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第3期   作者:许义文
[导读] 数据显示,中国人均淡水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25%
        许义文
        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数据显示,中国人均淡水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25%。这一比例反映了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短缺。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有限的淡水资源已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海绵城市概念作为一种符合城市生态发展的新概念,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既能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循环利用,又能促进城市绿化建设。如何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已成为城市生态发展的关键课题。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道路;绿色景观设计;应用
        导言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虽然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在我国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中,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利用是一种不科学的发展模式,破坏了生态平衡,引发了雨洪灾害、水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海绵城市的概念被提出并应用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解决了城市地下水资源短缺和城市内涝的问题,对城市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海绵城市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并首次将其作为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管理的有效方案。海绵城市概念的核心意义在于缓解城市淡水资源的短缺,体现在雨季的吸水、蓄水、净水功能,旱季的放水、涵养功能,遵循在保证城市内涝和抗旱的前提下优先发展生态的原则,根据城市的具体地形地貌和雨水调蓄运行情况,切实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渗透净化作用,实现城市水资源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城市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自我调节,符合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宗旨。
        2城市精品道路景观设计的技术原则
当地生态资源,包括森林、河流、湿地等资源的优先保护是景观设计的主要前提。且对土地资源要实现最大限度利用,避免土地浪费和当生态环境的破坏。
城市建设过程中对水体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需采取非工程及工程性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控制城市建设对水体的影响。
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的工程性措施主要包括滞留式、渗透式、过滤式和生物式,在引入海绵城市理念的实际景观设计中所采取的工程性措施往往是综合性的。
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的技术措施主要分为自然排水系统、雨水花园、生态屋顶、可渗透路面四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下。
2.1自然排水系统
自然排水系统区别于传统排水系统:让雨水沿着街道自然进入管道、流入湖泊,自然排水系统直接通过植物、地表洼地、土壤、排水管道的科学组合存留雨水。这个过程不仅能够降低经济成本,还能对地表径流进行有效控制,使地表积水在1~2d内自然渗透入地。此外,在道路两旁设置生物滞留带,通过配置丰富的景观植物组团,美化城市精品道路环境的同时,还可消纳道路周边雨水。
2.2雨水花园
城市精品道路可充分结合现有水系,利用微地形营造雨水花园。在低洼地区种植花草树木,利用植物,土壤,砂石对雨水的过滤,进行雨水的净化和下渗。雨水花园主要应用于居住区和商业环境中,下凹式绿地建设,覆盖植被减小径流量,吸附,降解雨水污染问题,同时美化环境,实现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
2.3可渗透路面
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让传统不可渗的路面变为可渗透路面,主要采用透水混凝土,水泥网格物,可渗透沥青等海绵城市材料保持水土的透水透气性,防止土壤板结,直接有效减少地表径流。不仅从源头上防治雨水污染,也能提高地下水水位,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大孔隙率也能降低车辆行驶时的路面噪声,创造舒适的交通环境。


        3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要点
3.1排水管渗漏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排水管道贯穿是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关键环节。为保证雨水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良好渗透、蓄积和排放,排水管道渗透设计需要孔径小于10mm的专用材料。排水管道通常设计多层孔洞,以便于在城市雨水量较大的情况下,及时、快速地排水和渗透路面水。但是,如果雨水过多,通过运输车辆从道路上落下的泥沙过多,排水管很可能被沙石堵塞。为避免对渗滤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必须及时清理排水管孔。因此,对于排水管道的渗漏设计,在道路绿化景观工程开工前,需要对管道材料和具体敷设进行仔细的检查和计算。
3.2道路排水沟设计
为了有效实现城市道路降水雨水的渗透和过滤,排水沟设计也是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关键环节。道路排水沟的设计一般应遵循绿化植被、土层、渗水层、排水层、积砂层的顺序,以保证排水沟排水畅通,促进城市道路水循环系统的稳定运行。
3.3绿化带设计
数据显示,中国人均淡水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25%。这一比例反映了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短缺。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有限的淡水资源已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海绵城市作为与城市生态发展相适应的新概念,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既能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循环利用,又能促进城市绿化建设。如何将海绵城市的理念应用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已成为城市生态发展的关键问题。
3.4植物选择
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道路景观设计的作用,就必须对植物做出合理有效的选择。道路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选择与一般园林绿地植物有很大的不同。园林绿地植物的选择更注重审美价值,道路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选择不仅要符合审美功能,以下几点仅供参考:一是考虑成活率和成本,尽量选择乡土植物,由于这些植物对当地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更具地方性,是弘扬地方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其次,由于种植在市政道路周围,需要选择茎叶茂盛、根系发达、生命力强、净化功能强、抗污染的植物。最后,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植物品种的稳定性,因此,在引进国外品种时,要选择没有竞争损害的植物进行搭配。
3.5边坡支护设计
边坡支护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冲刷支护和坡面支护,以及植物支护和挡土墙等。在城市化建设日益推进的大背景下,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得到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在边坡支护建设过程中,海绵城市理念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如植树、种草等方式的应用主要是种植特定植物有效地吸收并储存水资源,实现生态保护的目标。除此之外,在边坡支护过程中,设计人员普遍应用窗式种草、网格种草等方式,避免使用喷浆和抹面,这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土壤的渗透性。
3.6路面材料选择
在现代化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透水性沥青路面已被广泛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其主要是在引导雨水流入基层和排水系统的基础上改善积水问题,避免出现路面径流、交通拥堵等现象,但无法实现雨水的充分利用。为了实现雨水的有效应用,生物滞留系统应运而生,其主要是在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的基础上,净化并利用雨水。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各界对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视,“海绵城市”的概念正是与之相适应的。众所周知,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可以科学合理地将城市环境的自然生态功能与人工干预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城市道路雨水集排系统,从而修复城市水生态,节约水资源,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减轻城市地表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刘程林,银钊.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设计探讨[J].山东化工,2017,(19):182-183.
[2]褚克平.浅谈海绵城市中的道路设计[J].广东化工,2017,(08):200-201.
[3]方庚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化设计策略探究[J].低碳世界,2017,(07):215-216.
[4]王宁.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方案探讨[J].给水排水,2016,(11):27-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