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 545616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铁道、特别是高铁作为我国的另一张名片,无论是对社会发展还是国际经贸体系的构建,影响力与日俱增。铁道类专业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是各铁路相关企业用工的主要渠道之一,通过对铁道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深入研究,结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以点带面,找出阻碍铁道大学生就业发展的原因,提出促进铁道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措施,以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铁道类;高职院校;就业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就业压力使他们产生许多心理问题,成为他们选择工作的绊脚石。铁道类高职院校具有行业办学的特殊性和典型性。要解决他们现有的心理问题,首先要找出他们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一、当前铁道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时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市场开发相对单一,抵御行业用工变化的风险能力不足
铁道类行业用人单位虽然提供的岗位很多,可以进入铁路工务、供电、电务、控制、管理、建筑等多种不同的岗位方向。但从整体上看,其就业岗位相对较窄,其社会化需求明显不足,人们很少更新相应的就业观念,所以这种行业工作市场化程度较低。
由于铁路行业的就业面相对狭窄,用人单位往往直接去学校挑选毕业生,毕业生往往通过学校推荐就业,社会招聘的机会往往很少。与此同时,由于铁道行业劳动力的整合,女生的就业岗位在身体需要和工作类型方面相对较少,这也对女大学生在这一领域的就业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这是目前行业雇佣关系中的一大难题。再次,随着我国铁路“八横八纵”体系的逐渐搭建完成,各大铁路公司的用人指标也相对稳定下来,不断收缩的铁路用工和当前不断扩大的高职办学规模形成了较大的矛盾。
(二)毕业生就业选择存在偏差
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生招生来源以广西生源较多,但由于工作性质,南宁铁路局主要用工往往以较为偏远的地区或者小站居多,且无法提供足够多的用人岗位。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报名参加铁道局的意向大多是从离家较近的地方开始。此外,就业单位普遍受到以男生为主的行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适合女生的岗位相对较少,因此从女性就业专业毕业就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再加上学生报考招聘是对于地域选择性较强,这使得广西区内的毕业生源供过于求,区外或者一些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则没有学生愿意报名,这对整体学校就业形势是不利的。
(三)学校缺乏对学生必要的就业指导
对于学校来说,学生进入职业前给予的指导还缺乏必要的行业指导,目前的就业指导课程大多是一般就业和创业指导,缺乏必要的专业突出的行业领导,缺乏对同类铁道行业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宣传,因此还不能很好地指导他们从事必要的工作[1]。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差距,学生对就业情况方面的判断能力不足,就业期望过高,对工作场所、工作环境、薪酬待遇要求过高等,导致许多就业机会流失。
对于现在的社会大学生来说,从心理上认为他们理应应该得到好的工作,好的报酬,所以当他们走进社会发现社会现实和他们的理想差距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容易丧失失去就业的信心。当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和预想的差距相对较大时,易产生倦怠心理。部分非铁路专业毕业生在实习时缺乏足够多的大型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分散实习往往缺乏足够的保障,缺乏足够多的有行业竞争力的企业提供就业保障。这也是目前铁道类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铁道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对策
(一)以行业为标杆,课程安排上重点突出实践类课程
对于铁道类高职学院的学生来说,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技能操作的教学,尤其是对于那些注重专业实践技能掌握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2]。需要将定期派教师和学生到企业一线,学习最新的行业知识,引入最新的行业标准,用企业用人标准进行学习培训,这次改革将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从事一线工作,帮助他们尽快适应企业的就业需求。
(二)拓宽就业市场,积极引领学生就业
面对行业的保和,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需要始终坚持“扎根铁路,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发展定位,坚持“专业贴近行业,教师凝视企业,优质畅通就业”的原则,形成了“产教深度一体化,校企深度合作,国际教育深度开发”的办学特色,始终关注和铁路局、中国铁路建设、中国铁路工程、中钢、汽车、制造业、建筑等行业企业合作。除了铁路局等国有企业招收铁路专业毕业生,积极引进轻轨、地铁等城市轨道等相关产业,积极拓展就业领域类似领域外,还要组织综合就业企业招聘毕业生,积极开展教育引导学生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服务等基层就业工程,为毕业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就业机会。并努力通过国际化办学交流与合作,争取轨道类行业标准的话语权,争取培养出一批能够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的高素质生源。
(三)立足行业,在企业现场培训一批专兼职教师队伍
请铁路局的专业技术人员兼职教师,参加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编制教学计划,使学校和企业能够直接对接,这样一方面也可以使企业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工作效率更高[3]。当然,学校也应该在行业内为专业课程的全职和兼职教师提供定期的培训,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校企结合,让企业和学校一线教师之间有更多更密切的联系。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校教师的专业技能,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更好的职业就业需求,技能教学在学生就业后的一线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加强校企协作,实行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培养
校企深度合作的双赢点在于如何动员企业接受学生的主动性,解决实践空间不足造成的问题,同时也让学生的就业问题更容易解决[4]。通过这种方式,学校应该把学生介绍给企业正规的行业或工作单位,让他们从生产线的岗位上了解自己想从事什么工作,熟练掌握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还应该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就业计划安排,让他们一对一地进行就业指导,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整体就业积极性,实现学校和企业对学生的培养。
结束语: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必须尽快更新观念,积极响应社会政策的号召,以便更好地就业,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是成功的关键。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高校学生应加强自身修养,通常要努力学习各种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积累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在学习中抓住机会接触社会,从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大学生应该客观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相互学习,提高综合能力,使就业面临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1]苏春年.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的对策与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9(03):453-453.
[2]程晶晶.新形势下地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20,000(004):224.
[3]毕少飞.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观教育与引导[J].青春岁月,2020, 000(005):220.
[4]杨君,颜文娟.铁道院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法制博览,2019,000(014):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