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春菊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金城江区实验小学,广西河池547000
摘要:语言是表达心中所想以及眼睛所见的重要工具,打磨语言,关注语言的组织和运用,这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强调的内容。基于现阶段的教学实践做分析可知,为了使学生的语言运用更具水准,在实践中需要强调语言内化,文章基于语言内化工作开展讨论,旨在指导实践。
关键词:语言;内化;阅读
当今孩子的语言贫乏得可怜。面对喜讯,他们只会举臂三呼“耶”,写出的文章要么拖沓冗长、辞不达意,要么干巴无味,满纸白话。雷同的遣词造句更是比比皆是。不少孩子对于语言根本谈不上积累,原因在于缺少在运用中巩固积累的内化迁移环节。尽管学生读了不少课文,但这些文章没有在学生头脑中扎根,当他们运用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时,所读过的语言与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好似远离了他们,留在他们头脑中的依然是那些可怜的、干巴巴的词句。
语言的内化是对语言文字日积月累的好办法,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效地内化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独立阅读——语言内化的基石
阅读过程是一种“对话"过程,是阅读中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是心灵和思想的交流碰撞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互动的过程,是获取知识、交流信息、发现创造的过程。这种对话方式与接受性学习的区别就在于,它更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阅读时的自主和独立,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要有自己个性化的感受和体验,这样才能发现文本的意义并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意义。
不同的学生因原有知识水平、生活体验和感受能力的不同,对文本的语言内涵和形象刻画等产生不同的理解,文本自然就会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不尽相同的印记。要想让学生独立阅读,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
二、品读感悟——语言内化的路径
语文教学若只注重理性分析而忽略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就会让学生的感觉变得迟钝,语文学习就变成了失去情趣的单调的重复。无论什么样的文字,只有反复吟诵,细心品味,才能心领神会、烂熟于心,并在雷要用到的时候信手拈来。南怀瑾说过:“什么叫读书?‘读'书是用嘴巴念的。从幼小记下来的东西,越到后来越有用,不用思考脑子里就出来了。”少时“记功"好的学生,语文水平白然不低,并且,越是长大就越能体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不过,我们并不赞成旧时的“死记硬背”,而提倡在教师巧妙的指引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读成诵,还能在记忆的同时享受到这品读记忆的过程。
三、学会思考——语言内化的核心
内化作为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如果不经过思考将无法实现,可以说,思考是语言内化的核心。
一位教师在执教《江雪》的时候,有位学生说了这么句话:“这么冷的天,鱼怎么可能上钩,钓鱼的老头太傻了!”随即引起其他学生的哄堂大笑,?教师则瞪了那个说话的学生一眼,没有理睬他,而是继续自己的讲解。
同样的话题,让我们来看看特级教师孙双金是如何处理的。一位学生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坐在船上真的是为了钓鱼吗?”孙老师对这个问题没有一笔带过,而是就此引导学生进行深人思考,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乎雪景之美也!"“老人内心十分孤独、寂寞,每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他是在钓一一个春天!”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每一个答案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溢满思考的魅力。这首《江雪》定会因为这些答案而深深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也因此难以忘记那个大雪之中的老钓翁,难以忘怀他钓着的“千万孤独”。教学中,只有打开学生的思维,才会有智慧的亮光照亮学生的心灵,那些充满智慧的语言才能在学生的心田上驻足。
四、情感体验——语言内化的催化剂
每个人在阅读时,都伴随着一些情感的体验,而这些情感体验的深浅也自然会决定或影响到语言文字停留在我们记忆中的时间。在阅读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内化,我们不能忽视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情感的体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王自文老师教学(题临安邸》中的句“?西湖歌舞儿时休"时的情景:
师:“西湖歌舞几时休”是个什么句子?
生:是一句问句。
师:是谁在问谁呢?
生:是作者在问南宋统治者。
师:这是怎样的问?你试试看。
生:(有些愤怒地)一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现在,请你指着那些统治者的鼻子,问问他们!生:(愤怒之情较前面更进一层)一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请你们指着这个昏庸的南宋皇帝,问一问!生:(越来越愤怒)一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让我们一起来问--问这个昏席无道的皇帝!生:西湖歌舞几时休?
没有喋喋不休的讲解,教师紧紧扣住一-个问句,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质问,发问的过程,即时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正是在这样多维的情感体验中,学生对诗句内涵的理解不断加深。教师的引导层层深人,学生的愤慨之情也如潮水涌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如振营发聩的万钧雷霆,让人警醒,使人铭记。
语言的源头是心灵,基于心灵的需要,为表达心中的情感和思想才产生了语言。有"心”才会有语文教育的生命和根本。当语言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学生才能享受到语言内化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徐增霞. 浅谈语言文字的内化训练[J]. 中学语文, 2019(24).
[2]卢亚琳. 感知 内化 运用——借语言构建夯实语文核心素养[J].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20, 000(004):P.59-59.
[3]卢国芹. 内化沉淀,促进积极语言积累[J]. 安徽教育科研, 2019, 000(023):P.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