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高中生的六大数学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3期   作者:吕玉俊
[导读] 在高中数学教学发展过程中,教学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传统的以考试为目标转变为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吕玉俊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第一中学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发展过程中,教学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传统的以考试为目标转变为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当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已经成为高中数学教学不断深化发展的教学形式,而且教师更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开始向素质教育进行转变。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材开始遵循素质化理念,在素质教育的号召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 高中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
        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指出在教育过程中,要致力学生以后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品质和重要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是从学生长远的发展角度出发而提出来的概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当成重要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仅能够掌握当下的数学知识,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品质,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关键能力,而这就是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来自主学习,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思考、学习、动手操作和探究的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主动建构中,在这个过程中对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并且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掌握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在互联网+时代,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来改善教学过程和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思维和空间,以此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3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育价值
        3.1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由计算元素、推理元素、测量元素、建模元素、统计元素等多种元素组成的。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和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为例,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会按照数学思维方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3.2 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
        数学价值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数学知识进行想象,根据想象的内容进行计算和推理,并将计算和推理的结果进行归纳,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3.3 促进高中数学实践教学发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以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可以为高中数学实践教学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一方面,教师要调整数学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加愿意学习数学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便实现数学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共同发展。


4 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措施
        4.1 重视数学文化对学生的浸润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要通过涉猎数学文化内容了解数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与人文价值.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尽可能结合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在数学与人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与史实,让学生认识数学的规律与作用,体会数学的精神与思想.但数学史料或材料不等于数学文化.何谓“数学文化”?不同的哲学家、数学家或数学教育学家的看法不尽相同,目前还没有确定的定义.通俗地讲,数学的历史、具体内容或结论是科学知识或哲学知识,而要回答“为什么研究、有什么用、怎样研究”这几个问题就隐含了数学的文化内涵.这些问题的答案蕴含了数学的价值、思想与方法,也是教师进行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需回答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及相应的数学思想,需从数学史中挖掘知识的背景和数学本质,而不仅仅是介绍数学史料。
        4.2 利用数学教材的科学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主要通过高中教材的内容呈现出来,利用高中教材科学性的特点,使学生学到更多知识的同时,也能在情感上得到很好的体验,有利于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独有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数学教材编写时更加注重科学性。例如,数学教材中“平面向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数学教材的科学性,学生需要对向量的概念、表示、线性运算、坐标表示、数量积、实际应用进行连贯的学习,利用这种编排模式可以将学习内容相互联系起来,避免出现知识链断层的现象,更好地体现了数学教材的科学性,使学生对这一内容进行更好的归纳、整理和吸收。在提升教学内容准确性和精确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4.3 转换教学
        具体而言,教学老师可以在教学之前一天,明确告诉学生下一节课将会通过转换教学的方式教学,要让学生自己做好课前自主学习工作。在次日,教学老师即可任意挑选学生上台讲课,而自己则坐在学生的位置听课。这里需要注意,教学老师不要在学生讲课的过程中随意走动,也不要站在最后,这样会给学生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进而影响学生的讲课效果。同时,教学老师也不要在学生讲课的过程中打断学生,即使学生所讲述的内容存在错误,教学老师也不要出言阻止或者反对,而是记录下来,等到学生讲课结束之后再进行说明。但是,教学老师可以允许坐在讲台下的其他学生提出疑问,进而引发学生的一起讨论。教学老师则注意倾听学生在讨论时的不同观点,进而了解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存在的不同疑惑。针对于探讨不出结果的问题,教学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中止讨论,以免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在学生讲课结束之后,教学老师要对学生的讲课过程以及讲课内容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学生的讲课表现、讲课语速、讲课逻辑等,而后再针对学生讲课中的知识内容问题进行阐述,以免误导学生。此外,在开展转换教学时,教学老师不能仅让一名学生上台讲课,而是需要邀请不同的学生上台讲课,这样既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讲课欲望,提升不同学生的讲课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同时也是为了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所以教学老师可以限定学生们的讲课时间,划分学生们的讲课内容,这样也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充实性,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们的整体学习能力。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既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建明.高中生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家长,2019(33):31+33.
        [2] 高劲松.高中数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33):19-20.
        [3] 秦双红.探索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有效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2):86.
        [4] 于亚男.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88.
        [5] 蔡开顺.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探究[J].新教育,2019(32):6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