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琴
广西崇左市大新县昌明乡新民完小 532302
摘要:小学语文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启蒙性,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且小学语文是小学中较为重要的科目,在考试时的分值所占比重相对较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语文,使学生可以巧妙的运用语文,教师可以运用“激趣”教学的方法打破学生原有的固定思维模式,从而可以进行多角度的分析问题,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趣、情趣和智趣,从而营造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积极 小学语文 课堂氛围
一、鼓励学生进行精读,激发学生理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缺乏很多的知识,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进行阅读,语文阅读绝不是靠课堂所学习的课文就可以提高的,一定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积累,才能一点点的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俗话说的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语文素养还需要在课外进行积累,需要对知识进行广泛的收集和积累。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对阅读的期待感,通过制造悬念或者设定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欲望,可以依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语文基础不同,选取不同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进去。阅读不仅需要教师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需要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需要学生掌握课文的脉络,读懂文章想要表达的主要含义,提高阅读能力。通常文章的中心思想,需要学生对文章进行反复阅读中逐渐领悟出来的。因此,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要进行精读,在读到大致的文章可以很快的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激发学生理趣。教师也要不断的改进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更有效的进行阅读,也能提高授课效率。
例如学生在学习“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教授完原定的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对文章每段总结出主旨,从而提炼出文章的主旨,并让学生不断地进行思考母爱,并感受母爱。学生可以在精读中,收获到更多的感悟,还以增加语文的知识点,还可以对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情趣
在小学语文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随着时代的逐渐发展,多媒体可以对授课内容进行充分的展示,更加的直观化,所以深受大众的喜爱。小学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有较为丰富的情感,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情境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教材中也有很多的生活场景,学生也很愿意讨论身边出现的实例。
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生活内容相关的展示,例如图片,音乐和视频等,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语文情境,这样更能让学生在情境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情趣,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氛围下学习语文,这也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让教学更加的形象化,可以使教学氛围更加的轻松和愉快,让学生更加的投入到学习中。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情境模拟,用语文进行交流,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教师还要密切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捕捉更多的信息,创设更多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对生活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授“父亲的菜园”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展示有关菜园的图片,可以用视频或者PPT的方式进行呈现,使学生通过生活回忆式的情境进行导入,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也能一定程度上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为使情境模拟更加进一步的完善,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在菜园采摘的情境,让学生对课本内容感到熟悉,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语文课堂的实践性,并会将其灵活的运用,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更加快速的掌握语文知识,并会将其灵活的运用,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激发学生智趣
小学语文内容较杂,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用,教师可以从小学生课前预习入手,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串联知识,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平常的课堂教学时,都是学生进行粗略的观看课本从而进行课堂预习,再回答课后问题,但这种预习不利于学生对课堂即将讲授的内容进行梳理,不能精准掌握其中的关键内容,缺乏系统性,也无法在脑海中形成本节课的组织结构。学生只有进行高质量的预习,才能提前对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掌握,明确即将所学知识的重点与难点,使学生之后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据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工作,从而激发学生的智趣,将思维导图和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用文字、图像和线条等方式对知识点进行连接,从而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学生在对知识网络结构进行初步构建时,教师可以依据构建情况,向学生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使学生可以在修改的时候提高语文思维和逻辑能力。
例如,在教授“珍珠鸟”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对这节课提前进行预习,并在思维到图上进行标注,可以标注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自己不懂之处,之后可以根据思维导图和标注进行针对性的听讲。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思维导图,从而了解学生对本节课课前掌握情况,了解哪些是学生思维的阻碍物,之后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总结
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原有教学观念,并将观念落到实处,鼓励学生进行精读,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且积极的上课氛围,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玉霞.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5):143-144.
[2]严杰敏.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J].当代家庭教育,2021(04):71-72.
[3]李海涛.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J].中国教师,2020(S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