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慧
邢台市信都区路罗中学 054100
摘要:我国是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其教育宗旨是传递文化与精神。而初中是学生各个方面认知逐渐成长的阶段,因此,传统文化的渗透必不可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多样的方法渗透传统教育,以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及素养。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提出几点策略,以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措施
前言:
在新课改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教育教学也迎来了巨大的改变,同时对于教学效率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语文既是综合性较强,也是最基础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最直接的影响。而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巧妙的渗透传统文化,以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及素养,促进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一、挖掘教材内容,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渗透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是精挑细选而来,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及独有的传统文化。在当下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参透并未加以重视,通常只注重完成教学目标,这将导致初中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及理解没有正确的认知。因此,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更加深入的挖掘教材中每篇文章所蕴藏的传统文化,将教学的重心放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上,对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将其中所蕴含的知识及文化特质呈现给初中生。帮助学生将传统文化理解与掌握的更加透彻,进而促进初中生语文综合能力及素养的全面提升,让初中语文教学更有意义,以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例如在《回忆我的母亲》一课,课文以时间为线索,以回忆的方式讲述了母亲勤劳的一生,体现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恩与思念之情。那么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就应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不但要让初中生对课文中的母子之情有深刻的体会,还应让学生明白敬爱父母,要有感恩的心,让孝道的传统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同时对于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能够从作者的笔下了解母亲一生的经历,将母亲崇高品德的几个方面,如热爱劳动、勤劳俭朴、宽厚仁慈以及对于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重点突出。语文教师可以将其中蕴藏的传统文化内涵加以详细讲解,帮助初中生将传统文化理解与掌握的更加透彻,加深对初中生传统文化的渗透。并对课文中的内涵与思想感情有了全新且更加深刻的领悟,进而促进了初中生语文综合能力及素养的全面提升,实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最终目的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传统文化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理念下,对于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但要传授学生以知识,同时更要注重渗透传统文化。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模式通常较为单一,这就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难以提升教学效率。若想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就应积极探索新颖且高效的教学方法,并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初中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其能自主积极的跟随教师的思路与进度学习,对课文中的内涵与中心思想领悟的更加透彻。
同时还能对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有全新的认知与理解,能够带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进而促进初中生语文综合能力及素养的提升,让初中语文教学能够更具有效性及意义。
例如在《苏州园林》一课,这篇课文以作者游览与欣赏的角度,抓住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进行描写,再现了苏州自然、真切的风貌,也突显了设计者与匠师的智慧。由于这篇课文较长且多较为枯燥,但却包含了诸多传统文化,若是单单靠教师的讲解,初中生很难对其有学习的兴趣。基于此,语文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比如以多媒体将苏州园林的视频播放给初中生,并加以舒缓的配乐,让学生能够放松身心,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再将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详细讲解给学生: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来反映古代哲理观念、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这样多样的方法能激发初中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其能主动融入到学习中,在理解与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好的渗透传统文化,进而提高初中生语文综合能力及素养,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三、课外实践活动,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
在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切忌照本宣科的讲解,授课方式要注重灵活与趣味性,同时要注重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生的学习与生活。然而若想将传统文化有效渗透,仅仅靠课堂上的教学是还远远不够,语文教师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并在课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巧妙的渗透其中。加强课外实践活动有助于初中生在活动中放松身心,对传统文化有全新的认知与理解。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时,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些有意义且具有浓厚传统文化的活动。而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各项能力及综合素养,对学生起到熏陶作用。同时还能让初中生从思想上得到升华,建立担负传统文化传承的意识,进而促进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例如在“阿长与《山海经》”一课,语文教师应引导初中生学习教材上,典型事例中表现人物特征与性格的方法,使其能够领悟作者对阿长的怀念之情,了解阿长的纯真之美,而这也仅仅是课堂上的学习。然而在学习后,语文教师还应组织初中生开展古书藉的阅读活动,比如: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通过让初中生阅读名著去感受传统文化独具的魅力,能对学生起到熏陶作用。或者可以组织初中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让初中生能够在认真参观的过程中,体会传统文化的丰富与传承。将课外实践活跃完美的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能够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养及语文各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思想上得到升华,并在不断学习中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总结:
传统文化的学习在目前素质教育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各项能力及综合养。因此,语文教师应在授课的过程中挖掘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并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以渗透传统文化,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进而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苏.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与渗透[J].科学咨询,2021,(1):268-269.
[2]黄玉丰.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传统文化[J].考试周刊,2021,(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