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3期   作者:茅旭栋 陈崇
[导读] 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成为有机组成部分
        茅旭栋  陈崇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 杭州 310023)
        摘要: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成为有机组成部分,贯穿高校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实现“课程思政”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融合。本文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功能,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并从必要性角度出发,提出了“课程思政”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育人;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高校普遍开展的必修课程,受限于重视程度、师资力量和内容设计等方面的原因,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却远没有发挥。如何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贯穿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过程,使其既能服务于学生人生规划和社会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一个值得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1“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功能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教师要抓住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工作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地位,着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堂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的顶层设计时,要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三大问题作为首位目标,在课堂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更是一种价值引领,“课程思政”的理念强化了课堂教学的思想政治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确保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3-4]。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2.1课程普遍开设,重视程度不足
        绝大部分高校而言,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为通识类课程,课程发展受限,其发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亟待优化;而且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较为薄弱,大多由学工队伍教师组成,理论学习不足和专业化程度不高造成其育人功能受到影响。
2.2课程源于西方,本土化改造不够
        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源于二十世纪的西方,在我国起步较晚,教育理念大多直接引入西方社会的生涯理论,导致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无法较好的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情、社情和民情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理论本土化改造不够,必然会影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未来发展的深度与广度。
2.3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价值引领缺失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理论知识传授和测量工具运用为主,包括自我探索、职业探索和决策行动等方面,这些理论和大多基于在某一个时间点的横断面,缺乏关注其纵向的形成过程,忽略个人成长和环境的影响;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在在了专业教育和职业规划上,却忽视在职业规划中应当具备的就业态度和意识,学生在未来择业和就业过程中容易迷失前进方向。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贯穿“课程思政”理念的必要性
3.1“课程思政”理念引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堂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其目标是为了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侧重于生涯教育和职业发展,其目标是为引导学生全面发现和挖掘自身潜能,激发学生为社会和国家发展贡献,两者的目标存有内在的一致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与实施,以“课程思政”理念为引领,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和就业观,贴近学生需求,将生涯规划教育做到实处[5]。
3.2“课程思政”理念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新时期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措施。从教育内容而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对学生开展的价值引领、职业道德等内容融入教育内容中,能够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就业过程中坚持正确价值取向,努力实现自我发展目标;而从教育载体而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了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目标和内容地改革,推动与提升教学质量[6-7]。
4“课程思政”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
4.1牢固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做好课程顶层设计
        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思政”功能,牢固树立“课程思政”理念是关键,调整和完善课程的顶层设计,不断强化“课程思政”理念。在理论知识传授和测量工具运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思政政治教育的内容,坚持价值引领导向,积极融入职业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精神教育等内容[8],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将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与国家的发展进步相统一。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而行,从而确保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4.2推动整合教学资源,做好教学内容改革
        以现有的理论体系和课程内容为基础,挖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思政元素,将其作为本土化基因融入课程,提高课程内本土化内容的数量和质量[9];强调理论指导实践,整合课程、校友以及社会等元素,将学和行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程的协同作用,例如通过生涯人物访谈等实践活动,把活的现实和活的理论融入教学内容中,打造有温度、有质量的课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从而引导其塑造良好的职业价值观。
4.3加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做好教学方法创新
        为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教师需多用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和小组讨论等强化教育效果,注重教学方法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多样的课堂教学中。如将课程内容进行分组讨论,让每一位同学都可以思考和讨论,在交流过程中取长补短;以现实社会中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践行职业道德和增强职业发展后劲;以赛促学,通过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企业直通车和职场零距离等模拟职场赛事活动,锻炼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场意识。
5.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设计符合自身的职业生涯整体规划和实现路径,而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通过有效的引导和疏通,既能提升职业生涯教育效果,也能将社会道德内化于学生的个人思想道德行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应当深化“课程思政”理念,做好课程顶层设计,推动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加强自身的思政意识和思政能力,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10-14.
        [3]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1).
        [4]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05):60-64.
        作者简介:茅旭栋(1993.05-),男,汉族,浙江慈溪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
        项目来源:2020年浙江工业大学人文社科课题(学工专项)“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