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前景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4期   作者:陈玲 于瑞英
[导读] 摘要:早在20世纪初,在评选新世纪可能会大放异彩的技术领域时,生物科技就成为众人瞩目的技术,事实也的确如此。
        大埝镇人民政府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  274612
        摘要:早在20世纪初,在评选新世纪可能会大放异彩的技术领域时,生物科技就成为众人瞩目的技术,事实也的确如此。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科技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理论,而是下沉到农业生产的实践中,不仅为提高作物产量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为未来集约化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总的来说,只要在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的结合方面继续加大投入,现代农业生产就能得到极大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种植;生物技术;推广应用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在我国农业种植中的应用深度和范围也在不断加深。将生物技术科学合理地应用于农业种植中,对于农业发展和种植产量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推广以及相关应用,以供参考。
        1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作用
        1.1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我国人口数量和土地耕种面积的矛盾一直很难解决,导致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受到粮食问题的严重影响。在农业种植中应用生物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农作物的增产增收,提升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尤其针对山东地区来说,该地区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旱季和雨季比较分明且雨热同期,所以一般会种植小麦、花生、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关键。
        1.2提高农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
        农作物种植中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病虫害则是其中十分严重的一种,会直接导致作物产量下降。通过合理使用转基因技术,不仅可以使作物的抗病性和抗虫性得到显著提高,还可以减少化学药物的用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
        1.3提升农作物整体质量
        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其消费观念也已经逐渐由数量需求转变为对质量的关注,更加重视农作物的食用安全性和营养价值。而对于生物技术来说,其可以根据人们的需求对农作物进行改造,使得农作物的整体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2生物技术在农业育种中的优势
        2.1培育出更多新品种
        借助克隆等生物技术,能够获得更加多样的基因,为新品种的产生提供有力支持,其中包括一些能够表现出特殊性质的育种中间材料。
        2.2改善品种品质
        随着作物功能基因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完善,品种的品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优质高产的农作物。比如说,国外研究培育的甘蓝型油菜等,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多元化的饮食需求。
        2.3减少育种时间
        SSR技术及PCR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分子遗传图谱的建立能够更加迅速地完成。从DNA或者RNA的角度能够认识到更多品种的性状,并借助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明确育种的趋势。从微观的角度来说,其能够使育种工作更加高效地开展,为育种工作的迅速完成提供支持。除此之外,随着我国生物科技水平的提升,转基因食品已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这一性质的作物抗性较强,营养价值比较高,能够保存较长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3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
        3.1选育良种,改良品质
        自然品种往往在各个方面都很难表现出优秀的性状,因此必须经过人工的选育和推广。比如,20世纪我国率先培育出了可大规模推广的杂交水稻,与源品种相比,其不仅在产量上有大幅度的提升,而且品质上也相差无几,这种水稻在短时间内就取代了原有的水稻品种。再如,在我国的西北地区有专门的玉米育种基地,通过生物技术的培育和筛选,最终选拔出具备较强抗虫害、抗自然灾害以及产量品质双提高的优质品种,这种品种的推广有效地提升了我国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逐渐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3.2生物固氮
        农业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为了提作物产量而大量使用化肥,其中非常重要的肥料便是氮肥,许多作物都对氮肥有着旺盛的需求,但是这种需求很难通过土地的自然补给而得到满足,因此人们会选择使用化学肥料,但化学肥料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避免的破坏。实际上,土壤中的氮元素并不少,但大多都比较分散,难以被作物收集,因此通过生物技术的改造,可以赋予作物强大的固氮能力,让作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氮元素就能满足自身大部分的氮需求。除此之外,科学家通过微生物培育可以提高土壤中氮元素的合成速度,为植物的健康生长提供便利,这样一来,人们就不必再大量使用化学肥料,也避免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3提高植物抗病毒能力
        植物病毒一直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通过品种选育可以选取抗病毒能力较强的品种,生物技术也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赋予植物较强的抗病毒能力,避免作物因为病毒的危害而减产。
        3.4生物农药及生物控制
        近几年,因为农药残留而导致的人体健康安全事故频发,人们在谴责不法分子的同时也开始思考过量使用农药的弊端,不仅大量的农药投入对自然环境有着不可挽回的破坏,而且大量的残留也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因此,如何能够在减少病虫害的同时减少破坏,便成为农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在这种背景下,生物技术的价值就得以显现。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体农药的针对对象仅仅是病虫,可使用病虫天敌来杀死病虫,不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应用,这种细菌是我国目前应用得最为广泛的杀虫细菌,可以有效地解决作物中出现的病虫害。未来,随着生物科技的不断成熟,人们根据病虫的习性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培育生物农药,这种技术的效果更为持久,且不会像化学农药那样,一次次使用的同时使药性减弱,长久下去必然会让病虫产生强大的耐药性,最终化学农药将很难产生明显的效果。
        3.5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传统模式上所进行的育种差异较大,优势明显,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在传统模式下进行育种,对于优良性状进行选择,主要是将农作物的外部条件作为判断依据,在进行种植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稳定性比较差。分子标记育种对于优良性状的选择是根据DNA开展工作,不会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非常可靠。第二,在传统模式下进行育种,需要种植种子,并等待种子成熟,根据作物的情况,判断种植是否获得成功,花费的时间非常长。而运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则不需要经过这段流程,在育种工作完成之后,可以对于性能较强的DNA进行检验,分析育种最终能够获得的成果。第三,在传统模式下进行育种,很可能会被基因重组所影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能够直接被使用到DNA之中,不会被外界事物所制约,非常安全可靠。在现实过程中使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这一技术时,要对于农作物的基因和性质进行分析,确保有一定了解后,借助于连锁作图等措施明确基因的表达性状,确保所提取出的基因能够满足育种要求。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将不同基因所表现出的性状借助于技术开展分解,使其变成单基因。随着基因作图水平的提升,这一技术越来越成熟,成本花费也有所降低,优势非常明显。
        结束语:总而言之,我国的生物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在农业种植中应用生物技术的深度和范围也在不断增加,生物技术对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和农作物种植的产量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可以将生物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针对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积极应用杂交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以及组织培养技术、生物农药技术等,为我国农业种植质量和农民经济收益的提升提供保障,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翟玉民.新技术在农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2019(35):26-27.
        [2]刘会青.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推广与应用探析[J].农家参谋,2019(24):16.
        [3]苏发.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J].广东蚕业,2019,53(12):39-40.
        [4]徐倩,李晓曼,郝心宁,孙巍.全球农业生物技术专利检索策略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18,34(12):215-220.
        [5]李晓曼,孙巍,徐倩,郝心宁.基于专利计量的农业生物技术发展态势分析[J].生物技术通报,2018,34(12):221-231.
        [6]《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统计指标(2017)[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8,26(12):22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