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栗坡县南温河钨矿矿体特征及富集规律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期   作者:张陆佳
[导读] 摘要:南温河钨矿位于滇东南钨锡多金属成矿带,矿床成因类型属层控高中温热液交代矿床,矿床工业类型为矽卡岩型白钨矿床。
        文山麻栗坡紫金钨业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麻栗坡  663600
        摘要:南温河钨矿位于滇东南钨锡多金属成矿带,矿床成因类型属层控高中温热液交代矿床,矿床工业类型为矽卡岩型白钨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猛硐岩群南秧田岩组(Pt1n)层控变质矽卡岩中,矽卡岩形成中后期为主成矿期,后期受热液改造局部多次富集形成富矿体。矿床由上中下三个矿层组成,其中上部的Ⅰ层矿为区内主矿体,矿体厚大、连续性较好、品位相对稳定。
        关键词:南温河钨矿;层控矽卡岩;矿体特征;富集规律
        南温河钨矿位于滇东南钨锡多金属成矿带,该带分布有个旧锡矿、白牛厂银多金属矿、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南温河钨矿等多个大型-超大型矿床,以及一系列的矿(化)点。矿床成因类型属早期喷流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后经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的复合型层控高中温热液交代矿床,主导成矿作用为白垩纪酸性岩浆-热液活动。钨矿工业类型为矽卡岩容矿为主的白钨矿床。南温河钨矿主要赋存于猛硐岩群南秧田岩组(Pt1n)层控变质矽卡岩中,原岩主要为碳酸盐类,其中的泥灰岩夹层是形成中生代含矿矽卡岩的围岩;后期受热液改造局部多次富集形成富矿体。
        1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华南褶皱系、扬子准地台和三江褶皱系之交汇部位。地处华南褶皱系滇东南褶皱带,文山-马关隆起南端的老君山复式背斜,越北古陆北缘,老君山花岗岩钨锡多金属成矿带[1]。
        矿区内仅见下元古界南秧田岩组(Pt1n)、洒西岩组(Pt1s)变质岩和第四系(Q)松散堆积物。其中南秧田组与矿化关系密,是本区主要的赋矿地层。
        区内主要断裂有4个(F3、F6、F7和F11),这些断层均为主成矿期以后断裂,与矿体的形成关系不密切,对矿体有一定变形改造,局部地段对矿体有一定的错断。详见图1。
        区内岩浆岩广泛出露,面积约14.7km2,占划定矿区面积的99%,主要有南捞片麻岩(Ngn)、南温河序列(S3NW)
        矿区经历了多期次的变形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了下元古界秧田岩组和洒西岩组的片岩、片麻岩等。在老城坡单元与下元古界南秧田组接触带形成了层状接触变质作用的矽卡岩,是本区钨矿的主要容矿岩石。
        矿区岩石蚀变强烈,主要蚀变类型有矽卡岩化、硅化、电气石化、萤石化,局部黄铁矿化、钠化、云英岩化,其中以矽卡岩化、硅化、电气石化与白钨矿关系最为密切。
        区内受中生代以来自SE向NW方向的多层次推覆构造变形,形成自上而下洒西岩组、老城坡及团田片麻状花岗岩、南秧田岩组、南捞黑云二长片麻岩的空间叠置关系,其中南秧田岩组为矿区主要含矿层。构造解析表明,构造形成的剪切裂隙成为岩浆热液运移并交代南秧田岩组(Pt1n)钙质泥灰岩原岩形成顺层含矿矽卡岩的主要空间[2]。
        1、下元古界洒西岩组二云石英片岩、二云片岩、变粒岩、矽卡岩;2、下元古界南秧田岩组上段片岩夹矽卡岩扁豆体;3、下元古界南秧田岩组中段片岩、变粒岩夹矽卡岩;4、下元古界南秧田岩组下段片岩、变粒岩夹矽卡岩;5、下元古界南捞片麻岩;6、燕山期扣哈单元花岗斑岩;7、燕山期花石头单元中粗粒似斑状二云二长花岗岩;8、晚加里东期老城坡单元片麻状细粒花岗岩;9、晚加里东期团田单元:斑状片麻状细中粒花岗岩;10、矿体及编号;11、矽卡岩;12、石英脉钨矿体;13、实测地质界线;14、推测地质界线;15、滑覆断层及编号;16、实测(推测)断层及编号;17、地层产状
 
