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核心素养下初中生家国情怀意识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3期   作者:宁伟伟
[导读] 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架之一
        宁伟伟
        平顶山市第三中学   467000
        摘要: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架之一,其对于学生国家、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培育、民族自尊心的塑造、爱国意识的形成,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与积极作用。以核心素养为载体,渗透对初中学生家国情怀意识的培育,既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性,又顺应新课程育人倾向。而初中历史涉及的内容又比较庞杂,其涵盖了中外古代、近代、现代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又包含着对于学生历史辩证观的培养,具有特别丰富的内涵与宽泛的外延。因此,教师在落实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时,应以学生实际与具体知识为载体,将家国情怀意识培养渗透至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塑造的方方面面,并通过对媒介素材的引入、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途径的创新,使诸多典型性、代表性历史事件得以近距离呈现于学生认知视域,让学生在感知、体味、探究历史中获得认知迁移,逐步提升家国情怀意识。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初中生;家国情怀意识;培养
        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领域,其在特质上相互渗透、彼此融合、紧密关联。而具备基本的家国情怀意识,又是初中历史教学与核心素养的主要育人目标之一。而家国情怀又涵盖了国家归属感与核心价值观,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又可以塑造学生的高尚道德品质,其深度体现于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的各个层面,对学生正确思想认识形成、积极人生态度培育、未来发展定位确立都有着重要意义。就个人角度而言,家国情怀意识可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社会与国家中的角色与价值,进而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发挥自身价值,为国家发展做出最大贡献。就家庭绝对而言,其有助于良好家风的建设,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美满,融洽亲子关系。就民族层面而言,其可以提升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实现对于学生爱国主义意识的弘扬与传承。因此,针对初中历史的育人目标与教学要求,教师应加强对历史核心素养下学生家国情怀意识的培养,设计出多元、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历史真正融入学生心灵深处,帮助学生在深度学习与积极探究中领悟历史之于自身发展的作用与价值,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塑造,家国情怀意识培育而奠基铺路。
        一、以网络资源为依托,构建和谐教学情境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以网络技术、资源、工具为载体,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指导,实现对核心素养下学生家国情怀意识的培养,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很多历史事件的发生,距今都比较久远,如果单纯借助教师的直接讲解与强制灌输,势必难以引入学生重视,教学效果自然不够理想。对此,教师可以以网络资源为依托,将一些典型的历史事件以图画、视频等影像资料予以呈现,帮助学生在丰富且深入的认知体验中开展历史学习,深入了解祖国的历史与文化,于内心深处萌生对国家的崇敬感与自豪感,增强其历史认同感。同时,随着学生认知、体验的深刻,其家国情怀意识自会于潜移默化中得到充分塑造。而且,网络资源辅助下的和谐教学情境构建,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增长知识的过程中站在自身视角就不同历史事件展开分析,为学生家国情怀意识的培育奠定了基础。例如,在开展“秦统一六国”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引入纪录片《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相关史料剪辑,让学生充分认识我国第一个大统一王朝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价值以及秦始皇的巨大贡献,获得历史认同感的增强。既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实现了对学生家国情怀意识的培育。


        二、以学生主体为引领,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开展,必须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为导向,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究、实践、感知、体味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讨、深度参与中获得认知迁移。因此,教师在落实家国情怀意识塑造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需要,使教学活动的设计、构建、组织与学生认知现状相契合,以带动学生在最为贴近自身“最近发现区”的认知领域内学历史、用历史,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解析,逐步增强自身家国情怀意识。而且,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与反映,教师也需要多关注、多了解,以及时调整教学侧重点,引导学生在合作互助、彼此协作中交流其认识、想法,在思想共鸣与情感交融中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例如,在开展与“宋朝文化”有关的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文天祥”“陆秀夫”等伟大历史人物为辅助,组织学生探讨宋朝的“士大夫”阶层在表达对于国家情感方面的行为、表现、认识,深入理解“先天性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情怀的内涵,形成更为完备的请过情怀意识。
        三、以教材素材为辅助,拓宽学生认知视域
        现行初中历史教材,在编排、选材上更为严谨、深入,其对于学生家国情怀意识的培育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就具体内容而言,依然比较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对此,教师应该以教材为基础,加强对各类教学素材的整合、借用、重构,多选用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课外历史元素,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与历史的衔接中找到学习的切入点,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全面塑造家国情怀意识。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将语文、地理、化学等学科与历史结合起来,从不同层面、用不同知识来解释某一历史事件的现实意义,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意识的培养与课堂教学路径的拓展。例如,在“远古的传说”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神农尝百草”“皇帝蚩尤之战”等历史故事引入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了解远古人类朴素且真挚的情怀,促进学生家国情怀意识的培养。
        四、结论
        总之,对于依然处于认知转折期、迁移期、过渡期蜕变期的初中学生而言,家国情怀意识的培养,既符合其认知特性,又满足其发展需要,且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积极人生态度、高尚社会理想、健全思想认识的形成有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家国情怀意识的内涵比较丰富,且相对抽象,以致教师在落实培养指导时,则必须以学生认知实际为基础,科学选用一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历史事件与教学素材作为辅助,让学生在鲜活、生动、具体、真实的直观感知中领悟家国情怀意识的内涵,并将其迁移至自身认知发展的各个层面,获得家国情怀意识的深度塑造,逐步提升对于国家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全面丰富自身爱国情感与思想认识,并将家国情怀践行至具体行为表现领域,促进自身认知迁移,推动思想意识蜕变。
        参考文献:
        [1]陈益.先天下之忧  融家国情于一处——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的培养[J].青年与社会,2019(28):265-266.
        [2]李小燕.历史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生的家国情怀培养探究[J].长江丛刊,2019(27):144+146.
        [3]桑宽亮.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探究[J].考试周刊,2019(63):155.
        [4]曹勇.初中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探析——以《新文化运动》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9(05):1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