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琴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横江镇复龙马林小学
【摘要】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生语言素养的养成,阻碍着中华民族文学美的传播。因此,我们要正视当前朗读教学的现状,明白朗读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当前的朗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6-251-01
现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朗读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朗读能力以及兴趣爱好,为学生创设适合学生的朗读情境。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夯实学生语文字词方面的基础,保证学生朗读课文的流畅性,同时也提升朗读教学工作的开展效果。
1.组织相关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无论是任何能力的培养都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朗读能力的提高也不例外。而长期单一的练习可能会使一些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甚至产生厌烦的心理。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积极举办各类朗诵比赛,让学生有一个能够展示自己的舞台。良性竞争对于学习能力的提高来说是最好的助力剂,在学习过程中适当的竞争能够让学生学习更加有动力。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比赛奖励,给优秀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能够让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并且愿意更进一步地提高自身朗读能力。此外,朗读比赛也能够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能够向其他参赛者学习到更好的朗读技巧,使得自己的朗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除了朗读比赛之外,教师也可以不断地创新举办各种相关活动,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更能让学生的活动实践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2.从经典诵读中积累语感
经典语言对人既有鞭策、激励作用,又有提醒、警示后人的作用,更多的是通过诵读,领略其中涵义,能达到励志的作用。在品读过程中,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再从段落中理解语言表达结构,感悟到文章的美,能让人觉得读起来朗朗上口,吟诵出来水到渠成的感觉。学生能从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从而形成一定的语感,在与人交流时,优美句段的熟读成诵、自然流露,不但让学生有种"实用"的感觉,还能获得收获感,为进一步积累语言材料和语感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为他们这一阶段对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往往会决定他们以后一生的学习发展。针对语文教学更是如此,本身语文作为学生的母语,就丧失了一定的神秘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难免有些陈词滥调,很容易影响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教学方式,而通过朗读教学这种措施,学生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整个文章所传递出来的思想感情,并且能够沉浸到整篇文章中,从而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4.利用多种方式开展朗读
要实现有效的朗读教学,首先语文教师就要提起对朗读教学的重视。在课堂上留足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个人、分组或者是全班性的朗读。在此基础之上,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帮助学生提起朗读的兴趣。根据老师的课堂教学需求,朗读是需要学生掌握韵律?还是需要他们梳理生字词?是将课文文本作为学生情境演绎的素材?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应的朗读方法也不相同,所以朗读教学实际上是立足于老师的教学目标的结合,学生学情才能找到最适合当节课的朗读方法。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其有关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比较旺盛,教师应该从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出发,改变传统的个人朗读、齐声朗读等枯燥的方式,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一些课文有明显的对话设置的情节中,教师可以针对这部分的情节,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加深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
5.加强教师范读,培养学生朗读技巧
小学生有较强的模仿力,看到什么就喜欢学什么,尤其是模仿老师。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识到小学生的这一天性,通过标准的示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很多教师会将示范这一教学环节交由多媒体完成,让学生聆听示范性的朗读音频或视频。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感受是不同的,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能够用真实的语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较视频、音频示范来说对学生的影响力更大,身临其境的感觉也会加强学生对文中内容的共鸣。在开展朗读教学时,教师要重视范读,为学生做好示范,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加强体会。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泛读一遍或多遍,使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学生逐字逐句地体会情感,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会朗读,更能够体会到朗读对于理解文本的重要作用。除了教师朗读之外,教师也可以让班级中善于朗读的学生进行示范,在学生群体中树立榜样,这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朗读水平。
6.以严格的规则作为保证
任何工作想要顺利开展,就必须有一个严格可靠的规则,对于分组教学工作来说也是如此,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许多老师对课堂规则的制定并没有重视起来,这就导致后续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学生分组以及分组之后要进行的学习活动不能有序完成,这样不仅不会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分组教学方法能使课堂更加活跃,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严格的规则进行约束,教师没有课堂预设和良好的应变能力,课堂秩序就不好把控,也就是说学生的活动不能处在老师可控的范围内,这样就很容易导致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具体工作的开展受到影响。所以说在分组教学工作开展之前,教师必须制定一些相对比较完善的规则,在严格的规则基础之下开展分组教学工作,才能真正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朗读教学体系在小学中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成功的。因此,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逐渐地建立起朗读教学的意识,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完善。此外,教师不应该固化自己的想法,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小学课堂中的朗读教学需要通过全体老师的不懈努力共同创新,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贤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12):67.
[2]欧阳丽芸.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