虽具有粘性,也能够将火柴粘贴到铁丝上,但蜡遇热即化,遇冷即凝,速度过快,影响到了实验的结果。为此,教师可以寻找蜡的替代品,比如机械用油脂,其特性优于蜡,能够保证达到实验目的。
        三、优化情景设计,开展实验创新
        在科学教学工作中,设计实验是本学科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学难度也比较大,设计实验的好坏直接体现出教师的创新水平和教学能力。实验设计并不是随意设计出来的,需要经过深思熟虑,不断改进。在后续的实验操作中,结合设计思路来进行实验,可以说,实验的成功与否,与实验设计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在现有的实验中进行设计,则是对实验的创新,是对原有实验中的漏洞进行弥补,保证实验操作更便捷,实验效果更佳。
        例如,在课本《沉和浮》中,学习“下沉物体与水的浮力有关吗”知识时,课本中要求通过实验让学生找出合理的测量下沉物体浮力的方法。该实验的普遍做法是让学生利用钩码与下沉物体的活动来记录浮力数据。但这种方法存在的弊端是如何更加准确的界定钩码的浸入程度,小部分和大部分数据界线不明显。另外,通过钩码的下沉,在读取测力计指针所指的数据时,由于上升力度较小,导致数据读取难度大。这就需要对实验进行重新优化。一是重新寻找新的实验教材,一只无顶的矿泉水瓶、三节一号电池代替钩码和下沉物体。二是实验操作时,将三节电池串联成一条线,然后全部放入水中,对于实验中的小部分和大部分数据的界定可以根据电池数量来定,一节为小部分,两节为大部分,三节为全部浸入。这样的实验设计,操作简单,更加数据化,实验结果也能够更加直观的让学生了解,从而更好的学习浮力知识。
        四、结合生活情况设计情景教学
        科学学科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内容息息相关,为此,教师在开展科学教学时,可以把生活中的内容引入到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也真正发挥出知识的实用性,帮助小学生真正解决生活问题,也更加喜欢科学知识。所以说,生活实践是促进小学生有效理解和认识科学的重要基础。
        例如,针对《健康生活》这一课程时,为了吸引小学生,可以通过抛问题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像小学生吃饭不洗手导致肚子疼等健康问题都可以引导小学生改掉坏习惯,进而通过健康知识的学习,帮助小学生制定良好的健康生活计划,让小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比如,鼓励小学生多运动,制定日常运动时间表;帮助小学生制定菜谱,保证小学生的饮食更加规律,做到不挑食,有节制。所有的这些都可以通过对健康知识的学习来约束小学生认真执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小学生不断坚持,既养成了良好习惯,又让小学生巩固了健康知识。
        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将情境教学方式运用在课堂中,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科学这门课程的价值,另一方面在良好的情景中可以逐渐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这就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掌握科学知识的能力。在今后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情景教学的方式有效融入课堂,进而提升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综合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