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新
安徽思路工程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安徽淮北 235000
摘要: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是至关重要的作业环节,其施工质量也直接决定着整个工程的施工安全与使用寿命。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发展,各类工程项目的建设数量和规模也有了明显增长。这就对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不断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房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然后对具体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房建工程;混凝土技术;质量控制
1房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概述
混凝土浇筑技术是一种以水、凝胶材料以及其它物质为原材料,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调配、搅拌,最终形成建筑石材的技术形式。混凝土施工通常具有工期长、工程量大、涉及施工环节多等特点,所以想要有效提升混凝土施工整体质量,就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进行全方位管理。伴随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逐渐向高层化和大型化方向,其内部结构也变得更加复杂,这也给混凝土的施工作业增加了一定难度。所以,在实际的混凝土浇筑作业环节,相关施工人员要结合工程项目自身特点,合理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并做好相应的质量管理工作,以保证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提升。
2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技术特点分析
2.1整体性
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要重视钢筋混凝土工程对整个工程的基础性作用,并在工程施工中准确把握各个环节,进而排除其中的隐患和问题,优化其施工环节,促进工程整体建设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另外,钢筋混凝土工程的实际施工方面,还要与其他相关部门做好协调与沟通,进而确保工程的整体性和各环节建设的一致性,从而做好优化工程施工环节,并在工程效率和工程质量两个方面都能提供更好的依托。
2.2复杂性
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施工过程的复杂性上面,针对钢筋混凝土施工,施工人员要从工程的整体出发,把握工程的全方位内容,同时还要提前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后续施工能够有序开展。最后,还要做好钢筋混凝土后期的处理与养护工作等,避免因后期处理而导致的各种质量问题。总之,为了确保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整体质量,相关人员要重视整个钢筋混凝土工程的复杂性,通过良好的事前准备、事中施工和事后养护等,全面确保工程质量要求。
3房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3.1混凝土浇筑
3.1.1基础浇筑
在房建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结合房建工程的特征及特点,明确不同建筑浇筑的要求和类别,并对浇筑技术进行分析。通常来讲,根据施工形态的不同,可将浇筑技术划分为条形、大体积和阶梯状等3种类型。而根据施工要求和特征,可又可将其划分为全面浇筑、阶段浇筑和斜坡浇筑等3种常规方法。在具体的应用中,需要结合不同的施工要求,采用相应的浇筑技术和方法。譬如在大体积浇筑时,施工人员可用全面分层的方法,进行浇筑施工作业,确保相邻阶层之间的紧密结合,确保不会出现任何缝隙。而为保障浇筑施工的有序性和完整性,施工人员可设置相应的“浇带”,以此防治混凝土冷缩后出现过度膨胀和收缩等问题。
3.1.2剪力墙浇筑
剪力墙的浇筑方式和方法主要以流水线浇筑为主,简而言之,就是在墙体周围浇筑5cm厚的混凝土带,并以此为基础,开始对整面墙体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预留出相应的“缝隙”,然而在预留缝隙前,需要明确缝隙的具体位置(即以门洞为参照点,确定其是否在门洞上),而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明确剪力墙施工的连贯性和有效性,中间不能出现任何的“间断”。除此之外,施工人员还要确保接口处拥有较大的振捣力度,使混凝土密度切合“接口处”的施工要求。并且保障洞口高度和空洞位置需要维持在相同的水平线上,墙体和墙柱的浇筑作业应在相同的时间里完成。
唯有如此,才能保障墙柱和墙体的衔接性和稳定性。
3.1.3位置浇筑
在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控制和注意钢筋的位置,明确钢筋架构的规范性和正确性,如果钢筋位置出现偏差或错误,应采用相对科学的举措来矫正,从而确保浇筑结构的稳定和牢固。此外,由于建筑主梁分布着密度较高的钢筋,所以在浇筑该部分时,需要格外的细致和严格,不能出现任何的不规范、不科学的操作行为,尤其不能在不明确钢筋位置的情况下开展浇筑作业。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发挥钢筋在混凝土浇筑中的功能和作用,提升浇筑作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1.4梁板浇筑
梁板浇筑与其他浇筑施工不同,需要结合不同的浇筑方案进行选择与应用,譬如在浇筑肋形楼板时,需要结合阶梯分布的方式,通过“赶浆法”,对楼板进行浇筑。而当浇筑位置及其高度逐渐超出楼板后,则需要对楼板进行全面浇筑。在具体的施工中,虚铺厚度应明显大于楼板的实际厚度,混凝土振捣方向应与浇筑方向保持一致。并在混凝土振捣的过程中,根据预先标记的标志,进行移动,从而确保混凝土厚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混凝土振捣作业完成后,施工人员可通过刮尺的方法,来“找平”浇筑好的混凝土“平面”,提高浇筑施工的品质。
3.2混凝土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作业结束后,及时进行混凝土养护作业,人为营造适当温度与湿度条件的养护环境,确保所浇筑混凝土保持预计加速度或正常速度凝结硬化,充分发挥水泥水化作用。常用混凝土养护技术分为自然养护技术与蒸汽养护技术。应用自然养护技术时,结合实际施工情况,组合采取浇水、喷淋洒水、带模包裹、覆盖洒水等技术措施,保持混凝土表面潮湿及模板接缝处的潮湿性。同时,在混凝土浇筑作业结束24~48h后,可选择略微松开模板、持续开展洒水养护作业,直至混凝土达到规定龄期。应用蒸汽养护技术时,养护步骤可分为静停、升温、恒温及降温。在静停环节,将混凝土周边环境温度控制在5℃以上。在混凝土浇筑作业结束4~6h,且混凝土终凝后,方可升温;在升温环节,将升温速度控制在10℃/h;在恒温环节,将混凝土内部温度控制在60℃左右即可。对具体温度的设定,应视构件脱模强度、周边环境条件与混凝土配合比情况而定;在降温环节,将混凝土降温速度控制在10℃/h内。
3.3混凝土裂缝控制
首先,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并对材料进行科学配比与拌合,如应用商品混凝土,则需要在施工前严格审查混凝土的出厂合格证明与检测报告;第二,注重模板安装质量,在模板搭设环节,不能出现支架倾斜的情况,对于固定模板的螺栓要进行认真检查,以提升模板的稳固性,防治浇筑过程中出现模板位移或是漏浆等问题;第三,强化浇筑现场监督管理,质检人员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严禁浇筑作业中出现工作人员私自加水的行为;最后,在模板拆除过程中,质检人员需要对混凝土的凝固强度进行严格检查,在达到标准强度后才能进行拆模作业,以防止拆模过早引起的混凝土强度不达标问题。拆模完成后需配合相应的养护措施,以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是现代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施工材料,所以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在房建施工环节,相关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通过分析常见的质量问题,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同时注重对混凝土作业技术的完善,进而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振新.土木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39):21-22.
[2]张伟.建筑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2):87-89.
[3]曹策策.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2):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