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秉
身份证号码:33042119861212****
摘要:在社会及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岩土工程开发的规模及数量不断增大,这加快了各种生态资源的开发速度,但也对地质环境产生极大的破坏,从而引发地质灾害,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的研究力度,指定相关措施以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和蔓延。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1岩土工程常见的地质灾害
1.1崩塌
崩塌也称作塌方、垮塌等,多发于陡坡上,属于一种在重力作用下岩石泥土脱离原结构而发生的滚落或滑落堆积等现象。根据发生的结构体的不同,崩塌有不同的类型,发生于土体中的崩塌为土质崩塌、发生于岩体中的崩塌为岩质崩塌、发生于山体中的崩塌为山体崩塌。不管哪种性质的崩塌均会给附近建筑及居民带来灾难性破坏及伤害,也会酿成无法挽回的生命、财产损失。
1.2滑坡
形成滑坡的原因即斜坡在长期受雨水亦或是地表水侵蚀后,致使表面岩土结构涣散,亦或是地震与开挖作业影响,使斜坡表面岩土有所改变,进而于岩土软弱面集中分布,形成集体下滑。滑坡属于自然灾害的一种,会导致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因而要科学合理地采取预防手段。而导致滑坡的因素也有很多,集中体现在地下水与地表水冲刷、暴雨冲刷、施工挖掘、地震影响等等,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或者是水土流失。而工厂与生活排水同样会引起滑坡灾害,所以要加大重视程度。
1.3泥石流
泥石流多发于山沟或山坡地带,通常都是在强暴雨或暴风雪等恶劣天气影响下而形成携带大量沙土及石块等的洪流,奔流而下危害山下建筑设施及居民生活。也正是因为泥石流中带有大量的泥沙及坚硬石块,所以其通常具有较强的灾难性。而岩土工程开发的整个过程中,难免会砍伐大量的植被,或是产生并丢弃大量的建筑废弃物等,进而增大泥石流形成及发生的概率。
1.4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在现实中主要表现形式有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及地面裂缝。大部分城市的地面沉降高达3m以上,易形成地质灾害。这些城市的地面沉降分布特性不一致,有的分布比较集中,有的分布比较分散。地面变形多发于矿产资源或地下水过量开采、岩溶活动频繁等地区。
2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2.1生物防治技术
防治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过程中,生物防治技术效果明显,但实施周期过长。在实际应用生物防治技术的时候,要求工作人员根据区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借助植物种植亦或是退耕还林等手段开展工作。生物防治技术的适用性显著,可确保区域内自然生态条件理想,并充分利用投资建设资金以及资源,确保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在种植各种植物的过程中,可使区域内生态环境更加稳定,达到水土保持目标,尽量规避区域内地质灾害的负面影响。
2.2工程防治技术
工程防治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也占据重要地位,能够有效预防和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率与损失。特别是滑坡地质灾害,在引进工程防治技术后,需根据土质与滑坡状况开展防治工作,在对区域内土质条件与滑坡威胁等熟练掌握,进而增强工程防治技术使用方式与方法的科学合理。若为中型滑坡亦或是大型滑坡,应用工程防治技术的时候应当参考地质勘察的结果与区域内的实际情况。工程防治技术见效速度快,能够尽快实现防治地质灾害的效果。
2.3规避技术
在防治地质灾害方面,规避技术也是常用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应根据现场具体状况与区域气候特征等开展。部分地质灾害季节性特征明显,因而在落实岩土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应利用季节性主动避让的手段,使地质灾害发生率下降。因地质灾害危害程度严重且涉及范围广,因而要在区域内主动搬迁避让,使地质灾害不利影响得以消除。
3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的具体防治措施
3.1崩塌的防治措施
崩塌防治工作中应先充分分析及考虑岩土结构的危险程度,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固岩土结构,预防和控制卸荷裂隙区向外扩张,以达到增强岩体稳定性的目的。通常情况下,崩塌防治比滑坡防治难度小且操作简便。在陡峭的边坡上,因为节理裂隙和结构面会形成相互作用力,人力无法对其进行有效影响,所以通过人力来控制此处卸荷裂隙区的扩展极为困难。而针对那些裂隙较多的区域,可先清理掉危险岩体,再运用锚杆加挂网喷护来锚固岩体,增强岩体结构稳定性。此外,崩塌防治加固工作中要先结合岩土结构、卸荷裂隙扩张程度及裂隙面情况等情况来设计出适用可行的加固方案,并明确加固措施,确保崩塌防治达到理想效果。
3.2滑坡的防治措施
(1)清除地表积水,然后降低表层岩土结构重量,再填土并压密实。这个过程中最常见的是抗滑挡土墙技术,此法不仅施工操作简单、用时短,而且也不会对其他地质结构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有相关技术人员在滑坡防治中用到了抗滑桩技术,而且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所以相关技术人员又从各方面创新了抗滑桩技术,并把此技术应用到地表积水排除及降低地表岩土重量等工作中。抗滑桩技术经完善后通常会和支挡方法、消防工程、排水设施等综合在一起来对滑坡进行防治。(2)对地表及地下积水进行有效排除,需要联合应用锚索和锚索桩支挡技术。目前,滑坡防治工作中的钢筋混凝土格构锚固技术也有很高的认可度,常被应用于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且能够达到预期的滑坡防治效果。钢筋混凝土格构锚固技术是先利用格构梁技术对坡面进行有效防护,再运用预应力锚索来加固坡面,实现对滑坡的防治。同时,钢筋混凝土格构锚固技术在防治地质松软堆积层地质灾害时也有明显优势,可以应对各种地形条件且不需用到大型机械设备,所以钢筋混凝土格构锚固技术也有着非常好的灵活性、适应性及操作方便性。
3.3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若山地稳定性不强且植被稀少,则很容易诱发泥石流灾害。但是,泥石流发生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为此,在开展岩土工程的过程中,防治措施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蓄水装置而言,在实际使用期间,应针对山体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以增强其稳定性。若蓄水装置出现渗漏会严重破坏山石稳定性能,因而要多加注意。其次,山石整体性会引起山崩灾害,因而在开展岩土工程中,应针对支撑山石部位采取加固措施,以免引起山崩灾害。再次,落实岩土工程项目施工期间会形成废渣与废料,坚决不允许在高处摆放。若施工现场部位相对薄弱,则应当采取必要的拦截措施,以免出现掉落情况。最后,针对极端的天气条件应积极开展准备工作,对积雪进行及时处理并利用加固措施。
3.4地面变形的防治措施
地面变形防治常用技术主要包括如下3种:(1)强夯技术。该技术是通过夯锤的锤击力来夯击土体,使其足够密实,增强土壤结构强度,防治地面出现坍塌。此项技术多用于土质软弱区及松软泥土夯实中。(2)填堵法。此技术在较深的塌陷坑洞中应用最多,实际应用时,先清理掉坑洞中既有的松软土体,再在坑洞内回填块石及碎石,进行放滤,接着铺设一层黏土,最后通过夯锤来夯击密实。(3)灌浆法。此技术多用于加固余岩土施工中,具体操作过程:自岩体孔洞或人工钻孔中把提前制成的浆体灌入,待浆体凝固后达到增强岩体结构强度的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会直接影响自然环境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因而需给予高度重视。在防治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方面,应合理采用防治措施,尽可能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程度。在研究地质灾害的基础上,要确定灾害形成具体原因,进而更好地发挥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探究[J].夏炎.建筑技术开发.2020(12)
[2]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顾兢.世界有色金属.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