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混班角色游戏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现状及策略研究——以2020届大班幼儿为例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6月   作者:陈筱婕
[导读] 通过大班幼儿在混班角色游戏中的不同亲社会行为:分享行为、合作行为、援助行为具体表现的研究,采用文献法、图表法等研究大班混班角色游戏中亲社会行为的现状,概括出大班混班角色游戏中幼儿亲社会行为具有相对一致性、相对稳定性的特点,将其影响因素分为内因:幼儿的移情、性格、语言表达能力、性别和外因:人际关系、时间环境两个方面;

陈筱婕     五缘第一幼儿园五通分园  361000
【摘要】通过大班幼儿在混班角色游戏中的不同亲社会行为:分享行为、合作行为、援助行为具体表现的研究,采用文献法、图表法等研究大班混班角色游戏中亲社会行为的现状,概括出大班混班角色游戏中幼儿亲社会行为具有相对一致性、相对稳定性的特点,将其影响因素分为内因:幼儿的移情、性格、语言表达能力、性别和外因:人际关系、时间环境两个方面;
【关键词】混班;角色游戏;亲社会行为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6-201-02

        一、大班幼儿在混班角色游戏中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结合其他研究者对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结论与本段实际大班幼儿混班角色游戏中亲社会行为的表现进行验证研究。
        (一)大班幼儿在混班角色游戏中亲社会行为的具体表现
        1.大班幼儿在混班角色游戏中分享行为的表现
        在郑媛元的幼儿分享行为实验中,幼儿在角色游戏的不同阶段有着不一样的分享表现。即准备阶段、进行阶段和整理阶段都存在着分享行为,但在每个阶段中幼儿分享行为发生的次数和具体行为表现有所区别。其中游戏进行阶段发生的分享行为次数最多,其次是游戏准备阶段,分享行为发生最少的则是游戏整理阶段。
        在本段幼儿混班角色游戏时可以观察到,游戏准备阶段一般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主题区及同伴,并与同伴共同布置游戏场地,此时的分享行为以非物质资源的经验分享为主,并且分享行为主要是同性别幼儿间发生的;游戏进行阶段是分享行为发生最多的阶段,在此阶段幼儿按照自己选择的主题区,运用区内的各种材料开展相关的游戏。
        表1-1  大班幼儿在混班角色游戏中分享行为的表现
        游戏阶段 准备阶段 进行阶段 整理阶段
        百分比 30% 65% 10%
        图1-1学前儿童对绘画作品色彩的审美倾向表现
        2.大班幼儿在混班角色游戏中合作行为的表现
        在大班幼儿合作行为这个角度,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研究者选取的是合作意向、合作策略及合作水平三个方向进行分析,并将合作水平分为助人性、协同性及交往性。
        在吕光耀的研究中,幼儿的合作意向得分被动高于主动,说明合作意识较低;而合作策略得分语言高于动作,说明合作策略单一,以语言为主;在合作水平的得分女孩高于男孩,说明女孩合作发展水平高于男孩。
        通过观察记录,研究者发现同班幼儿之间的合作行为发生次数多于不同班幼儿之间的合作行为;合作意向中被动和合作同样多于主动发出的合作;合作策略方面的带有动作的合作邀请只在同班幼儿间发生,而不同班的幼儿之间仅有语言发出的合作邀请;合作水平上来看,协同性和交往性女孩明显高于男孩,而助人性差异不大。
        大班幼儿在混班角色游戏中合作行为的表现
        3.大班幼儿在混班角色游戏中援助行为的表现
        大班幼儿的援助行为发生频率较高,但是在具体的援助表现上,幼儿间存在较大差异。研究者将援助行为分为帮助他人走出困境的行为以及协助他人完成工作的行为,其中帮助他人走出困境的行为可具体为安慰情绪的情感援助及同伴受伤帮助告诉老师的间接援助。通过观察发现,同班幼儿间两种援助行为均有发生,且协助他人完成工作的行为的次数最多,其次为情感援助,最后是间接援助。而不同班的幼儿间并未发生帮助他人走出困境的行为。
        在王彤音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同伴间的助人行为是发生最频繁的,且小伙伴间多以互助形式发生。


在日常主人的情境中,幼儿能够灵活地选用助人策略,如面对摔倒的孩子,有的将孩子扶起,有的拿纸巾擦眼泪,有的帮忙擦药,有的去告诉老师。
        大班幼儿在混班角色游戏中援助行为的表现
        (二)大班幼儿在混班角色游戏中亲社会行为的总体表现
        分析大班幼儿在混班角色游戏中几个不同类型的具体表现后,笔者将对幼儿对各个不同类型的表现进行比较,研究检验大班幼儿在混班角色游戏中各个类型的总体表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将大班幼儿在混班角色游戏中亲社会行为的各种表现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这三种类型表现在游戏中均有出现,只是表现在在是否同班方面有所差异,即幼儿在混班角色游戏时,大多数亲社会行为表现在同班幼儿间发生,不同班幼儿间的亲社会行为发生频率较低。
        混班角色游戏过程
        二、大班幼儿在混班角色游戏中亲社会行为的特点
        在这一部分,笔者主要将大班幼儿上述在混班角色游戏中的表现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比较和思考,从而总结出大班幼儿在混班角色游戏中亲社会行为的特点。
        (一)相对一致性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大班幼儿在混班角色游戏中的亲社会行为表现出一些一致、共同的行为。
        大班幼儿在混班角色游戏中的亲社会行为具体表现有:在分享行为方面,同班幼儿间的分享行为多于不同班幼儿间,同性别幼儿间的分享行为多于不同性别幼儿间,游戏不同阶段幼儿的分享行为发生频率高到低依次为:游戏进行阶段、游戏准备阶段、游戏整理阶段;在合作行为方面:同班幼儿间的合作行为多于不同班幼儿间,同性别幼儿间的合作行为多于不同性别的幼儿间,且女孩的合作行为发生频率高于男孩。
        (二)相对稳定性
        通过观察研究者发现,大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表现已逐步稳定。伊森贝格的研究发现,儿童早期表现出的分享行为和青少年期的亲社会倾向存在正相关;人们在亲社会倾向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从儿童早期一直持续到成年,这表明人们在亲社会反应上存在稳定性。
        三、混班角色游戏对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大班幼儿在混班角色游戏中亲社会行为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者将影响大班幼儿在混班角色游戏中亲社会行为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
        (一)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指幼儿自身的原因,即幼儿的移情、性格、语言表达能力及性别。
        1.移情。艾森伯格等人认为,移情是产生同情他人动机的基础,通过“移情——同情——亲社会行为”这一模式,实现对助人行为的影响。各项研究表示,移情能力与亲社会行为呈正相关,各项亲社会行为的发生概率随移情能力的上升而提高。
        2.性格。爱社交且对周围事物感兴趣的幼儿援助行为多于内向的幼儿;有自制力且愿意根据活动调整自己的幼儿合作能力较强;慷慨的幼儿分享行为也较多发生。
        (二)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指幼儿自身外的原因,即人际关系、时间环境等条件限制。
        1.人际关系。研究表明,合作行为与同伴间的亲密关系成正相关,且朋友间的分享行为笔非朋友间的分享行为要多,因此,人际关系的亲密度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2.环境。在积极的游戏氛围影响下,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更容易发横。游戏中的氛围是师幼共同作用形成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行为。
参考文献:
[1]郑媛元.角色游戏中大班幼儿分享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鞍山;鞍山师范学院,2017:19-25.
[2]吕光耀.角色游戏情境下中班幼儿合作行为的现状及指导建议[D].保定:河北大学,2017: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