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莹波
奉化区溪口中学 浙江 宁波 315502
摘要: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要求的有效实践,为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初中语文实际教学中的落实情况却不容乐观,限制了素质教学目标的贯彻落实。现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明确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以核心素养为切入点,针对如何调整教学方式展开探讨,以期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引言:素质教育改革推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形成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素质教育新型初中语文,兼具语文知识的传递及内在涵养的培养。对于初中语文科目而言,教学改革试一把双刃剑,为课堂组织构建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的同时使传统教学方式弊端暴露无遗,扩大了教学要求与教学实际之间的矛盾。在此背景之下,面对低效课堂呈现,立足核心素养教学要求,秉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调整课堂教学设计势在必行。
1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虽然在新课改的加持之下,教师加快了教学改革创新步伐,但是由于应试考核机制尚存,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导致初中语文课堂优化遭遇瓶颈,难以达到素质教育教学要求。具体而言,其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第一,过于关注文本教学,教学目标功利化。在目前中考文化影响之下,初中语文教学盲目追求直观的知识性教学效果,分数至上教育思想大行其道,文本成为传递知识的唯一载体。单纯的局限于文本分析的初中语文教学,其大语文教育价值受到限制,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呈现单一化、片面化,禁锢了学生思维能力,难以应对日趋多元的考核趋势。第二,教学方式存在滞后性,忽视学生价值观引导。包容性、灵活性、多元性是语文学科魅力所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余强调课堂设计的规范统一,导致教学呈现模式化,对于学生需求欠缺足够的关注,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个性化教育要求相背离,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2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课堂优化策略
2.1注重课前导入,实现激趣引学
所谓良好的开端即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注重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绪,为语文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以《济南的冬天》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做出如下尝试。第一,实施任务前置,引导学生高效预习,实现有的放矢的进行课堂学习。教师让学生查阅关于老舍先生的生平履历、代表作品等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先生的作品特点及文学造诣。此外,收集有关济南的地理位置、发展演变及人文景观特色等等。以学生自主探索代替教师宣讲式的背景资料介绍,并在课前设置分享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及情感认知,形成知识共享及情感交互,为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围绕文章主题带领学生展开头脑风暴,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或是实际经历,想象济南冬天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及创造能力的同时,与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形成对比,为建立认知冲突埋下伏笔,深化文章的情感体验。
2.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自主探究
在核心素养视角之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因此,为学生提供宽松自由的思考及探索空间尤为重要。以《植树的牧羊人》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小学合作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首先,教师让各学习小组进行文章初读,借助词典等工具书自行查阅生僻词汇,明确读音及含义,实现熟读课文。并采取小组朗读或是个人抽查等方式检查学生小组学习效果,以保证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其次,组织文章精读,梳理脉络结构,重点字词句的赏析,体会文章内涵。由于初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欠缺性,教师可以采取以问促思的方式,设置层次化的思考问题,如简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文章叙事顺序是怎样的,概括段落大意?找一找“我”见到牧羊人时的场景描写?找出你认为好的句子并说明原因?谈一谈你对牧羊人的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完成对于文章的品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感,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型语文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3 鼓励课堂质疑,培养思维能力
学习的过程并非知识的单项灌输,而是思维的交融与碰撞,衍生出不一样的化学反应,促使学生形成对于语文知识的自我认知,转变为自我意识。因此,教师应打破一成不变的模式化课堂设计,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质疑,加强课堂互动,激发课堂再生性资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白杨礼赞》教学为例,此篇文章为典型的托物言志类散文,由于学生所接触到此类文章较少,而且由于时代的隔阂,导致学生在文章内涵理解方面势必会存在诸多疑问。例如,一些学生会疑惑文章中提到的“北方农民”有什么用意?为什么要用象征的手法赞美北方农民的精神?此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质疑,因势利导,加入关于国民党反动派实施的白色恐怖活动相关社会背景,作者应对所谓的文学审查,不得已采取隐晦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应打破墨守成规式的课堂形式,在把握教学整体方向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思维走向,适时调整教学设计,将学生的质疑转化为再生性课堂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2.4注重情感激发,扩大文化视野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核心素养角度而言,则是拓展学生文化视野,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立足大语文教育观,跳脱对于文本的束缚,注重情感的激发与培养。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为例,教师转变专注于字词解释的知识型文言文教学方法,让学生立足现代视角,审视古典文学作品的教育意义。如针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点展开辩论,以抽签方式组成正方及反方阵营,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社会现状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客观的看待学习及生活中的成功与挫折。另一方面感知古典文学的深远的影响力,激发民族认同感,以高屋建瓴的姿态审视语文科目的学习意义,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
结束语:
目前教育新理念的衍生与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并未完全取代以知识为主导的传统教育观念,初中语文教学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应深入剖析核心素养内涵精神,推动课堂构建多元化,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福林.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S2):40-42.
[2]宋凯芳.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