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阳波
清远市清新区石潭镇第一初级中学,广东 清远511800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广大教师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由于部分教师运用的教学模式有所欠佳,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高,有待提升。因此,本文根据本人的教学,对初中数学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分析和探究对象,并提出部分有效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前言:
数学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门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训练,认知水平得到发展,数学学习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格品质。特别是在九年级这个升学阶段,学生压力本生就不小,而数学难度的加大,题目类型、方式的多变,需要的知识更全面;部分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绪低,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退缩,甚至失去信心导致厌学。下面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提出几个有效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希望可以为大家带来一点帮助。
一、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
初中数学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更加考验学生解题的灵活性思维和综合能力。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进行题海训练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使得课堂显得非常乏味和无趣。因而,在实际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新地为学生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活跃课堂的氛围,使得九年级数学课堂更加灵活和生动,让九年级学生更加容易和轻松地吸收数学知识和内容,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和活跃性,以便更好地应对新中考的变化,所谓以不变应万变。
例如,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无法在黑板上准确且迅速画出这一个函数的图像,更别提在黑板上绘画出能够连续变化的函数图像,让学生更加直观而全面地观察到这一函数的特点和特征,从而学习和体会到这一函数所具有的性质了。这时,授课教师就应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几何画板”等手段,更好地为学生展示函数图像,同时也可以利用动态的图像,恰当的音效和直观的画面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充分地专注在这一教学内容的学习中来,从而为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奠定殷实的基础。
二、借助游戏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学习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前提出发,多给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古语有云“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游戏活动是初中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手段。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探索与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饶有趣味地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课之后,授课教师就可以在班级中举行“谁才是真正的快枪手”的数学游戏,让每一个学生都给出一道题目作为本次解题竞赛的题库,随后让学生之间互相解题,教师可以设定每一道题目设定相对的分值,采用积分值进行解题比赛。
最后对每一个学生的分值进行统计和核算,对于积分高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基于相应的表扬或者实质性的物质鼓励,从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信息互换,缩短师生距离,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九年级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这时期的他们都经过“题海战术”,计算过无数的数学题目,面对数学题目,他们对数学题目已经开始麻木不仁,面对数学升学考试的逼近,初三学子难免出现紧张不安的情绪,从而导致学生开始恐惧数学解题,对数学解题兴致缺失,数学计算效率低下。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多尝试转换教学理念,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使同学们“人人有题做”,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为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例如,在教学“相似多边形”这一节课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就可以利用这节课的内容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友谊,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什么样的两个图形可以说是相似呢?在生活中,你发现到哪些图形是相似的呢?这些图形又有怎样的特点?”,学生经过思考之后纷纷回答:“我的手机和ipad的形状就非常的相似,只是他们的大小不一样”,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他们所说的相似的物件,在此期间,教师可以督促和指导学生画相似多边形的技巧,从而让学生在图像中发现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这样的频繁的师生信息交换,能够充分地增加师生的情感交流,增进友谊,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构建快乐和谐的数学学习课堂,从而增加初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吸收。
四、利用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首先,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就要先做好计划,设计和安排数学教学流程。如将数学章节课程同生活进行联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面作为切入点。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数学的身影,初中数学知识也并不是与生活相距很遥远,因此教师应该积极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帮助学生将数学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建立多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联系,例如讲述一些历史上著名的数学故事,古人生活中对数学知识的运用。
例如,在教学“圆”这一节课之后,初中数学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后实践作业,如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动手,利用自己家里有限的道具设计遮阳篷,最后让学生把他们设计的遮阳篷带到教室中,让学生观察他们和其他同学设计的遮阳篷的形状有什么特点,这一遮阳篷与我们之前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又有怎样的联系,从而让学生将这一顶遮阳篷与学过的圆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加深对圆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在此期间,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将数学知识和他们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教师需要对他们所做出的手工物品给予积极性的激励,从而达到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数学实践的兴趣和热情的目的。
总结:
总之,兴趣引导型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自我求知欲以及自我探索的愿望,从而使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更好地变得轻松和活泼,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接收能力,从而巧妙地将初中学生被动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式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杨艳华.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一代,2021,25(1):167.
[2]罗飞.浅谈兴趣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写真地理,2020,(1):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