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菊英
浙江省绍兴市陶堰街道中心小学 浙江 绍兴 312036
摘要: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勾勒了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并提出建成文化、教育、人才强国的蓝图。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指出当前教育的根本任务即为落实立德树人机制,在优化学生培养活动中,立德树人作为新时期的教育方向,也是教育理论的主要突破。在小学生培养过程中通过深化立德树人机制,把握立德树人内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探寻有效实施的途径时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探寻立德树人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小学教育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作为教育的执行者同时承担着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等多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学生在未来发展中的一个主要方面,教师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价值,做好引领和突破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思想均衡发展。
一、立德树人的价值分析
我国的教育事业是培养人的事业,是培养人才的事业,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事业,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更需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保证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进行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立德树人体现了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并能够实现“成才”与“成人”的融合。以立德树人作为基础,在开展教育活动中能够做到创新活动,并从根本上实现创新目标[1]。
第二、优化实施活动。将德育、智育、美育、体育与劳动教育全面融合,并改善由于应试考试带来的压力,在应试考试的基础上提升对于德育价值的认知,从而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通过推进立德树人,在应对社会竞争以及发展需求的同时,做好创新培养。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通过转向综合素质培养并能够有效实施立德树人的精神内涵,在探索路径的基础上形成远大的家国情怀。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落实小学教育立德树人的路径研究
1、以立德树人作为引领,心有榜样
通过突破传统应试模式,并将德智体美劳融为一体,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在做好小学生知识培养的同时,丰富内容完善指标,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开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活动,心有榜样学习英雄人物。五年级有一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讲述的是关于五壮士的英雄事迹,通过狼牙山五壮士舍生取义、为国牺牲的精神教育学生应该热爱祖国,无形之中德育教育深深地刻在了学生心中。
2、挖掘社会主义价值观内涵,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
通过开展德育课程、实施综合德育实施路径、创新德育机制形成情感认知,在全过程、全环节融入的同时推进学生成长。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思政政治教育作为关键点,主要目的是在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中抵制腐朽思想,在树立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我党的主要指导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也以马克思主义为前提。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挖掘民族精神并认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在做好学校文明栏宣传的同时培养爱国情感、民族自信。
通过多阅读做好品鉴工作,在品读文章语言的同时挖掘德育思想、渗透情感。学校领导层应制定目标,以素质教育为大前提做好带头工作。在教学工作中融入德育教育,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加强情感拓展及探究工作,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德育教育的培养过程中,以学科教学为基础做好探究活动。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民族情感迸发爱国情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应以小组形式为主做好计划研究。通过收集资料,拓展课外活动在此过程中选择眼睑学时。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改变学生的单一知识观并挖掘爱国精神,培养综合思维。在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明辨是非,并以核心价值观内涵为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教学效果。以价值观作为基础,做好方式方法的研究并加强渗透。在使用多层次教学法的同时完善目标及效果,迸发情感,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3]。在发挥学校主体作用的同时,提升具体效果。
3、制定清晰的德育体系,言传身教
在德育评价导向作用的基础上,发挥德育评价机制的作用,采用学生评价以及教师互评,从而做到德育与日常学习挂钩。在全方面动态发展的同时,推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时刻检查自身的行为,严于律己,约束自己的言谈举止。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方向,积极贯彻、落实并践行,树立光辉榜样。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应注意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并做好自己的工作,按时到岗,不早退,举止文明。做好教学工作,在班级工作中公平、公正,建立科学规范的班级制度。在学生教育工作中,应约束学生让他们友善待人。在教学中以热爱祖国为大前提,保持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还原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德育教育要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融入社会生活感知、领悟,在教师的榜样指引下,学生会慢慢受到教师的熏陶,进而形成良好的核心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确保班级德育体系清晰之外,加强自身的行为检查做到言传身教。
4、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理想信念,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在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为增强文化自信应后值于爱国主义情怀,并增强品德修养,以五育为统领。在小学教育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导领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并增强综合素质。在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基础上敢于面对困难,以中国梦为引领,以劳动托起中国梦。在探求过程中主要以立德树人机制为主体,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适应时代语言要求为目标。
结束语
当期阶段学校的责任不仅是传递理论文化,更重要的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拥有健全人格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基本条件,而学校在一个人建立优良品德修养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所以学校顺应教育部的要求将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映光. 重视根本问题 围绕中心环节 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立德树人[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39-42.
[2]魏献策. 小学教育管理文化建设的原则与策略[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12):153-154.
[3]林宇. 教育信息化下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34(05):42-46.
[4]刘鹏. 谈素质教育视角下“立德树人”的贯彻落实——以西安市远东第一小学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2015,1(04):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