        图1  麻栗坡南温河钨矿区地质略图
        2 矿体特征
        矿区内共圈定Ⅰ、Ⅱ、Ⅲ三层钨矿化蚀变带,钨矿体100多个。其中主要工业矿体有,Ⅰ-3、Ⅱ-2、Ⅲ-1等三个矿体(层)。矿体总体呈北东走向,倾向南东,倾角一般为5~15°。
        Ⅰ-3矿体,赋存于南秧田岩组二段上部,为本区主矿体,主要分布于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及透闪阳起石矽卡岩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体与矽卡岩皆伴随上下岩层同步褶曲,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矿体总体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南东,倾角平缓,一般为5~15°,局部呈波状起伏呈面状展布,总体连续性较好,在北面产状发生变化,局部倾向北东,南部矿体产状变为倾向南南东向(图2、图3),赋存标高1000-1230m,沿走向长2.67km,沿倾向斜深2.3km,东边仍未封边,矿体厚度0.99~17.98m,平均厚度4.51m,WO3品位0.15%~1.75%,平均品位0.43%。
        Ⅱ-2矿体,赋存于南秧田岩组二段中部,矿体围岩多为矽卡岩,局部为变粒岩,该矿层位于Ⅰ矿层下部与之近平行,垂距一般在30~40m之间,产状特征与Ⅰ矿层相似。但是矿化不均匀,矿体呈透镜体状、条带状产出。矿体总体走向北东至北北东,倾向南东,倾角平缓,一般为5~15°,局部呈波状起伏,赋存标高1120-1180m,沿走向长3km,沿倾向2.5km,矿体厚度0.81-4.39m,平均厚度2.46m,总体呈南北薄中间厚特征,WO3品位0.13%~0.88%,平均品位0.32%。
        Ⅲ-1矿体:赋存于南秧田岩组二段下部,产于矽卡岩内,该矿层位于Ⅱ矿体下部,垂距一般在30~50m之间与之近平行。但是矿化不均匀矿体呈透镜体状、条带状产出。矿体总体走向北东至北北东,倾向南东,倾角平缓,一般为5~15°,局部呈波状起伏。矿体赋存标高940~1120m,沿走向长6.6km,沿倾向6.9km,矿体厚度0.99~9.27m,平均厚度2.28m,WO3品位0.10%~1.11%,平均品位0.37%。
        南温河钨矿矿石类型主要有矽卡岩型、含白钨矿硫化物型及白钨矿长石石英脉型3种,以矽卡岩型为主,局部硫化物型及石英脉型,矽卡岩型为成矿早起形成整体稳定品位较均匀但总体不高,经后期热液改造二次富集形成的石英脉型及硫化物型会出现局部块状高品位矿石,主要位于南秧田区内,南、北、东部块状高品位矿石较少。矿区主要金属矿物有白钨矿、黄铁矿、黄铜矿、锡石和辉钼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长石、白云母、黑云母、透辉石、透闪石、阳起石、帘石类、电气石、萤石、方解石和绿泥石等。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粒状、纤维状变晶、鳞片状变晶及交代残余等;矿石构造主要为条带状、浸染状、块状、脉状及团块状等。围岩蚀变主要为矽卡岩化,其次为硅化、云英岩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矽卡岩化主要呈层状沿变质岩层间展布,其他蚀变则不均匀地叠加于矽卡岩化之上。
 
        图2  南温河钨矿Ⅰ-3矿体底板等高线图
 
        图3  南温河钨矿40°方位3号剖面图
        3 控矿构造背景
        中生代早期由于位于华南块体南缘古特提斯洋的俯冲增生作用以及华南—华北板块沿秦岭—大别造山带的陆-陆碰撞,华南块体内部发生强烈的印支构造事件(245~225Ma),主要表现为近EW向的区域褶皱和近SN向逆冲推覆构造[3],造成华南大部分地区上三叠统不整合于下三叠统及更老的地层之上。滇东南一带位于华南块体的南部,紧邻其南侧的印支板块,因此印支期构造热事件在该区表现明显,主要为近东西向展布的轴面北倾的不对称褶皱以及大面积的变质作用的叠加。其中南温河矿区正处于EW向的区域褶皱及近SN向逆冲推覆构造位置(图4、图5)。研究区南秧田岩组夕卡岩原岩恢复为泥灰岩,碳酸盐成分较高。区域褶皱及推覆构造变形作用使赋矿围岩发生强烈的韧性变形,形成顺层密集分布的剪切裂隙。老君山岩体早期的侵入岩浆-热液沿推覆构造面裂隙贯入南秧田岩组中,顺层交代南秧田岩组钙质泥灰岩,形成层状或似层状矽卡岩型钨矿化[6]。成矿受逆冲推覆构造控制形成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又受区域褶皱影响北部向北侧伏、南部向南侧伏的形态(图2、图3)。
 
        图4  实测剖面图[4]
 
        图5  实测剖面图[5]
        4 矿体富集规律
        通过整理研究南温河钨矿勘查数据,978个钻孔地质资料及区域地质资料,矿床受南秧田组地层控制,产于南秧田组地层矽卡岩中,属层控型矿床,含矿矽卡岩层位整体稳定,成岩、成矿热液受北东-南西向褶皱、北西向逆冲推覆构造影响,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的矽卡岩类型及矿石结构、构造。区内南秧田组地层以南温河为中心,南、北、东部低(图2、图3)。南秧田中心区矿体较富,矿石构造以浸染状、大斑状、网脉状、块状为主,矽卡岩中发育石英脉、伟晶岩在其周围往往形成块状集合体;往深部矿体主要以矽卡岩为主,石英脉、伟晶岩相对中心区域较少,矿石构造以浸染状为主,局部石英细脉发育形成脉状、斑状、块状构造,矿体较稳定,特高、特低品位矿石相对减少矿化趋于均匀。
        总结为南温河钨矿属层控矽卡岩型高中温热液交代矿床,含矿矽卡岩赋存于南秧田岩组当中,以南温河为中心,矿体形态中心高,南、北、东部低,矿化中心富常见块状集合体,南、北、东部相对品位低但矿化较均匀的规律。
        参考文献:
        [1] 文山麻栗坡紫金钨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省麻栗坡县南温河钨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2014
        [2] 阙朝阳,张达,狄永军,等 滇东南麻栗坡南温河—洒西一带钨矿控矿要素及深部找矿突破[J].地学前缘,2014,21(2)
        [3] 张岳桥,徐先兵,贾东,等 华南中生代从印支期碰撞构造体系向燕山期俯冲构造体系转换的形变记录[J].地学前缘,2009,16(1):235-247
        [4] 1:20万马关幅矿产图 1973年-1976年云南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测量大队二分队实测
        [5] 1:5万都龙幅地质图 1996-1997云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大队第四研究室实测
        [6] 薛伟,张达,等 滇东南都龙锡锌铟多金属矿床构造控矿模式及找矿方向[J].地质力学学报,2019,25(1):77-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