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学超
泰来县第三中学 162400
摘要:当前教育过程中,生活化教学成为教学的重点。新课改也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渗透到学生更多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互联网+”顺应了教育的发展需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教育的创新以及改革。所以,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互联网工具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这有可能使化学教育教学更符合当代学生的认知要求,使传统化学学科更接近时代、接近生活。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背景;高中化学
前言:
高中化学教学主要以课堂现场教学为主,尽管一些教师尝试运用信息技术,然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还停留在浅层应用阶段,简单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展示,简单化的应用没有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这就需要我们基于“互联网+”时代给高中化学带来的机遇,积极转变高中化学教学理念,确立“互联网+”思维,推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将课堂授课与网上授课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构建富有活力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
一、互联网技术设计教学活动
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中,化学实验的演示和讲解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对其中所蕴含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物质的性质、化学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等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和讲解,促进学生详细的掌握相关化学实验的步骤,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实践能力。但是,在大部分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因为实验器材和原材料的缺乏,并不能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化学实验中,只能通过教师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室中学生不能清楚仔细的了解每个化学步骤之后的变化,进而降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而教师运用互联网技术对相关的化学实验视频进行收集,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可整体性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实验室制氯气”的化学实验中,教师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实验视频进行筛选和收集,以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清晰的展示,同时设计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化学问题的抢答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思考和探究的积极性,以及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抢答,采用积分制的比赛方法,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构建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情境。例如,在实验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实验装置进行气密性的检查,向学生提出“为什么进行气密性检查?”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到一方面避免实现气体泄漏,另一方面体现出化学实验的严谨性,避免化学物质出现污染的现象。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化学实验中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总结,考查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化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氯气验满操作进行阐述,加深化学实验知识考查的重点,促进学生化学成绩的提高。最后,在化学实验中遵守绿色原则,引导学生说出该实验中什么地方体现出绿色原则,进而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实验装置上运用氢氧化钠对多余的氯气进行收集,促进学生在化学实验的设计中遵守绿色原则,整体性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素养和能力。
二、互联网技术拓展教学内容
在高中化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按照化学教材进行讲解和分析,在一定的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化学知识面的扩展和化学思维的发展,同时在高中化学习题中经常蕴含与实际生活的化学内容,学生缺乏对化学习题题干的认知,导致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出现思维的偏差或者存在歧义,降低学生对化学习题的解答能力。如果教师将互联网技术融人到化学教学课堂中,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拓展,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对相关化学知识进行更加有深度的分析,实现与社会相连接的高中化学教学课堂创设,不断丰富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可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化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例如,在高中化学“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看化学元素周期表,让学生对溴的基础物理特点和化学性质进行推测,可促进学生化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核外电子数目相同的物质性质具有一致性的规则,推测出化学物质溴与氯气相似,进而对氯气的各种性质进行回顾,可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运用互联网技术对相关的化学资料进行收集,通过多媒体形式向学生直观的展示出来,让学生详细的了解化学物质推测的步骤和原理,不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在化学习题解答中挖掘出更多有用的化学条件,提高学生化学习题解答能力,学生在了解液溴具有极强的挥发性、拥有剧毒后,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化学实验室中如何对液溴进行保存,结合学生自身所掌握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进行化学知识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然后,教师向学生讲解实验室中液溴的保存方法,以水封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原理进一步探究,进而了解液溴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同时密度比水大出现在水的下方,进而避免液溴大量挥发,实现液溴的保存。教师以互联网技术从生活的角度对化学知识进行拓展,帮助学生结合现实中事例对化学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整体性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利用互联网化微观为宏观,优化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中讲到构成物质的是一些微观粒子,但如何将这些微观粒子宏观化,这不是仅凭教师的能言善辩就可以做到的。比如,在讲到“甲烷的空间结构是正四面体”时,由于没有实物展示,教师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学生也不可能有深刻的印象。再比如,讲到“晶体结构”中“四种晶体类型”,各个代表物的晶体结构是这一章的难点。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他们无法想象这些晶体结构究竟是什么样子,练习题目根本无法完成。而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将这些晶体结构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降低了理解难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结:
总之,“互联网+”为高中化学教学带来发展机遇。这就需要高中化学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突破传统教学思想束缚,确立“互联网+”思维,能够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对传统化学课堂教学进行变革,将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地运用到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突破高中化学教学资源、教学空间、教学平台等限制,为学生提供立体化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晓庆.浅析互联网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J].新课程·下旬,2019,(9):112.
[2]孙学琴.“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探究[J].读与写,2020,17(1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