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材环境下道德与法治学科案例选择的探索与实践——以八年级上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例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3期   作者:曾灵销
[导读] 2019年3月,省教育厅发文要求教师研究和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方法
        曾灵销
        广东省河源市第一中学  广东省河源市   517000


        摘要:2019年3月,省教育厅发文要求教师研究和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方法。案例教学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广泛且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字教材环境下道德与法治学科在进行案例选择时首先要注意教学案例的可二次选择性,其次应选择相对典型的案例,最后案例设计要适当“留白”。
        关键词:数字教材  道德与法治  案例选择  探索与实践
一、问题提出
        2019年3月,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印发国家课程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全覆盖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带来的挑战,研究和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方法[1]。
        一年多来,全省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数字教材推广活动,数字教材融入日常教学将是大势所趋。与纸质教材相比,数字教材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关联性等独特优势。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运用广泛且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在数字教材环境下,道德与法治学科如何结合数字教材的优势选择好相应的教学案例也成为每一个思政教师所面临的难题。
二、数字教材环境下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案例应具有二次选择性
        广东省教育厅推广的粤教翔云数字教材是集媒体性、关联性、共享性等特性于一身的、系统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推广数字教材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从课程内容上来看,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这也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案例教学越来越融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主要原因。甚至于,在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编排上,编者也特别注重课本的案例教学,设置了许多教学案例。然而,无论是教材自带的教学案例抑或是数字教材额外提供的教学案例对于数字教材环境下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而言是不够的。要实现数字教材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的目标,还要实现教学案例的可二次选择性。
        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例,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在第一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理解创新的重要,感受劳动、实干的价值与意义,树立尊重劳动的意识,发扬实干精神,明确自己的历史重任。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设置了必选案例和选用案例两大类别的教学案例。其中,必选案例为“寻找身边最美的劳动者”、“高铁焊接大师李万君”两个,选用案例为“劳动成就今天”、“如此教育”、“港珠粤大桥”“中国的飞天之路”等四个。相对于四十分钟课堂而言,六个教学案例肯定是超过实际所需的。然而在数字教材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有了更多的主动性和选择性,同学之间也具备了协作学习的硬件。更多的教学案例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具有二次选择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数字教材环境下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应选择相对典型的案例
        “数字教材”指的是“集合了教科书、音声、静物画、动画和影片等多种表达方式 (多媒体) 的信息形态的教材”[3]。可以说,数字教材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数字教材也不能网络而独立存在。这就注定数字教材可以使用无限的网络资料。然而初中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案例分析能力,但是其社会经验缺乏,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基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当选择典型性的案例。
        数字教材环境下道德与法治学科案例教学要把握好一个“度”,即可二次选择的教学案例并不追求数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要选择典型性、代表性、真实性的案例。否则,学生就容易陷入汪洋的案例中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教学案例及问题设置难易要适度:假如设置的内容太难,则学生会感觉难以理解,这便会削弱参与的热情,甚至使学生在内心里产生一定的挫败感。反之,如果内容太容易,又会让学生感觉缺乏挑战性,而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内容时,要从学生的知识面、感兴趣的事物及分析判断能力等特点出发,选择选择典型性、代表性、真实性的案例。
        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例,为了实现“明确劳动者的优秀品质”的知识目标,我选择了“寻找身边最美的劳动者”这一教学案例。通过让学生在数字教材环境下协作寻找最美劳动者,进而发现劳动的美,明确劳动者的优质品质。通过这一个典型的教学案例,即可以实现知识性的教学目标,还可以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
四、数字教材环境下道德与法治学科案例设计要适当“留白”
        基于数字教材资源丰富的特点,道德与法治学科在进行案例设计时要适当“留白”。“留白”可以理解为通过教学案例把一部分教学内容留给学生自己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学案例把一部分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讲,给予学生思考、讨论、表达的空间;通过教学案例把一部分既定结论还给学生想,促进知识的生成。教学中实施的“留白”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为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留下独向体验的空间[4]。
        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进行案例选择和设计时就需要进行“留白”,这样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例,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字教材的优势,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我对课本的一些知识点进行了适当的“留白”。通过必选案例“高铁焊接大师李万君”及选用案例“港珠粤大桥”来促进学生理解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都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正是无数劳动者兢兢业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成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数字教材环境下,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好地生成互动,与传统教材相比数字化教材具有更加自由的优势。合理地选择教学案例必定能够让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更加出彩,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高艳玲,周舜莹,邱仲军.基于数字教材的主题探究教学——以“车轮做成圆形的数学道理”为例[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08):63-66.
        [2]钟沂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整合案例教学的实践探究[J].中学课程资源,2020(06):12-13.
基金信息: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2020年度教育信息化应用融合创新课题“数字教材环境下道德与法治学科协作学习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JX07104)的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