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3期   作者:戴爱英
[导读] 要培养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
        戴爱英
        福建省莆田华侨中学 福建 莆田 351115
        摘要:要培养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有序的训练,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思维品质得到提升。
        关键词:培养提升;口语交际;思维品质;策略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中生的口头表达与交流的要求是:“能凭借语感和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与交流。”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7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虽然都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但就心理本质和表达对象来说,它们是各具特点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往往需要交替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者缺一不可。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口语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一次成功的经济洽谈,可以使陷入困境的企业重新获得生机;一次精彩的外交谈判,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口才”已然成为一个人生活和事业优劣成败的重要因素。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在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今天,培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理应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重读写能力培养、轻听说能力培养的现象。不少教师思想上不够重视,涉世不深的高中生更意识不到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求知的欲望首先来自对知识力量的深刻了解,来自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言而喻,口语表达内容及能力可以展示一个人的学识修养、道德情感及人格心理状态。流畅自然、严谨优美的口语表达往往能体现一个人良好的综合素质。学生只有了解了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作用,思想上才能引起重视并付诸行动。所以,笔者在高一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语文课上,除了强调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外,还结合新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大讲口语交际能力与学好语文、学好其他学科乃至将来干好各行各业的密切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以激发学生“说好话”的兴趣。使学生一开始就高度重视自己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更应该转变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坚定地树立起为了学生终身需要的教育思想。基于这种认识,笔者从社会需要和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学实践中特别关注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力求通过严格有序的训练,使学生能够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与交流。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分阶段进行训练,颇有见效。
        第一阶段:课前“蛙声一片”,课后自说自练。在公共场合的说话,大多数同学暴露了胆怯自卑的心理,出现口语表达与体态语言混乱等问题,这给起始阶段的训练带来了困难,而自言自语训练则能很好地克服胆怯心理。鉴于自言自语的这些心理优势,笔者在训练的起始阶段采用了这种自言自语的训练方式,即利用早读课最后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说话,说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不必上讲台也不必站起来,唯一的要求就是要用普通话说。开始几天老师要极力鼓动,以激起学生的说话欲望,等学生有了热情,各自或对天花板、或对地板大声地说起来,互不干扰,真可谓“蛙声一片”,众生忘乎所以。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说自练,或在室内对着镜子练,或到空旷的野外对着蓝天大地练。

这种自言自语的训练方式颇受学生欢迎,练多了,说多了,胆量大了,口语表达能力自然也提高了,这就为上讲台即兴演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课前三分钟演讲,周而复始轮流。
        自言自语训练只能作为一个过渡,学生最终是要回归公众场合的交流。在几个星期的自言自语训练之后,学生难开的口开了,课堂上个个跃跃欲试。在条件成熟时,教师开始引导学生进入上讲台演讲阶段。具体做法是老师讲课前让一至两位同学上讲台演讲,说的内容自定,形式不拘一格,或讲述故事,或点评时事,只要内容健康,富有正能量,爱讲什么就讲什么。按座号轮流,每天一两位同学,每次脱稿演讲三分钟左右,教师用一两分钟时间作简要的点评。这样周而复始地轮流坚持下来,学生在轻松、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思想,这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大大调动了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还无形中锻炼了的思维。
        第三阶段:展示个性特征,提升思维品质。
        教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的“说话”氛围,整个课堂也就活了起来,学生不仅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而且有时还会对同学的回答进行反驳,对老师的说法质疑问难。学生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又进一步锻炼了“说话”能力。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有时甚至可以“退居二线”,把讲台慷慨地让出来,让学生做一个课堂“组织者”,使学生更有责任感和成就感。高中生正处于叛逆心理旺盛时期,他们敢于挑战权威,表现自我存在感,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心理,有意在课堂上设置“圈套”, 使学生有质疑的机会,让他们独立思考,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教学重难点。比如,在教《鸿门宴》时,为了全面分析项羽、刘邦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笔者这样设疑:项羽、刘邦这两个人物,你更喜欢哪一个?理由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学生的答案是更喜欢项羽,喜欢项羽的率直磊落,而不喜欢刘邦的狡诈多端,而就有一位同学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说他更喜欢刘邦,理由是从某个角度来说,要干一番事业就要具备刘邦的机变敏捷、能屈能伸。于是同学们便与之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他一个人“舌战群儒”,勇敢地应战,而其他同学群情“激愤”,争相批驳其“谬论”,教师这样设疑有效地诱发学生“说”的欲望,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同学们思维活跃,观点犀利,材料充分,辩论有个性和风度,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样的课堂辩论不仅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思维品质也得到提升。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坚定地树立起为了学生终身需要的教育理念,通过各种活动,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说话”氛围,以激发学生“说”的欲望,让他们由“欲说”到“乐说”,最终达到“善说”。相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新时代学生一定能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看到未来的接班人“能说会道”, 我们为师者何乐而不为呢?笔者愿与有志于此道的同仁竭诚合作,进一步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训练策略。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3]王宁《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特质》《中学语文教学》2016年第1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