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童
济宁市恒德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省 272000
摘要: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一种新型施工技术。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和施工工艺入手,探讨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和经济发展的产物,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在我国的提出,装配式建筑技术逐渐成为建筑行业关注的焦点。目前,已经出现了数量庞大的装配式施工技术,以及全新的建筑结构模式和体系。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逐渐本土化,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发挥着重要作用。
1装配式混凝土房屋建筑工程的现实意义
1.1绿色环保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作为一种新型房屋建筑技术,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房屋一般采用外墙预制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模板的使用量。另外,其使用预制构件是已经加工的成品或半成品,可有效地降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染,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还能降低建筑中产生的废气、废水等有害物质,环保效益突出。
1.2有效缩短工期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作为新型建筑技术,能够在安装外墙的同时进行室内砌筑和装饰工程,实现建筑外墙装修和粘贴保温材料一体化。建筑工程中各项工艺能够同时开展,可有效缩短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工期。
1.3有效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尽可能在装配式结构中采用预制构件,预制构件集中在工厂中养护,其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相对易于控制,相应地,质量也更易得到保证。另外,国际上的一些专业技术人员曾经对混凝土预制构件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预制混凝土的强度变异系数比现场浇筑的混凝土小,即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持久性与强度,均比传统的现浇筑混凝土更好,能够有效提高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
1.4其他优势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除了具有上述几点优势外,还具有其他的一些应用优势。首先,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建筑工程具有更高的抗震能力,能够有效减少地震对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威胁。其次,应用的构件具有一定的保温性能,可以更好地提升建筑物的保温性能,给人们提供更加舒适和安逸的居住环境。另外,其主要构件是钢筋混凝土,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适应环境的能力,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
2.1NPC工艺
一般来说,这种工艺在竖向填充墙和剪力墙中应用最多,而水平部件梁和板则采用叠合形式。具体来说,相邻部件在其竖向中预留插筋,而位于上部的部件以钢筋浆锚方式进行连接,水平位置的部件采用现浇连接带和混凝土现浇连接的方式进行的。总体来看,我国房屋建筑工程中的NPC工艺体系已经比较成熟,这种技术中应用的结构部件通过全预制形式和叠合形式进行组装,最大程度削减现浇梁,装配率达90%。在这个过程中,施工现场需要留出一定数量的灌浆孔,为降低这些灌浆孔的灌浆难度,就需要优化NPC技术中剪力墙衔接方式,在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的同时,减少工程的施工作业量。在具体应用中,某市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承包的某小区33,34,35号楼就是应用了从国外引进的NPC体系技术,其基础和地下1层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而地上10层采用的是全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技术和NPC工艺,体现了NPC工艺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2.2PC工艺和PCF工艺
PC工艺和PCF工艺的区别在于:PC工艺主要应用于楼梯、阳台板和隔墙板等部件进行建设时,而PCF技术主要应用于叠合楼板建设中。
实际上,建筑电梯井及其剪力墙与少部分隔墙仍以支模现浇工艺为主。当PC工艺在建筑工程中发挥价值时,对于全部件在制作与安装过程中发生问题,以及窗框、保温等预制建设中提出的要求都能够发现和解决,从而实现房屋建筑窗框漏水问题的解决和改善,避免建筑工程可能产生的后期风险。PCF工艺的应用可有效地处理外墙中模板问题,不必在墙体外围搭设脚手架和模板,降低模板的使用数量,有效地提升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另外,针对PCF中所应用的混凝土模板,如果设计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建筑墙体的承载性能和实际刚度,就有可能导致混凝土材料的浪费,也会造成设计和实际情况产生较大的误差,最终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主体抗震性能和建筑质量。
2.3叠合板式剪力墙工艺
此种工艺主要包含叠合式墙板、楼板与预制楼梯。叠合式通常是由地板预制板与钢筋共同组成的,能够作为后浇混凝土模板来使用;而叠合墙板则是由双层预制板与格构钢筋组成,能够在双层预制板内浇筑混凝土;将其能够用于受力钢筋方面。目前,我国叠合板式剪力墙工艺方面发展和应用尚不够成熟,主要用于地下车库工程。
2.4装配总体式工艺
此种工艺主要是以插入式预留孔注浆钢筋所进行的连接,这类技术中涉及的预制构件用于水平叠合楼板和竖向剪力墙及混凝土剪力墙的建设中,充分利用这项技术能够为我国现代建筑工程提供便利条件。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技术的施工结构相对比较简单,缺点也比较明显,主要是部件结构又大又重,也可能导致最后的部件形式相对比较单一。
3房屋建筑工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艺的优化措施
针对房屋建筑工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优化措施。
3.1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区别于传统现场浇灌混凝土施工,其更注重于在进行施工作业前做好前期准备,以确保充足的施工材料使施工作业顺利开展,因此对施工材料的预算把控是开展前期准备工作的重点工作内容。首先,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时应根据施工建设的要求设计施工图纸并制定相关的工作流程及规范,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开展建筑施工工作,从而有利于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有序开展。在建筑企业相关设计人员完成施工图纸设计后,由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场地考察,结合施工图纸研究施工的可行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尽快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考察是否存在设计方案问题,并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方案改进。
3.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优化
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艺正在不断规范和完善。从设计优化方面来看,首先是对衔接节点的优化,在考虑衔接节点构造的同时,需要考虑整个结构的耐久性,以及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等,以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其次是采取科学的计算模型进行计算,通过专业技术实现对房屋建筑结构中衔接节点刚度的控制,需要遵循建筑工程“强剪弱弯、增强节点”等设计原则,实现房屋建筑节点的标准化,促进我国房屋建筑水平的提升。
3.3优化预制构件质量
建筑材料是保障整个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加工预制构件的时候,需要对预制构件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在预制构件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考虑整个建筑工程的其他性能,包括防震性能、保温性能和装饰性能等,提升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
3.4保证预制构件连接的科学性
对于预制构件进行连接设计过程中,需要确保预制构件连接的完整性、合理性、科学性和安全性,使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连接结构简单,提高建筑工程稳定性。
4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这项技术的关键点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提高我国房屋建筑质量和建设水平,推动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博.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4):170.
[2]雷兆吉.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措施探讨[J].大众标准化,2019(17):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