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艳凤
黑龙江省富锦市第三中学 156100
摘要: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发展,而其主渠道——团体心理辅导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教师在设计理念和实施操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偏差。鉴于此,本文对如何提高团体辅导课的实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目标
团体心理辅导课的目的是借助团体成员动力促进学生心理全面健康发展。而现在一些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出现严重偏差,如辅导的目标大而全,说教痕迹过重;为了游戏而游戏,追求热闹,活动过程中一片混乱;活动结束谈感悟时学生鸦雀无声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深入教学探索,切实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效性。
一、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要明确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关注学生“病态”的教育,而是关注学生发展的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宗旨的教育。过去,心理健康教育是纳入德育系列的,但并不是说德育包含心理健康教育,德育为社会稳定与发展负责,传授方法是倚重教师的灌输,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调动学生自身的能力,开发自身潜能。所以说,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健康的、正常的学生的心理,心理辅导课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任务是学生潜能的全面开发和心理品质的全面发展,内容是积极心理学, 即人的所有潜能的充分实现与人的不断成长,具体包括积极的情感体验(生活、学习、自我和人际关系),积极的人格塑造(积极的行为能力和潜力等)和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和运用三个方面。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又加入了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内容,帮助同学更好的规划学习,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规划未来。
二、对于辅导目标设计要具体、有针对性
要想上好团体心理辅导课,首先要界定好本节课的目标,目标的切入点要小而实,不但要具有可操作性还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所有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最好能做到每讲一个主题之前都有一个小问卷调查。如调查此阶段人际交往困惑较多时,教师就设计一个“人际交往”的专题,但要选择一个明确的目标切入点,如学会宽容大度、学会如何倾听、学会如何沟通、学会拒绝、克服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师生交往还是亲子交往等,设定目标切忌笼统、贪多,没有深入,流于形式,学生体会感悟不深。
三、对于课堂内部秩序的调控要有法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只有在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才会考虑到归属和爱的需要,进而努力去自我实现。所以要想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深刻的体验和能力的提升,首要的是创造安全信任的课堂氛围。
对教师的态度要求:教师在整节课中要做到充分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真诚的面对学生,和学生一起玩耍,建立和谐的气氛,给予赞许、同感、鼓励的态度,让学生的情绪、行为和感受尽情的表达,对他们流露出的真情做到无条件的接纳。我会告诉学生回答问题重真话,不重有无错话。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感受也会不同,热情的鼓励同学说真话,积极肯定学生,当然对于明显的错误观点教师要委婉的指正,要循循善诱,用一种平等商讨的态度来慢慢的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
在教师的信任鼓励下,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组织能力等得到不断的激发,学生自然就敢说真话,愿意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分享自己感悟。
对学生的要求:朋辈管理,全员参与,彼此信任、鼓励,互助。同学的朋辈群体在年龄、经历、习惯等方面比较相似,之间有着非常多的共同语言,容易产生共鸣。在学生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也不会产生逆反,所以心理活动课上我都会运用朋辈管理。在课上我会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开展活动,每组有各自的名称,还有一名小组长,纪律由小组长负责,这个小组在开学初期建立,会持续一个学期,有明确的加减分规则,由心理辅导员负责记录。讨论、分享时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形式有说有写,小组整合意见以后由一至两名同学代表整个小组发言,这增强了团队归属感,也降低了自我表现的焦虑水平,便于分享自己的信念、态度和价值观。
四、要注重追求学生自我体验感悟
能够教给他人的任何东西相对而言都不重要,并且对行为只有微弱的或没有重要影响,能对行为起到重要影响的唯一学习是自我发现、自我挖掘的学习。想让高中生积极自信地规划自己的人生,简单的说教不会起大大的作用,让他们在活动中去观察、学习、体验,不断的进行自我探索,在活动中找打自己的优势,不断地肯定自我,悦纳自我,进一步想提升自我,自然就会规划自我,积极行动起来。
五、要唤醒学生内在力量,陪伴学生确立人生目标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和激励。教师要让学生见证自身拥有的解决问题力量比提供给学生现成的解决之道更能帮助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避免简单说教和给予行动方案。因为这样做会导致自己枯竭,而且学生可能也不愿接受。相反,让学生从关注自己的问题转变为发现自我资源,进而就会为实现目标积极行动起来。在课程活动过程中要努力唤醒学生积。
六、活动设计为辅导目标服务
在设计一节课之前,教师要明确这节课的辅导目标,整个活动设计是为辅导目标服务的。一般来讲一节课分为热身阶段——探讨感受阶段——感悟提升阶段。热身阶段,教师要运用游戏、音乐、影视、小故事等,营造一种轻松和温暖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情绪,一般时间不要超过三分钟;探讨感受阶段,此阶段大概需要30分钟左右,教师要运用有感染力形式(案例、情景扮演、歌曲、游戏等)将问题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要提出学生熟悉和共同关心的问题,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发表各自的意见,积极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对别人的意见给与反馈,之后教师要通过设问或较为深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发现矛盾和冲突,通过倾听不同意见的争辩结合自己的感悟达到自我认识,反思、成长的目的;结束阶段,有的教师只是简短的总结一下,认为可有可无,其实这是团体心理辅导课的重中之重,一定要由师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可以用写感悟的方式,也可用歌曲、诗歌等营造一种欢欣、激动的氛围,让学生有一种没上够的感觉,这样学生会期待下一节课,而且愿意将本节课所学带到生活中去实践,改变,达到自我成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5.
[2]卢家楣.对情感教学心理研究的思考和探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1).
[3]余国良.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思路和挑战[J].教育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