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探索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3期   作者:范捷
[导读] 初中数学是初中较为重要的科目,在考试时的分值所占比重相对较大
        范捷
        福建省尤溪一中文公分校 福建省三明市 365100
        摘要:初中数学是初中较为重要的科目,在考试时的分值所占比重相对较大,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数学,使学生可以巧妙的运用数学,打破学生原有的固定思维模式,从而可以进行多角度的分析问题,走出学习误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激发兴趣  初中数学  有效措施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初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会对书本上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逐一解释,并让学生将公式进行背诵下来,第二天再进行考察。但初中数学这门学科本身知识多和难度较大,通过进行单一的讲解,学生长期处于这种枯燥的课堂也会逐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也会变得更加的死板和模式化。数学也是需要积累的学科,如果过于死板化会导致知识很难进到学生的脑海中,也会使学生丧失对初中数学的兴趣。学习是一件持久的事情,需要学生不断的进行积累,让学生从最开始的被动状态变为主动状态,让学生逐渐具有参与感,从而激发学生兴趣,那么课堂教学效率也会相应的提高。
二、提升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具有抽象的特点,如果教师对那些较为抽象的内容,运用平常的授课方式,学生可能无法真正理解那些内容,长期以往,学生可能降低对数学这门学科学习的激情。虽然初中数学是一门较有难度的数学学科,但是学生只要掌握学习方法,也能很灵活运用数学公式。所以教师可以改变原有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师生互动效率,通过每节课所要教授的内容来设置体验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提高学生积极性。也可以通过情境体验使学生感受数学带来的魅力,提升学生对数学的探求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授“三角形”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或者生活场景进行情景设置,并提出问题:周围有哪些是三角形呢?教师设定问题情境,并和同学一起解答。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也充满数学知识,也能使学生更加全面掌握这节课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三角形,并相应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了解,从而引出本节课三角形的内容。
(二)通过体验合作,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初中数学教授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以学生的主观感受作为主体进行呈现,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合作,通过合作探究掌握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体验合作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性格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针对课堂问题自主展开讨论,以便可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性记忆。

比如,教师可以先设定问题,组内进行相互讨论,并做好有效的引领作用,为学生创造自学的学习环境,提升小组的讨论质量,并对小组的实时状况进行了解,并及时发现小组讨论中的问题,并对小组进行合适的引导,来提高小组讨论效果。合作学习可以让同学间在交流的同时,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解题和交流能力,使学生综合能力有所提升。这种方式还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记忆,提升课堂效率,让学生在思考中进行学习,营造高效的学习氛围,也能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这节课的例题时,教师可以展示几张图片,并设定问题,这几张三角形图片各自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需要在一旁做引导工作,引导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加讨论中,并纠正那些讨论有偏差的小组,最后在所有小组共同讨论之后,每个小组总结组内结果并进行展示。通过学生组内讨论进行,展现合作体验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还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数学运用能力
        初中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比如图像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很多初中生在面对这一类型题时很难快速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构建出一定的思维模型。另外,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教师应当所给学生实践机会,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践和探究让学生在思考与解决的时候可以逐步提升数学的运用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锻炼学生运用公式的能力。教师可以多在课堂上用画图或者方程式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思考,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体验实践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进行综合的运用,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锐角三角函数”这节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出题,运用三角函数的公式进行解答,为学生创设实践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去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进行实践,强化学生数学分析能力。可以为学生设定做题时间,先做出来的可以上台进行展示,激发学生做题动力。
三、总结
        初中数学教师要转变原有教学观念,并将观念落到实处,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作为主体,运用体验法教学方式,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上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建国.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策略探索与实践[J].中学数学,2021(04):70-72+74.
        [2]严杰.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J].考试周刊,2021(14):85-86.
        [3]张瑜.从做中学,在学中乐——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0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