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辉
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信诚木棉小学 510990
【摘要】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者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增加英语知识,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随着英语教育的发展,众多教授如程晓堂、鲁子问等指出了当前英语教育已从“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向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素养: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的观点。在本文中,笔者将基于英语学科素养的理念探讨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
【关键词】英语学科素养;语篇教学;有效策略
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者语言输入的手段,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增加英语知识,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通过英语语篇的阅读,学生能从中获得知识、了解客观事物、发展思维和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小学生形成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关键环节,强化阅读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成长。因此,英语教师要重视小学英语的阅读教学,将小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培养贯穿于英语教学中,探索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本文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语篇阅读教学,其在“素养”的层面上重新定义阅读教学,对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目前的阅读课堂教学理念和实际操作情况来看,我觉得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现象。
一、小学生英语阅读教学缺失核心素养
1. 教学内容偏离核心素养
在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方面,没有相应的教育政策或要求来做指引,英语教师很少去实践,没有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只是进行词汇、语法等文法教学;单纯训练阅读技能,忽视语篇所蕴含的文化及意图等,纯粹将阅读材料当作语言知识的载体,学生未能真正去阅读、体会与品味,限制了学生用英语表达的语言能力的发展。
2. 教学方法偏离核心素养
教师在进行文本教学时,教师没有理解好阅读教学的重点,教与学的过程缺失,过分强调语法知识的讲解,为充分思考语篇所蕴含的意义及承载的信息。导至学生没有形成英语阅读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喜欢逐字逐句翻译,不懂得按意群阅读,有效的阅读策略缺失。导致在阅读中学生遇到诸多障碍,继而对英语阅读“望而生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形成及发展。
3. 教学环境偏离核心素养
目前,我区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英语课外读本可选择范围小,且中英文对照较多,甚至都是纯中文的读物居多,纯英文版本的课外读物少见。另外从家庭、个人、学校及社会都只是关心小孩的英语成绩,没有意识到英语阅读对学习者的重要性。目前,小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没有得到社会、甚至是家长的重视,英语阅读的氛围不足,更没有阅读的保障机制,小学生的英语阅读需求和现状长期得不到改善。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要体现学科素养
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指对阅读材料或文本的理解、运用和反思的程度,其目的主要促使个人具有的参与社会活动能力,涉猎更多的英语知识,是培养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基于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构建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需要课内、课外配合并互相促进。
(一)立足核心素养,建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语篇是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的重要材料,是学生语言信息输入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听、说、读、看、写的学习能力素养的主要途径。教科版小学英语教材作为广州市地区使用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其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等素养为宗旨,突出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高年段教材Let’s read, Story time板块中丰富了语篇素材。教材文本是最好的阅读材料,教师要整体把握语篇的内容、功能,开展扎实的课堂教学,建构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设计有效的分层阅读任务,通过“感知一理解一应用”来增长学生的语言知识,发展阅读能力,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1.Pre-reading:嫁接阅读前知,培养学习能力。
小学英语高年段英语课本(科教版),增编了较多的小学生喜闻乐见语篇,包括故事、寓言等在内的短文。如教学六年级下册Unit2 Waiting for another hare,这是一个经典的故事。。在Pre-reading环节,我会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看教材配图的情境让学生开发想象力,预测语篇的内容,捕获有用的信息,使学生学会关注文本的内容而非语言形式。建构一个完整的阅读体系,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语言知识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听、说、读、看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
2.While-reading:引领阅读任务,提升思维品格。
教师在完成Pre-reading的各项学习活动后,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不同的语篇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具备一定阅读技能、深入了解文本内涵。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Unit4 We can save the animals中,教师可创设回答问题的任务引导学生逐步学习文本:先是提出整体感知,理解大意的问题,What may soon happen to many animals in danger? Why are many animals’ home disappearing? What things are often made from animals in danger? 然后提出细节问题,突破重难点,What can people do to help these animals? How can we save the animals in danger? 通过追问让学生学会阅读文本,懂得分析、解决问题。其实在解决问题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通过各种阅读任务的引领,学生逐渐学会对文本的内容、寓意及结构进行分析,最关键的是学生能够从所阅读的各种文本中建构意义,提高英语阅读素养。
3.Post-reading:实现阅读内化,形成文化意识。
阅读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情感态度,促进人格的发育和成长,具备一定的文化意识。因此,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需要实现阅读的内化,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这样才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通过合理地引导和教育,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同时,更进一步地从阅读材料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打下基础。如在六年级下册Unit4 We can save the animals阅读教学中,在学生了解文本内容后,教师应根据话题适时进行情感的教育,Do you know any other animals in danger? Why are they in danger? How can we save them? 引导学生进行个人展示或小组交流学习。 最后我向学生提出制作一份关于保护动物的Poster。Poster创作任务,是英语阅读效果的反馈,是语言的有效输出,同时也是体现学生在阅读后的情感表现。
(二) 创建英语阅读环境,凸显学科素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教师积极利用音像资源、报刊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丰富、真实的语言学习和体验的机会,让学生以不同形式来学习真实、鲜活、实用的英语,直接体验语言及运用语言。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第一课堂,但有限的课堂教学从英语学习时间、空间、资源等方面渐渐的满足不了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第二课堂”以学习英语语言为突破,了解英语文化为目的,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的学习途径。
1.开发隐性课程,营造英语阅读氛围
“通过整个学校的环境、气氛、风气施加给学生影响,起到教育作用的课程,它的特点是利用周围环境中各个方面的教育因素去影响学生”这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刘佛年指出“隐性课程”。英语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外语课程,英语的语言环境是学习者所要面对的窘境、因此营造阅读氛围是英语阅读素养养成不可或缺的条件。如我校充分利用阅览室、雅致书吧、课室图书角等场所营造英语阅读氛围,设立儿童英文读物的阅读阵地。近年来,我校充分利用与香港的姊妹学校的有利条件,引入大量的原版英文儿童文学读物,并按主题和阅读难易程度分类摆放,提供给各年段和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借阅,发挥氛围熏陶、环境育人的“隐性课程”功能。
2. 探索适读资源,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习策略二级目标中提出,要“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对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来说,学生可选择的阅读材料有英语绘本故事和中英文对照读物,有各类的英语报纸、趣味杂志,网络阅读的流行也为学生的英语阅读提供了宽泛的材料,学生还可以利用英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来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和内容,不断地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在选用阅读材料或书籍时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水平,要有合适的生词量,不宜有过多超脱学习年段的语句和语法现象,要激发和保持学生阅读兴趣,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通过精读原汁原味的英语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建立英语思维结构。
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形成并不是一两天能达到的,它的形成过程一定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的英语学习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不能长期的被动地实践,更应成为一种文化自觉,成为学生的一种内需。当英语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学科素养也会因此而生长、只有这样长期不懈地养成英语阅读素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才能在小学阶段得以真正实现,也是英语阅读教学的理性寻绎。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处,2011
[2] 程晓堂,赵思奇.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J]. 课程·教材·教法,2016(5):79—86.
[3] 张未,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阅读教学的理性寻绎 [J]. 小学教学研究, 2016(5):52—54.
[4] 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 [J] 英语教师,2015(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