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淑华
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官渡镇东岸小学 广东省湛江市 524051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政策走向,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小学阶段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不仅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教导,也需要课程的引领,因此班主任要保证德育工作的有效进行,必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而激励策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凸显教学效果。本文主要探讨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巧用激励政策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激励政策;德育工作;班主任;教学策略
【正文】
德育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小学时期做好德育工作,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责任,是德育工作开展的关键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通常采用批判的方式来管制学生,长期下来反而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而激励政策则是利用相反的方式,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真正从内心接受德育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一、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激励方式不够科学
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大多是由班主任来组织领导,要想使学生对德育学习有更高的积极性,班主任就必须按照德育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激励策略。但是目前,我国有许多小学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并没有制定相对完善的激励方案。首先,进行激励的方式较为单调,口头表扬是进行德育工作最主要的激励方式,但我们都知道物以稀为贵,长此以往老师对学生的口头表扬越来越频繁,这就大大削弱了口头表扬的分量,学生对这种精神层面的表扬也会不屑一顾,慢慢地这种单调的激励方式就会失效;其次,没有对整个德育教育的过程进行细致的总结记录,难以对今后的德育工作提供借鉴,导致德育工作经常会犯相同的错误却没有改正;最后,没有明确的激励目标。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小学德育教育的效率大打折扣,老师只有在践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保证顺利进行。
1.2相关的实践经验匮乏
在整个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大多数的德育知识都是通过班主任传递给学生的,学生接触较少,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生活实践中体会较少。因此,学生所理解的德育知识往往都是片面的,就算有所领会也只是潜意识中,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来说较为肤浅,并没有实质地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和学生缺乏沟通,讲解的德育知识也都是照本宣科,并没有根据实际的生活例子对问题进行差异化的分析,很多学生没有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所起到的效果也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现状下,班主任所创造的激励措施既得不到有效落实,也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1.3德育组织未得到有效建立
在很多小学内部并没有建立健全德育组织,导致在进行德育工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德育工作的质量得不到保障。缺乏系统和条理的工作制度,导致德育工作开展混乱,即使采取相关的激励措施,也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为基础,没有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这也是主要问题。
并且,通常都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问题才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犯错的学生进行惩罚,没有对学生行为提前地进行约束,使德育工作的预见性较差,工作效果也往往不尽人意,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素养。
二、激励政策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2.1坚持激励政策差异化原则
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一定要注重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性格特色以及生活习惯等制定最佳的德育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针对性地得到提高。由于学生差异化的存在,对各项事件都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德育教育时班主任既要认识到个体之间的差异,也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再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根据学生的需求给予相对应的激励,效率与动机之间成正比,做到因材施教更有利于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2.2增进师生之间沟通
德育工作的人文性较强,班主任在开展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的与学生开展沟通,在沟通中适当运用激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老师要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结合学生的性格和家庭环境开展工作,以免因为言语不恰当而伤害学生,也避免了学生骄傲自满情况的发生。例如,对于一些性格较为活泼的学生,老师也可以采用和学生做朋友的沟通方式,来激发热情;对于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老师也要放低姿态,用更加温和的语言与其沟通,让学生感受到谦和,更加积极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另外,对于道德素养水平较高的学生,需要提高激励标准,反之则要适当地降低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自我肯定,避免出现标准过高,学生积极性降低的情况,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落实德育理念。同时,班主任也应时常与家长沟通,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在家长群中进行表扬,为家长和老师沟通提供了更多的途径,也对学生起到了激励作用。
2.3加强课外实践活动
传统的德育工作,大都是通过说教的方式,但是当学生真正出现问题时,老师通过一味地说教也无法解决问题,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三观仍然处在发展状态,对老师说的言论理解不够透彻,长此以往老师持续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引发学生抵触情绪,没有克服学生问题,也不利于德育工作的进行。因此,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班主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身临其境进行感悟,保障德育工作效果。例如,老师可以在日常活动中举行“我是小小班主任”的实践活动,将班级分成各个小组,每个小组担任一天的小小班主任,组内具体成员负责相对应的德育工作,及时了解同学们的各项情况。从中既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也能够提高自身各项能力。在一天结束之后,老师举行主题班会,让同学们根据今天每个小小班主任的表现情况进行打分,评选出最优的班主任,颁发奖章和奖品。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当班主任的一天都能全力以赴,在实践活动中领会德育内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
【结束语】总之,在进行德育工作时,班主任要重视激励政策的运用,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约束,做到赏罚分明,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小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并且组织学生参加各项实践活动,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来理解德育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刘明燕.中职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0(02):136-137.
[2]吴海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提升之道分析[J].新课程(综合版),2019(08):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