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3期   作者:袁娇
[导读] 随着历史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新课改要求在课堂中更多的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
        袁娇
        龙陵县腊勐初级中学678314  
        摘要:随着历史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新课改要求在课堂中更多的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使我国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继承,从而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仅以学生兴趣为主,一味重视书本知识,缺乏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的认知,导致初中历史教学效果难以提升,学生对历史教学的系统性、整体性缺乏足够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提出有效的教学对策,确保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初中历史教学的高效实施。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初中历史;渗透策略
前言:
        现代文化教育需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因此在近几年开展了课堂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通过传统文化的内涵精神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来使学生在接受现代知识教育的同时不忘传承经典内涵。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又能够将现有的知识与时代文化和传统文化进行互补共生,以此提升学生在未来发展过程当中关于德育教育缺失的部分。基于此,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教师则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共同应用来开展。
一、传统文化与历史教学的内在联系与现存问题
(一)历史教学是传承中华精神的根基
        学习历史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发展以及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自身情操的重要途径。历史是人类文化传承的结晶,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时获得传统文化所遗留下来的所有精髓,并且也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根据这些精神的引导,开拓自己的未来。对此,在进行历史教育的过程中,其自身的根本目的除了让学生了解到国内外发展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接受传统文化所带来的一些益处,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文化的传承责任感,使学生能够根据这些精神和内涵的引领,在社会当中的一系列活动中,都能遵循并促进这种规律的传承,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稳定的航向。
(二)历史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误区
        在以往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更多的是培养社会对学生的需求,而不是学生对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自然而然就会将教学的内容与学分进行结合统一,这也使得教学的首要目标成为了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不是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教学。所以,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如果不能够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则会一直延续下去,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导致学生的发展受到德育教育的缺失,且无法通过人文历史的教育进行补救。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以活动为主,或为了教学任务而开展教育活动,使其活动形式异常丰富或只有过场,而学生却没有在活动中感悟到知识与素质的联系,更无法体会到传统文化中的内涵与精髓。亦或者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完成知识引申,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只有一知半解。
二、初中历史课堂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充分挖掘历史教材
        在我国的历史教材中,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传统的优秀文化。所以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学,首先就必须充分把握初中历史教材,去深入研究历史教材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书画艺术,从来都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我们的书画艺术经过几千年的流传仍然受到现代人的追捧和热爱,所以教师在初中历史的课堂中可以将我国的国画艺术融入其中。
        例如,在讲授《承上启下的南北朝文化》中,教师可以选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传的书画艺术,向学生介绍东晋时期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作品,还可以介绍东晋顾恺之的优秀书画作品,同时教师还可以穿插一些其他时期的优秀书画作品,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几千年来优秀书画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提高学生对史实的认识
        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平台迅速而直接的搜索自己想要看到的内容,也可以更多的去了解相关历史,但是学生对史实的了解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对于史实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也不能深刻的理解,所以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例如,在《南京大屠杀》一课,为了更好了解南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南京自古以来的名称变化,由此来引导学生对我国的取名文化产生深入的理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查阅书籍或者网站,了解南京自古以来的所有称谓,如“金陵、建业”等,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将学生搜集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明白我国古代地方取名时一种是依据地理位置、特点,一种是根据当朝的统治者的主观想法或相应的历史典故进行取名的,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历史中的取名文化。
(三)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一堂优秀的历史课离不开生活化情景的引入。初中的历史教材内容很丰富,但是学生只有三年的学习时间,所以历史教材中的内容并不能全部将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全部纳入其中,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将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拓宽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课堂中的教学渠道。
        例如,教师在教授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时,教师可以将我国的各种传统节日融入其中,使学生对我国节日的习俗风尚来源有一定的了解,增加对有关人物的敬佩之情。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与节日有关的作品呈现出来,使学生在既定的环境中感受到优秀的历史文学作品的魅力,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节日中所涉及人物爱国情怀。在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了解有关的传统节日故事,比如说在讲解到民间文化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并且向同学们展现自己所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活跃和轻松的气氛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不断挖掘和历史教材有关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熏陶,增加学生的民族情感体验,不仅是新时期初中历史新课改的具体要求,也是促进初学生文化教育的必然趋势。教师通过不断改进初中历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认知,并能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潘巧珍.初中历史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28):115-117.
        [2]魏秀娥.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融合[J].语文课内外,2020,(19):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