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策略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3期   作者:刘丹
[导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刘丹
        天津市河北区第一幼儿园 天津市 300010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3至6岁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所谓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从小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前及未来教育的需要,也是人的发展的需要。
        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观念落后。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3.知行脱节造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盲区。
        4.忽视幼儿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维护。       
        5.家园教育的不同步性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三、提高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素质
        幼儿心理呈现出的复杂现象,有健康纯洁的,也有不良不端正的。如何才能发现幼儿这些心理现象,并对其健康加以激励,对其不良的加以矫治呢?首要条件就是教师要懂心理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知识,蒙台梭利曾说过:要教育幼儿就要了解幼儿,幼教工作者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应该努力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并将所学心理知识积极运用到幼教工作中。同时,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幼儿心理知识,而且教师本人也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因为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感染性,加之幼儿心理发展又有易感染性,他们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在老师和幼儿相互交往过程中,如果老师心理失常或心理不健康,那么就会在有意无意中把一些不健康因素传染给幼儿,进而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做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完善自己,自觉抵制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保持一份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率。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
        我们强调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但不是要求教师对幼儿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不担会增加教师的负担,而且让幼儿教师在无任何专业培训的情况下担任此项工作会适得其反。因此,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去,使其融入到幼儿园日常教育的有机体之中,以自然而然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要为幼儿们营造一个温暖、安全、信任、互助的情感氛围,使幼儿找到培养积极情绪途径。而良好的气氛它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它能对幼儿身心健康产生感染和熏陶。尤其是孩子们,他们的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感染性,创设丰富多彩的环境氛围可熏陶幼儿美好情感的追求。例如:在幼儿园里我们将环境布置地多姿多彩别具一格,使幼儿一进园就有愉快的心情。走廊上布满每个幼儿自己制作的画;墙壁上描绘着各种小动物;哈哈镜的神奇变化;早上愉快的音乐等。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亲身感染快乐,保持快乐的情绪,开始一天快乐的生活。
        2.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善于在一日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幼儿一日活动过程中,要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以鼓励为主,多说说:“你真棒”、“我相信你能行”或以微笑来肯定、鼓励幼儿。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和接纳感。千万不要以“笨死了”、“你怎么干什么都不行啊?”等语言来否定幼儿。否则孩子在负面影响下,情绪会变的消极。同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如在语言教学活动中,通过故事、儿歌,使幼儿明辨是非善恶,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尊敬等良好的情感素质,在健康、社会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美工、音乐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自我约束,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等等,当然,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其手段是多种多样,我们可以把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中内在、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游戏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我们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每天的一日活动中,并做到持之以恒,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承担着对孩子的情感、性格、意志等心理品质培养的任务。幼儿园要注重家园共育,要经常与家长沟通,共同确定养育内容,保持教养的一致性,从而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幼儿园也要利用多种形式对家长加强心理健康系统知识的培训,普及幼儿的心理健康知识,保证幼儿行为的一致性和延续性,从而有效促进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家长们则要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积极地、正面地为孩子树立榜样,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学会正确认识事物,配合幼儿教师让孩子以平静的情绪对待
生活中的矛盾,让孩子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积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注重劳逸结合有益身心健康,如若有心理疾病,家园合作积极及时给予诊治。
        可以通过家长会、半日开放活动、家园共育栏、家长学校讲座等,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心理常识,掌握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径,以便采取有利的措施,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工作,真正达到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幼儿培养成为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是我们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从幼儿细微的心理表现入手,引导幼儿行为,疏导幼儿心理,让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并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为祖国培养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彭志毅.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J].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03期
        [2]叶水湖.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0(01)
        [3]刘嫄嫄.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探析[J]. 学园. 2014(25)
        [4]徐秀玲.浅议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2007(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