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6月   作者:何平
[导读] 在语文课程体系当中,阅读教学属于难点,学生理解能力与阅读数量会对教学效率产生直接影响。目前,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学习已经成为家长和教师都比较关心与重视的部分,同时也是学校教学的重点。

何平   四川省蓬溪县明月镇小学校  四川  遂宁  629100
【摘要】在语文课程体系当中,阅读教学属于难点,学生理解能力与阅读数量会对教学效率产生直接影响。目前,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学习已经成为家长和教师都比较关心与重视的部分,同时也是学校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阅读;思维导图;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6-217-01

        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写作思维,拟定完善的写作主题,依照写作主题全面拓宽写作思路。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导图的构建,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更好地进行写作训练,并在长期作文过程中熟练掌握构建思维导图的技巧和方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
        1.阅读过程不可控,阅读成果难把握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基本上都是默读或者朗读课文,至于在阅读过程中有怎样的想法和发现,这是教师很难去捕捉和跟踪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同一篇文章,学生的认知或许有天壤之别。有的学生会阅读、会思考,读一篇文章就可以获得很多的启迪和收获;但也有的学生思路太狭窄或者太跳跃,在阅读中把握不住重点,一边读一边忘,致使阅读的成效大打折扣。
        2.阅读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体验差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文教师很容易忽视的部分。大部分教师习惯于让学生去阅读课文,但却不重视跟踪学生的阅读成果,也没有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关注重点。这种走形式一样的阅读活动让学生的阅读体验变得枯燥乏味,难以真正感受到阅读的美妙,也感受不到诗词、文言文、散文、小说、记叙文等的魅力。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得阅读变得可有可无。
        二、策略
        1.借助思维导图了解阅读与习作材料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阶段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即采取借助思维导图梳理阅读知识,可以围绕课文的生字词、句子理解、课后习题三部曲展开。比如,教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将相和》,教师要为学生准备课前学习计划即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梳理出本课生字词,边读边思考:找一找人物关系,让学生动手在纸画出人物关系图,说一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知道蔺相如和廉颇不和的原因。学生根据设计好的思维导图整理阅读材料,进而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拿起笔在思维导图旁边写下自己的所感、所悟等。课前预习会让学生了解阅读内容,在脑海中初步形成知识脉络,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已解决的问题上画句号,疑惑的内容标记上问号。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就带有了目的性,明确了学习的方向,教师就有侧重点解决学生的疑难,向课堂上40分要质量就多了一份保障。
        2.加强对导图的创新,突出难点
        通过进行细节描写,可以更好地刻画出人物形象,展现出人物的鮮明特点。在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之中进行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更加生动、更加精彩。


比如,有的学生在写“我的好朋友”这篇文章时,为了展现出朋友乐于助人这一特点,选择了“小芳给老婆婆捐款”这个事例,虽然所选择的事例比较好,但是在具体描述时由于采取的是平铺直叙方式,用词生涩,使得文章整体缺乏生机。对于这种情况,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将乐于助人这一特点作为中心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其中,第一分支内容包括了老婆婆、小芳;第二分支内容包括了外貌、心理、语言以及动作等,学生经过思考之后加上了环境这一要素,借助于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清楚写作思路
        3.利用思维导图丰富写作内容,添加文采提升内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给学生的自主创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尽可能地减少对学生思维的束缚,而是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意表达。但由于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积累较少,在实际写作中缺乏对文章意义内涵的延伸,且写作中运用的字句平淡,修辞手法的运用频率也较少,这致使他们写作的整体质量较低。据此,教师应利用思维导图的拓展作用帮助学生丰富写作内容,为他们的习作成果添加文采、提升内涵。
        仍以上述自然景观描写习作活动为例,在明确主题、理清结构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对思维导图中的内容部分进行拓展,思维导图提供大方向,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将其拓展描述。如在描写山景时按照由上而下的逻辑顺序,首先描写山顶的云海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的变化,然后描写半山腰中的山涧小路和茂密丛林,接下来写出山脚下坐落的村庄和流淌的清溪,最后对景物进行宏观展望与微观描写后,抒发思想情感、深化文章内涵。
        4.利用思维导图实现主题的延伸
        在文章写作的过程当中,主题情感的表达是重要的灵魂和思想,而思维导图的应用不仅可以促进主题的延伸,同时还可以使文章具有明确的行进路线。在小学生作文写作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存在缺少点题内容的问题,这使得文章缺乏中心观点和主题内容,从而使得作文成为了“流水账”,削弱了写作的意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充分应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开展对本文主题的梳理,传递给学生清晰的构思思维,同时实现对学生主题意识的培养。
        比如在学习《掌声》这篇文章的时候,在学生完成文章的阅读之后,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谈一谈阅读之后的感受。有的学生表示感受到了鼓励的重要性,有的学生表示明白了不能歧视别人,而是要主动赞赏别人,还有的学生表示知道了掌声和鼓励能够使人树立起自信心。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当中是否遇到或者听到与课文内容相似的事情,引导学生回忆在遇到和听到这样事情的时候自己的感受,并将其记录下来,做成思维导图。这种事情在学生生活当中是经常发生的,学生可能真实地遇到过,或者在新闻上看到过,因此很容易引发共鸣。学生以“鼓励”为中心,将这些事件作为分支做成思维导图,可以发现这些事件的共同点,这有利于学生主题意识的培养和建立,从而将这一主题延伸到文章的写作当中来,实现学生对主题学习和认识过程的内化。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让小学生能够获得更优秀的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时加强对思维导图的运用,优化课堂内容的讲解方式,尽可能地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张小燕.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亚太教育,2019,04:84.
[2]谢云金.浅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8):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